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離子反應中涉及、
、
、
、
、
六種微粒.其中
的物質的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反應后溶液的酸性明顯增強
B.消耗1mol還原劑,轉移6mol電子
C.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3
D.該反應的還原劑是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X、Y、Z、W 是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X、Z的周期序數=族序數,由這四種元素組成的單質或化合物存在如圖所示的轉化關系,其中甲、戊是兩常見金屬單質,丁是非金屬單質,其余為氧化物且丙為具有磁性的黑色晶體。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W的原子序數是 Z 的兩倍,金屬性強于Z
B.W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VIII族
C.己屬于兩性氧化物
D.等物質的量的甲和戊完全溶于稀硝酸,消耗的HNO3的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設NA是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數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用惰性電極電解CuSO4溶液后,如果加入0.1molCu(OH)2能使溶液復原,則電路中轉移電子的數目為0.2NA
B.28克由C3H6和C4H8組成的混合氣體中含共用電子對數目為6NA個
C.0.1mol氧氣作為氧化劑得到電子的數目一定為0.4NA
D.常溫下,0.1mol·L-1的碳酸鈉溶液中含有的陰離子數大于0.1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化學用語表示正確的是
A.HCO3-水解方程式:HCO3-+H+H2CO3
B.水的電離方程式:H2O+H2OH3O++OH-
C.向氯化銀懸濁液中滴入KI溶液:Ag++I-== AgI↓
D.甲烷的燃燒熱為-890.3 kJmol-1,則甲烷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CH4(g)+2O2=CO2(g)+2H2O(g)ΔH=-890.3 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28g氮氣所含有的原子數目為NA
B.標準狀況下,22.4L水中含有個水分子NA
C.2NA個氯氣的體積是NA個氧氣的體積的2倍
D.標準狀況下,22.4L氯化氫所含的原子數為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小組探究碳與濃硝酸的反應,進行下表中的實驗: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a.用干燥潔凈的燒杯取約10mL濃硝酸,加熱。 | / |
b.把小塊燒紅的木炭迅速伸入熱的濃硝酸中。 | 紅熱的木炭與熱的濃硝酸接觸發生劇烈反應,同時有大量紅棕色氣體產生,液面上木炭迅速燃燒,發出光亮。 |
(1)能證明濃硝酸表現氧化性的實驗現象是___。
(2)反應產生的熱量會使少量濃硝酸發生分解反應,產生紅棕色氣體、一種無色無味的單質氣體X和水,氣體X的化學式是___。
(3)實驗現象中液面上木炭迅速燃燒,發出光亮。甲同學認為可能是木炭與氣體X反應產生的現象;同學乙猜測NO2可能具有助燃性,木炭能在NO2中燃燒。他們設計了以下實驗驗證猜想。
Ⅰ.制取NO2氣體
①在虛線框內畫出用銅與濃硝酸制取和收集NO2的裝置簡圖___(夾持儀器略)。
②NaOH溶液的作用是處理尾氣,該反應生成兩種物質的量相等的正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
Ⅱ.木炭在NO2氣體中燃燒。
實驗操作:在空氣中引燃木炭,使其燃燒并帶有火焰,將帶火焰的木炭伸入盛有NO2氣體的集氣瓶中。
實驗現象:木炭在NO2氣體中持續燃燒,火焰迅速變亮,集氣瓶中氣體顏色變淺直至無色,產生的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且遇空氣不變色。
①根據實驗現象寫出碳與NO2氣體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
②分析是否需要增加帶火焰的木炭與純凈的X氣體反應的實驗并說明理由:___。
③由上述實驗推斷“液面上木炭迅速燃燒,發出光亮”的現象產生的原因為: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學習小組通過下列裝置探究MnO2與FeCl3·6H2O能否反應產生Cl2,FeCl3的升華溫度為315℃。
實驗操作和現象:
操作 | 現象 |
點燃酒精燈,加熱 | ⅰ.A中部分固體溶解,上方出現白霧 ⅱ.稍后,產生黃色氣體,管壁附著黃色液滴 ⅲ.B中溶液變藍 |
(1)現象ⅰ中的白霧是___。
(2)分析現象ⅱ,該小組探究黃色氣體的成分,實驗如下:
a.加熱FeCl3·6H2O,產生白霧和黃色氣體。
b.用KSCN溶液檢驗現象ⅱ和a中的黃色氣體,溶液均變紅。通過該實驗說明現象ⅱ中黃色氣體含有___。
(3)除了氯氣可使B中溶液變藍外,推測還可能的原因是:
①實驗b檢出的氣體使之變藍,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經實驗證實推測成立。
②溶液變藍的另外一種原因是:在酸性條件下,裝置中的空氣使之變藍。通過進一步實驗確認了這種可能性,其實驗方案是___。
(4)為進一步確認黃色氣體是否含有Cl2,小組提出兩種方案,均證實了Cl2的存在。
方案1:在A、B間增加盛有某種試劑的洗氣瓶C。
方案2:將B中KI淀粉溶液替換為NaBr溶液;檢驗Fe2+。
現象如下:
方案1 | B中溶液變為藍色 |
方案2 | B中溶液呈淺橙紅色,未檢出Fe2+ |
①方案1的C中盛放的試劑是___(填字母)。
A.NaCl飽和溶液 B.NaOH溶液 C.NaClO溶液
②方案2中檢驗Fe2+的原因是___。
③綜合方案1、2的現象,說明選擇NaBr溶液的依據是___。
(5)將A中的產物分離得到Fe2O3和MnCl2,A中產生Cl2的化學方程式是: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將 N2、H2 的混合氣體分別充入甲、乙、丙三個容器中,進行合成氨反應,經過相同的一段時間后,測得反應速率分別為:甲:v(H2)=1 mol·L-1·min-1;乙:v(N2)=2 mol·L-1·min-1;丙:v(NH3)=3 mol·L-1·min-1。則三個容器中合成氨的反應速率( )
A.v(甲)>v(乙)>v(丙)B.v(乙)>v(丙)>v(甲)
C.v (丙)>v(甲)>v(乙)D.v(乙)>v(甲)>v(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研究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平衡能了解它的存在形式,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1)常溫下,向100mL0.01mol·L-1HA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02mol·L-1MOH溶液,所得溶液的pH隨MOH溶液的體積變化如圖所示(溶液體積變化忽略不計)。
①常溫下,0.01mol·L-1HA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H+)=_____mol·L-1。
②常溫下一定濃度的MA稀溶液的pH=a,則a____7(填“>”、“<”或“=”),用離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為_____。
③X點時,溶液中c(H+)、c(M+)、c(A-)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
④K點時,溶液中c(H+)+ c(M+)- c(OH-)=____molL-1。
(2)25 ℃時,已知Ka(CH3COOH)=1.75×10-5,Kb(NH3·H2O)=1.76×10-5。取濃度均為0.100 0 mol·L-1的醋酸溶液和氨水溶液各20.00 mL于錐形瓶中,分別用0.1000 mol·L-1NaOH溶液、0.1000 mol·L-1鹽酸進行滴定,滴定過程中pH隨滴加溶液體積變化關系如圖所示。
①從曲線I可知,該滴定操作時,應選______作為指示劑。
②在曲線Ⅱ,當滴加溶液到10.00 mL時:
c(CH3COO-)+c(OH-) ___ c(H+)+c(CH3COOH) (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