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明礬作凈水劑 | B. | 甘油作護膚保濕劑 | ||
C. | 漂粉精作消毒劑 | D. | 鐵粉作食品袋內的脫氧劑 |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用①分離NaCl溶液和NaOH溶液 | |
B. | 用②蒸干NH4Cl和飽和溶液獲取NH4Cl晶體 | |
C. | 用③配制100mL 0.1000mol•L-1 K2Cr2O2溶液 | |
D. | 用④分離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T℃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K=$\frac{4({c}_{0}-{c}_{1})^{2}}{{{c}_{1}}^{2}}$ | |
B. | T℃時,隨著反應的進行,混合氣體的密度減小 | |
C. | 曲線b對應的條件改變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劑 | |
D. | 若曲線b對應的條件改變是溫度,可判斷該反應的△H<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步驟 | ![]() | ![]() | |
現象 | Fe表面產生大量無色氣泡,液面上方變為紅棕色 | Fe表面產生少量紅棕色氣泡后,迅速停止 | Fe、Cu接觸后,其表面均產生紅棕色氣泡 |
A. | Ⅰ中氣體由無色變紅棕色的化學方程式:2NO+O2═2NO2 | |
B. | Ⅱ中的現象說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層,阻止Fe進一步反應 | |
C. | 對此Ⅰ、Ⅱ中現象,說明稀HNO3的氧化性強于濃HNO3 | |
D. | 針對Ⅲ中現象,在Fe、Cu之間連接電流計,可判斷Fe是否被氧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3a+b-c | B. | c-3a-b | C. | a+b-c | D. | c-a-b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在pH=9.0時,c(NH4+)>c(HCO3-)>c(NH2COO-)>c(CO32-) | |
B. | 不同pH的溶液中存在關系:c(NH4+)+c(H+)=2c(CO32-)+c(HCO3-)+c(NH2COO-)+c(OH-) | |
C. | 隨著CO2的通入,$\frac{c(O{H}^{-})}{c(N{H}_{3}•{H}_{2}O)}$不斷增大 | |
D. | 在溶液pH不斷降低的過程中,有含NH2COO-的中間產物生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