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6-2017學年廣東省湛江市高二上學期期末調研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簡答題
(1)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工作原理如圖所示,已知電池中電解質為熔融固體氧化物,O2-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動。當燃料氣為C2H4時,其正極、負極反應式分別為
正極:______________________;
負極:____________________。
(2)電解法可消除甲醇對水質造成的污染,原理是:通電將Co2+氧化成Co3+,然后Co3+將甲醇氧化成CO2和H+(用石墨烯吸附除去Co2+)。現用如圖所示裝置模擬上述過程,則Co2+在陽極的電極反應式為__________________;除去甲醇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
(3)如圖為青銅器在潮濕環境中發生的電化學腐蝕的示意圖。
①環境中的Cl-擴散到孔口,并與正極反應產物和負極反應產物作用生成多孔粉狀銹Cu2(OH)3Cl,其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生成4.29 g Cu2(OH)3Cl,則理論上耗氧氣體積為___________L(標準狀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湖北省七市(州)高三第一次聯合調考(3月聯考)理科綜合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化學與生活、生產、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關,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14C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鑒定,14C和12C互為同素異形體
B. 在日常生活中,化學腐蝕是造成鋼鐵腐蝕的主要原因
C. 高純度的SiO2可以制成光電池將光能直接轉化為電能
D. 現代工業生產中芳香烴主要來源于石油化工的催化重整和煤的干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湖北省七市(州)高三第一次聯合調考(3月聯考)理科綜合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分子總數為NA的NO2和CO2的混合氣體中含有的氧原子數為2 NA
B. 0.1 mol/L (NH4)2SO4溶液與0.2 mol/L NH4Cl溶液中的NH4+數目相同
C. 標準狀況下,H2和CO混合氣體8.96 L在足量O2中充分燃燒消耗O2分子數為0.2 NA
D. 1 mol Na與足量O2反應,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鈉失去NA個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湖北省七市(州)高三第一次聯合調考(3月聯考)理科綜合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有機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 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雙鍵
B. 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 氯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處于同一平面
D. 甲苯苯環上的一個氫原子被-C3H6Cl取代,形成的同分異構體有9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湖北省七市(州)高三第一次聯合調考(3月聯考)理科綜合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操作及解釋都正確的是
選項 | 應用 | 解釋 |
A | 在相同條件下,在兩支試管中各加入2 mL 5% H2O2溶液,再向H2O2溶液中分別滴入1 mL H2O和1 mL 0.1 mol·L-1 FeCl3溶液,對比觀察現象 | 可以探究催化劑FeCl3對H2O2 分解速率的影響 |
B | 向盛有1mL 0.01 mol·L-1 AgNO3溶液的試管中滴加5滴0.01 mol·L-1 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0.01 mol·L-1 KI溶液,產生黃色沉淀。 | 常溫下,Ksp(AgCl)> Ksp(AgI) |
C | 向兩份蛋白質溶液中分別滴加飽和NaCl溶液和CuSO4溶液,均有固體析出 | 蛋白質均發生變性 |
D | 保存硫酸亞鐵溶液需加入少量稀鹽酸和鐵釘 | 防止 Fe2+水解以及被 O2 氧化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湖北省七市(州)高三第一次聯合調考(3月聯考)理科綜合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X、Y、Z、M、W為五種短周期元素。X、Y、Z是原子序數依次遞增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層電子數之和為15,X與Z可形成XZ2分子;Y與M形成的氣態化合物在標準狀況下的密度為0.76 g/L;W的質子數是X、Y、Z、M四種元素質子數之和的1/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原子半徑:W>X>Y>Z>M
B. XZ2為直線形的共價化合物
C. X、Y、Z 分別與M元素形成的最簡單化合物的沸點依次升高
