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風櫥中進行下列實驗:
步驟 | |||
現象 | Fe表面產生大量無色氣泡,液面上方變為紅棕色 | Fe表面產生少量紅棕色氣泡后,迅速停止 | Fe、Cu接觸后,其表面產生紅棕色氣泡 |
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Ⅰ種氣體有無色變紅棕色的化學方程式為:2NO+O2=2NO2
B.Ⅱ中的現象說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層,阻止Fe進一步反應
C.對比Ⅰ、Ⅱ中現象,說明稀HNO3的氧化性強于濃HNO3
D.針對Ⅲ中現象,在Fe、Cu之間連接電流計,可判斷Fe是否被氧化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物質分類正確的是
A.CuO、MgO、Na2O2均屬于堿性氧化物
B.次氯酸、醋酸、氨氣均屬于弱電解質
C.C60、CCl4、蛋白質均屬于有機物
D.液氯、晶體硅、臭氧均屬于單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云南省高三第一次月考試卷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農民偶然發現他的一頭小母牛食用腐敗草料后,血液不會凝固。化學家由此得到啟發,從腐敗草料中提取出結構簡式為右下圖所示的雙香豆素。下列關于雙香豆素的推論中錯誤的是
A.有望將它發展制得一種抗凝血藥
B.它無嗅并略具芳香味,因而可用來制備致命性出血型的殺鼠藥
C.它可由化合物和甲醛(HCHO)通過縮合反應制得
D.它與足量NaOH溶液反應,消耗NaOH 6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遼寧省高三上學期一模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混合氣體X,可能由H2、CO、CO2和水蒸氣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現將混合氣體通入足量灼熱的CuO,完全反應后,固體CuO質量減少1.6 g;再將反應后的混合氣體全部導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生成白色沉淀10 g。根據以上信息,分析下列有關X的組成推斷正確的是
A.X一定只由CO組成
B.X一定只由H2和CO2組成
C.X可能由0.1 g H2和4.4 g CO2組成
D.X可能由0.1 g H2、1.4 g CO和2.2 g CO2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江西省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CuSO4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有關制備途徑及性質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CuSO4在1100℃分解所得氣體X可能是SO2和SO3的混合氣體
B.Y可以是葡萄糖溶液
C.相對于途徑①,途徑②更好地體現了綠色化學思想
D.將CuSO4溶液蒸發濃縮,冷卻結晶可制得膽礬晶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貴州省遵義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為提純下列物質(括號中為雜質),所選除雜試劑和分離方法都正確的是
選項 | 被提純的物質(雜質) | 除雜試劑 | 分離方法 |
A | NH3(H2O) | 濃硫酸 | 洗氣 |
B | Br2 (H2O) | CCl4 | 分液 |
C | KCl固體(I2) | KOH溶液 | 加熱 |
D | 氫氧化鐵膠體(FeCl3) | 無 | 過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廣東省等六校高三第一次聯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分子式為C4 H8 O2能與NaOH溶液發生水解反應的有機物有(不含順反異構)
A.6種 B.5種 C.4種 D.3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黑龍江大慶鐵人中學高二上9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已知反應A2(g)+2B2(g)2AB2(g)△H <0,下列說法正確的
A.升高溫度,正向反應速率增加,逆向反應速率減小
B.升高溫度有利于反應速率增加,從而縮短達到平衡的時間
C.達到平衡后,升高溫度或增大壓強都有利于該反應平衡正向移動
D.達到平衡后,降低溫度或減小壓強都有利于該反應平衡正向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吉林省高一上期中測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對于某些離子的檢驗及結論一定正確的是
A.向某溶液中加入稀鹽酸產生無色氣體,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變渾濁,則原溶液中一定有CO32-
B.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則原溶液中一定有Ag+
C.向某溶液中先加入鹽酸酸化,沒有明顯現象,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則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D.向某溶液中加入加入碳酸鈉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再加鹽酸白色沉淀消失,則原溶液一定有B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