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4高考化學名師知識點精編 專題23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裝置,將溶液A逐滴加入固體B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若A為濃鹽酸,B為MnO2,C中盛品紅溶液,則C中溶液褪色
B.若A為醋酸,B為貝殼,C中盛CaCl2溶液,則C中溶液變渾濁
C.若A為濃硝酸,B為銅,C中盛KI淀粉溶液,則C中溶液變藍
D.若A為濃硫酸,B為Na2SO3固體,C中盛石蕊試液,則C中溶液先變紅后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4高考化學名師知識點精編 專題23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圖中裝置可以用來發(fā)生、洗滌、干燥、收集(不考慮尾氣處理)氣體。該裝置可用
于( )
A.鋅和鹽酸生成氫氣
B.亞硫酸鈉和濃硫酸生成二氧化硫
C.碳酸鈣和鹽酸生成二氧化碳
D.濃氨水和燒堿制取氨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4高考化學名師知識點精編 專題23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化學實驗事實的描述及其結論都正確的是( )
A.將飽和氯水滴到淀粉碘化鉀試紙上,試紙先變藍后變白,說明氯水具有漂白性
B.將SO2通入含HClO的溶液中,生成H2SO4,說明HClO酸性比H2SO4強
C.FeCl3溶液可以腐蝕印刷電路板上的Cu,說明Fe的金屬活動性大于Cu
D.鋁箔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熔化但不滴落,說明鋁箔表面氧化鋁熔點高于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4高考化學名師知識點精編 專題23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實驗裝置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甲裝置電解精煉鋁
B.乙裝置制備Fe(OH)2
C.丙裝置可得到金屬鐵
D.丁裝置驗證NaHCO3和Na2CO3的熱穩(wěn)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4高考化學名師知識點精編 專題23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化學興趣小組為測定一定質量的某銅鋁混合物中銅的質量分數,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方案一:銅鋁混合物測定生成氣體的體積
方案二:銅鋁混合物測定剩余固體的質量
下列有關判斷中不正確的是( )
A.溶液A和溶液B均可以是鹽酸或NaOH溶液
B.若溶液B選用濃硝酸,測得銅的質量分數偏大
C.方案一可能產生氫氣,方案二可能剩余銅
D.實驗室中方案二更便于實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4高考化學名師知識點精編 專題23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根據下列實驗現象,所得結論正確的是( )
實驗實驗現象結論
A左邊燒杯中鐵表面有氣泡,右邊燒杯中銅表面有氣泡金屬活動性:Al>Fe>Cu
B左邊棉花變?yōu)槌壬?/span>,右邊棉花變?yōu)樗{色氧化性:Cl2>Br2>I2
C白色固體先變?yōu)榈S色,后變?yōu)楹谏?/span>溶解性:AgCl<AgBr<Ag2S
D錐形瓶中有氣體產生,燒杯中液體變渾濁非金屬性:Cl>C>S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4高考化學名師知識點精編 專題23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目前流行的關于生命起源假設的理論認為,生命起源于約40億年前的古洋底的熱液環(huán)境。這種環(huán)境系統(tǒng)中普遍存在鐵硫簇結構,如Fe2S2、Fe4S4、Fe8S7等,這些鐵硫簇結構參與了生命起源的相關反應。某化學興趣小組在研究某鐵硫簇結構的組成時,設計了下列實驗。
【實驗Ⅰ】 硫的質量確定:
按圖連接裝置,檢查好裝置的氣密性后,在硬質玻璃管A中放入1.0 g鐵硫簇結構(含有部分不反應的雜質),在試管B中加入50 mL 0.1 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在試管C中加入品紅溶液。通入空氣并加熱,發(fā)現固體逐漸轉變?yōu)榧t棕色。待固體完全轉化后將B中溶液轉移至250 mL容量瓶,洗滌試管B后定容。取25.00 mL該溶液用0.01 mol·L-1 的草酸(H2C2O4)進行測定剩余KMnO4溶液濃度的滴定。記錄數據如下:
滴定次數 | 待測溶液 體積/mL | 草酸溶液體積/mL | |
滴定前刻度 | 滴定后刻度 | ||
1 | 25.00 | 1.50 | 23.70 |
2 | 25.00 | 1.02 | 26.03 |
3 | 25.00 | 0.00 | 24.99 |
相關反應:①2Mn+2H2O+5SO2
2Mn2++5S
+4H+
②2Mn+6H++5H2C2O4
2Mn2++10CO2↑+8H2O
【實驗Ⅱ】 鐵的質量確定:
將實驗Ⅰ硬質玻璃管A中的殘留固體加入稀鹽酸中,充分攪拌后過濾,在濾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過濾后取濾渣,經充分灼燒得0.6 g固體。
試回答下列問題:
(1)檢查“實驗Ⅰ”中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是 。
(2)滴定終點的判斷方法是 。
(3)試管C中品紅溶液的作用是 。
有同學提出,撤去C裝置,對實驗沒有影響,你的看法是 (選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 。
(4)根據實驗Ⅰ和實驗Ⅱ中的數據可確定該鐵硫簇結構的化學式為 。
【問題探究】 滴定過程中,細心的小明發(fā)現該KMnO4顏色褪去的速率較平常滴定時要快得多。為研究快的原因,甲同學繼續(xù)進行了下列實驗,實驗數據如下表:
編號 | 溫度/℃ | 酸化的H2C2O4 溶液/mL | KMnO4 溶液/mL | 溶液褪 色時間/s |
1 | 25 | 5.0 | 2.0 | 40 |
2 | 25 | 5.0(另加少量可溶 于水的MnSO4粉末) | 2.0 | 4 |
3 | 60 | 5.0 | 2.0 | 25 |
(5)分析上述數據,滴定過程中反應速率較快的一種可能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4高考化學名師知識點精編 專題23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某化學課外活動小組通過實驗研究NO2的性質。
已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
任務1: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NO2能否被NH3還原(K1、K2為止水夾,夾持固定裝置略去)。
(1)E裝置中制取N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2)若NO2能夠被NH3還原,預期觀察到C裝置中的現象是 。
(3)實驗過程中,未能觀察到C裝置中的預期現象。該小組同學從反應原理的角度分析了原因,認為可能是:
①NH3還原性較弱,不能將NO2還原;
②在此條件下,NO2的轉化率極低;
③ 。
(4)此實驗裝置存在一個明顯的缺陷是 。
任務2:探究NO2能否與Na2O2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
(5)實驗前,該小組同學提出三種假設。
假設1:二者不反應;
假設2:NO2能被Na2O2氧化;
假設3: 。
(6)為了驗證假設2,該小組同學選用任務1中的B、D、E裝置,將B中的藥品更換為Na2O2,另選F裝置(如圖所示),重新組裝,進行實驗。
①裝置的合理連接順序是 。
②實驗過程中,B裝置中淡黃色粉末逐漸變成白色。經檢驗,該白色物質為純凈物,且無其他物質生成。推測B裝置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4高考化學名師知識點精編 專題2化學計量及其應用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常溫常壓下,17 g甲基(—14CH3)所含的中子數為9NA
B.pH=1的稀硫酸中含有的H+數為0.1NA
C.7.8 g過氧化鈉與足量二氧化碳反應轉移的電子數為0.1NA
D.3 mol NO2和足量H2O反應,轉移NA個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