在人類與埃博拉病毒的斗爭中,有科研人員嘗試將病毒引誘到人體的“陷阱細胞 " 中。例如:HIV通過識別T細胞表面的CD4,入侵到T細胞,給艾滋病患者注射適量用CD4分子修飾過的成熟紅細胞,則該紅細胞也會被HIV識別、入侵,但HIV在此細胞中無法增殖,最后隨紅細胞的死亡而被清除,所以紅細胞成為 HIV 的“陷阱細胞 " 。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HIV入侵到T細胞可刺激T細胞產生多種蛋白質,促進T細胞分裂
B.紅細胞死亡后被吞噬細胞清除的過程是屬于人體的非特異性免疫
C.T 細胞被HIV識別、入侵后可以分化為效應T細胞和記憶細胞
D.用CD4分子修飾過的紅細胞被HIV入侵后可使人喪失免疫功能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高三模擬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科研小組在研究植物頂端優勢現象時,將大小相近的同種植物分為①②③三組,分別進行如下處理:①摘除頂芽;②保留頂芽,用2 mg/L的細胞分裂素處理側芽;③保留頂芽。實驗結果如圖所示,根據曲線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
A.細胞分裂素只作用于側芽
B.細胞分裂素在一定程度上可緩解頂端優勢
C.細胞分裂素能抑制側芽的生長
D.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的作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北京市通州區高三第二次模擬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有關病毒和細菌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病毒是非細胞生物,細菌是原核生物
B.病毒和細菌的基因都可以表達
C.細菌和病毒都可能引發傳染病的流行
D.單獨培養細菌和病毒可形成形態不同的“菌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安徽省蕪湖市高三畢業班模擬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右圖是某人在攝食后及運動過程中血糖平衡調節示意圖,其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A.攝食后血糖濃度升高,與胰島A細胞有關
B.血糖濃度正常水平的維持是通過反饋調節達成的
C.A點后血糖濃度降低,是因為胰島素抑制腎小管對葡萄糖的重吸收
D.B點后血糖濃度升高,是因為胰高血糖素可以促進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河南省南陽市高三4月模擬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2分)野茉莉花瓣的顏色是紅色,其花瓣所含色素由核基因控制的有關酶所決定,用兩個無法產生紅色色素的純種(突變品系1和突變品系2)及純種野生型茉莉進行雜交實驗,F1自交得F2,結果如下:
研究表明,決定產生色素的基因A對a為顯性。但另一對等位基因B、b中,顯性基因B存在時,會抑制色素的產生。
(1)根據以上信息,可判斷上述雜交親本中突變品系2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_____。
(2)為鑒別第Ⅱ組F2中無色素植株的基因型,取該植株自交,若后代出現有色素的植株,則其基因型為__________;Ⅲ組F2的無色素植株中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種。
(3)若從第Ⅰ、Ⅱ組的F2中各取一株能產生色素的植株,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從第Ⅰ、Ⅲ組的F2中各取一株能產生色素的植株,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
(4)進一步研究得知,基因A是通過控制酶A的合成來催化一種前體物轉化為紅色色素的。而基因B—b本身并不直接表達性狀,但基因B能抑制基因A的表達。請在右上方框內填上適當的文字解釋上述遺傳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陜西省高三下學期5月模擬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分解者
(2)營養級Ⅱ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2分) b/y×100%(2分)
(3)25A/(1+4x) (2分) (4)次生
【解析】
試題分析:(1)圖1中包含了生產者和消費者,在生態系統中的生物成分還缺少分解者。
(2)同化的能量一部分以細胞呼吸散失掉,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長、發育和繁殖,即營養級Ⅱ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營養級傳遞效率是同化量之比,即b/y×100%。
(3)最少消耗按照最大的傳遞效率20%計算,其中甲能量中比例為x的部分直接提供給丙假設甲的能量是M,即1/5MX+4/5M(1-X)*20%=A,計算可得M=25A/(1+4x).