D. 由X、Y、Z、M四種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離子鍵和共價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湖北省七市(州)高三第一次聯合調考(3月聯考)理科綜合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用NaOH溶液吸收尾氣中的SO2,將所得的Na2SO3溶液進行電解再生循環脫硫,其原理如圖,a、b離子交換膜將電解槽分成為三個區域,電極材料均為石墨。甲~戊分別代表生產中的原料或產品,其中丙為硫酸溶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圖中a表示陽離子交換膜
B. 當電路中通過1mol電子的電量時,會有0.25mol的O2生成
C. 甲為NaOH溶液
D. 陽極的電極反應式為SO32-+H2O-2e-=SO42-+2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湖北省七市(州)高三第一次聯合調考(3月聯考)理科綜合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5℃時,向10 mL 0.1 mol·L-1 H2A溶液中滴加等濃度的NaOH溶液,溶液的pH與NaOH溶液的體積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C點溶液中含有NaHA和Na2A
B. NaHA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比Na2A溶液中小
C. B點,c (Na+)=2[c (H2A)+c (HA)+c (A2-)]
D. D點,c (Na+)>c (A2-)>c (OH-)>c (HA-)>c (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湖北省七市(州)高三第一次聯合調考(3月聯考)理科綜合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已知硫酸亞鐵銨[(NH4)2SO4·FeSO4·6H2O] (俗稱莫爾鹽)可溶于水,在100℃~110℃時分解。為探究其化學性質,甲、乙兩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
Ⅰ.探究莫爾鹽晶體加熱時的分解產物。
甲同學設計如右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裝置C中可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分解產物中有_______________。
乙同學認為莫爾鹽晶體分解的產物中還可能含有SO3(g)、SO2(g)及N2(g)。為驗證產物的存在,用下列裝置進行實驗。
①乙同學的實驗中,裝置依次連接的合理順序為:A→H→(____)→(____)→(____)→G。
②證明含有SO3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_;安全瓶H的作用是____。
Ⅱ.為測定硫酸亞鐵銨純度,稱取m g莫爾鹽樣品,配成500 mL溶液。甲、乙兩位同學設計了如下兩個實驗方案。甲方案:取25.00 mL樣品溶液用0.1000 mol·L-1的酸性K2Cr2O7 溶液分三次進行滴定。乙方案:(通過NH4+測定)實驗設計裝置如下圖所示。取25.00 mL樣品溶液進行該實驗。
請回答:
(1)甲方案中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方案中量氣管中最佳試劑是________
a.水 b.飽和NaHCO3溶液 c.CCl4
(3)乙方案中收集完氣體并恢復至室溫,讀數前應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4)若測得NH3為V L(已折算為標準狀況下),則硫酸亞鐵銨純度為_____(列出計算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湖北省七市(州)高三第一次聯合調考(3月聯考)理科綜合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從古至今,鐵及其化合物在人類生產生活中的作用發生了巨大變化。
(1)古代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是由天然磁石制成的,其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字母序號)。
a.Fe b.FeO c.Fe3O4 d.Fe2O3
(2)硫酸渣的主要化學成分為:SiO2約45%,Fe2O3約40%,Al2O3約10%,MgO約5%。用該廢渣制取藥用輔料——紅氧化鐵的工藝流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條件略):
回答下列問題:
①在步驟i中產生的有毒氣體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步驟iii操作中,要除去的離子之一為Al3+。若常溫時Ksp[Al(OH)3]=1.0×10-32,此時理論上將Al3+沉淀完全,則溶液的pH為____________。
③步驟iv中,生成FeCO3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3)氯化鐵溶液稱為化學試劑中的“多面手”,向氯化銅和氯化鐵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氧化銅粉末會產生新的沉淀,寫出該沉淀的化學式_________________。請用平衡移動的原理,結合必要的離子方程式,對此現象作出解釋:___________________。
(4)①古老而神奇的藍色染料普魯士藍的合成方法如下:
復分解反應ii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②如今基于普魯士藍合成原理可檢測食品中CN-,方案如下:
若試紙變藍則證明食品中含有CN-,請解釋檢測時試紙中FeSO4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