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明礬和漂白粉常用于自來水的凈化和殺菌消毒,兩者的作用原理相同
B.通過化學變化可以實現235U與238U的相互轉化
C.煤經氣化、液化和干餾三個物理變化過程,可變為清潔能源
D.石油裂解、煤的氣化、海水制鎂等過程中都包含化學變化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判斷正誤,正確的劃“√”,錯誤的劃“×”
(1)臭氧變成氧氣是物理變化 ( )
(2)將藍色的硫酸銅晶體放入濃硫酸屬于物理變化 ( )
(3)冰變成水是物理變化 ( )
(4)通電發光是物理變化 ( )
(5)煤的“氣化”、煤的“液化”、煤的“干餾”都是物理變化 ( )
(6)分餾、蒸餾、蒸發、萃取、分液、過濾都屬于物理變化 ( )
(7)加熱I2,固體從試管底部跑到上部屬于物理變化 ( )
(8)加熱NH4Cl晶體,固體從試管底部跑到上部屬于物理變化 ( )
(9)向蛋白質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產生沉淀屬于化學變化 ( )
(10)向蛋白質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產生沉淀屬于化學變化 ( )
(11)紫色石蕊試液中加入活性炭褪色是化學變化 ( )
(12)用鉑絲蘸取NaCl溶液進行焰色反應是化學變化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二氧化硫可廣泛用于食品的增白
B.葡萄糖可用于補鈣藥物的合成
C.聚乙烯塑料制品可用于食品的包裝
D.次氯酸鈉溶液可用于環境的消毒殺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按照下面的實驗方法制備氫氧化鐵膠體:首先取少量蒸餾水于潔凈的燒杯中,用酒精燈加熱至沸騰,向燒杯中逐滴滴加飽和的FeCl3溶液繼續煮沸,至液體呈透明的紅褐色。
FeCl3+3H2OFe(OH)3(膠體)+3HCl
(1)判斷膠體制備是否成功,可利用膠體的____________。
(2)在做制備氫氧化鐵膠體的實驗時,有些同學沒有按要求進行,結果沒有觀察到膠體,請你預測其現象并分析原因:
①甲同學沒有選用飽和氯化鐵溶液,而是將稀氯化鐵溶液滴入沸水中,結果沒有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同學在實驗中沒有使用蒸餾水,而是用自來水,結果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丙同學向沸水中滴加飽和氯化鐵溶液后,長時間加熱,結果會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同學按要求制備了Fe(OH)3膠體,但是他又向Fe(OH)3膠體中逐滴加入了稀H2SO4溶液,結果出現了一系列變化。
①先出現紅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隨后沉淀溶解,此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同一溫度下,強電解質溶液a,弱電解質溶液b,金屬導體c三者的導電能力相同,若升高溫度后,它們的導電能力強弱順序是 ( )
A.b>a>c B.a=b=c
C.c>a>b D.b>c>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有下列物質,正鹽:鉀鹽、鈉鹽、銨鹽、鋇鹽;酸:鹽酸、硝酸、醋酸、稀硫酸。在水溶液中符合離子方程式:2H++SO===SO2↑+H2O的化學反應的組合共有 ( )
A.6個 B.9個 C.12個 D.15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溶液組成的描述合理的是
A.無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l3+、NH4+、Cl‾、S2‾
B.酸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ClO‾、SO42‾、I‾
C.弱堿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K+、Cl‾、HCO3‾
D.中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Fe3+、K+、Cl‾、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