(4)如果池塘形成一片草地因為原有池塘中有繁殖體,這樣的過程屬于次生演替。
考點:本題考查生態系統相關知識,意在考察考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掌握和對圖形分析能力。
【題型】綜合題
【適用】一般
【標題】2015屆陜西省西工大附中高三下學期5月模擬考試生物試卷(帶解析)
【關鍵字標簽】
【結束】
[生物——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15分)
(1)測定亞硝酸鹽含量操作程序是:
①配制溶液;② ;③制備樣品處理液;④_______ ____。
泡菜發酵過程中產生的亞硝酸鹽在鹽酸酸化條件下,與對氨基苯磺酸的反應產物能與N-1-萘基乙二胺鹽酸鹽偶聯成 色化合物。
(2)固定化酶是從20世紀60年代迅速發展起來的一種技術。東北農業大學科研人員利用雙重固定法,即采用戊二醛作交聯劑(使酶相互連接),海藻酸鈉作為包埋劑來固定小麥酯酶,研究固定化酶的性質,并對其最佳固定條件進行了探究。下圖顯示的是部分研究結果 (注:酶活力為固定化酶催化化學反應的總效率,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數量)。
① 酶的固定化技術的應用最主要的目的是 。
② 從對溫度變化適應性和應用范圍的角度分析,甲圖所示結果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③ 乙圖曲線表明濃度為 的海藻酸鈉包埋效果最好。
④ 研究人員固定小麥酯酶不采用海藻酸鈉直接包埋,而是同時用戊二醛作交聯劑,這是因為 。
⑤ 根據介紹,科研人員所采用的固定化技術可用下圖中的______表示。
(3)上右圖為某同學利用海藻酸鈉固定酵母細胞的實驗結果,出現此結果的可能原因不包括________
A.海藻酸鈉濃度過高 B.酵母細胞已經死亡
C.注射器中的溶液推進速度過快 D.注射器距離CaCl2溶液液面太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陜西省高三下學期5月模擬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關于呼吸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A.葉肉細胞在光照下既能進行光合作用,又能進行呼吸作用
B.有機物進行有氧呼吸時,消耗的O2和CO2的比值為1:1
C.人在劇烈運動時產生的CO2是無氧呼吸的產物
D.橙色的重鉻酸鉀溶液,在酸性條件下與CO2發生化學反應,變成灰綠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山西省等4校高三第4次聯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2分)棉花是兩性花植物,子葉顏色(YY表現深綠;Yy表現淺綠;yy呈黃色,幼苗階段死亡)和花葉病的抗性(由B、b基因控制),下面是棉花某些性狀的遺傳實驗結果:
組合 | 母本 | 父本 | F1的表現型及植株數 |
一 | 子葉淺綠抗病 | 子葉深綠不抗病 | 子葉深綠抗病220株;子葉淺綠抗病217株 |
二 | 子葉淺綠抗病 | 子葉深綠不抗病 | 子葉深綠抗病110株;子葉深綠不抗病109株; 子葉淺綠抗病108株;子葉淺綠不抗病113株 |
(1)將表中組合一的F1隨機授粉,在F2的成熟植株中,表現型及其比例為_____________,該群體中B基因的基因頻率為_____________。
(2)若組合一的F1中有個別植株表現為不抗病,可能發生的可遺傳變異類型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請選用表中植物材料設計一個雜交育種方案,要求在最短的時間內選育出純合的子葉深綠抗病棉花品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湖南株洲第二中學高三下學期第11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小鼠(2N=40)胚胎期某細胞發生下圖所示異常分裂(未繪出的染色體均正常),其中A為抑癌基因,a為A的突變基因。下列有關該分裂過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A.該分裂中期,發生聯會的染色體排列在赤道板上
B.分裂產生Aa或aa子細胞的幾率均為1/2
C.子細胞aa在適宜條件下可能無限增殖
D.染色體異常分離與紡錘體無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