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化學小組學生利用下圖所列裝置進行“鐵與水反應”的實驗,并進行了其他有關實驗(圖中夾持及尾氣處理裝置均己略去)
(1)裝置B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裝置E中的現象是___________。
(3)停止反應,待B管冷卻后,取其中的固體,加入過量稀鹽酸充分反應,過濾。
①欲檢驗溶液中含有Fe3+,選用的試劑為_____________,現象是_____________。
②該實驗小組同學用上述試劑沒有檢測到Fe3+,用離子方程式解釋溶液中不存在Fe3+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此溶液中加入少量酸性高錳酸鉀溶液,高錳酸鉀褪色,溶液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湖南省高一上階段測二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與用不含O2的蒸餾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應制備白色的Fe(OH)2沉淀:
(1)用硫酸亞鐵晶體配制上述FeSO4溶液時還需加入稀硫酸和鐵屑,請寫出加入鐵屑的原因:___________。
(2)除去蒸餾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的方法___________。
(3)生成白色Fe ( OH )2沉淀的操作是用長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擠出NaOH溶液。這樣操作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各圖示中能較長時間看到Fe ( OH )2白色沉淀的是_________(填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河北武邑中學高二上12.4周考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現有aXm+和bYn-兩種離子,它們的電子層結構相同,則a的值是
A. b+m+n B. b+m-n C. b-m+n D. b-m-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河北石家莊辛集中學高一上階段考二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物質的量相同的N2、O2、CO2混合后,通過Na2O2顆粒一段時間,測得體積變為原混合氣體體積的8/9(同溫同壓下),此時N2、O2、CO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A.1∶1∶0 B.6∶9∶0
C.3∶4∶1 D.3∶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河北石家莊辛集中學高一上階段考二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鈉著火燃燒時,可用下列哪種物質或方法滅火
①干冰滅火器 ②干粉滅火器 ③水 ④沙土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河北省高一上月考三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化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
A.碳酸鈣與醋酸溶液反應:CaCO3+2H+ = Ca2++CO2↑+ H2O
B.澄清石灰水和鹽酸反應:OH-+H+=H2O
C.用Na2O2溶于水:Na2O2+H2O=2Na++2OH-+O2↑
D.偏鋁酸鈉溶液通入過量CO2:AlO2-+4CO2+2H2O=Al3++4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遼寧師大附中高二12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有機物分子中原子間(或原子與原子團間)的相互影響會導致物質化學性質的不同。下列各項的事實不能說明上述觀點的( )
A.甲苯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而苯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B.苯酚能跟NaOH溶液反應,而乙醇不能與NaOH溶液反應
C.苯與硝酸在加熱的條件生成硝基苯,而甲苯在加熱條件下與硝酸發生反應生成三硝基甲苯
D.乙烷在光照條件下能發生取代反應,而乙炔不能發生取代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江西省高一上第二次考試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在Na+濃度為0.5mol/L的某澄清溶液中,還可能含有下表中的若干種離子:
陽離子 | K+、Ag+、Mg2+、Ba2+ |
陰離子 | NO3-、CO32-、SiO32-、SO42- |
取該溶液100mL進行如下實驗(氣體體積在標準狀況下測定):
序號 | 實驗內容 | 實驗結果 |
Ⅰ | 向該溶液中加入足量稀HCl | 產生白色沉淀并放出0.56L氣體 |
Ⅱ | 將Ⅰ的反應混合液過濾,對沉淀洗滌、灼燒至恒重,稱量所得固體質量 | 固體質量為2.4g |
Ⅲ | 在Ⅱ的濾液中滴加BaC12溶液 | 無明顯現象 |
試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I能確定一定不存在的陽離子是 。
(2)實驗I中生成沉淀的離子方程式為 。
(3)通過實驗I、Ⅱ、Ⅲ和必要計算,填寫下表中陰離子的濃度(能計算出的,填寫計算結果,一定不存在的離子填“0”,不能確定是否存在的離子填“不能確定”)
陰離子 | NO3- | CO32- | SiO32- | SO42- |
c/mol·L-1 |
|
|
|
|
(4)判斷K+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其最小濃度(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