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國科研團隊開創了以煤為原料合成氣態烯烴的新途徑。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煤的氣化和液化是物理變化
B. 煤的干餾是在隔絕空氣條件下進行的
C. 大量燃燒煤炭是造成霧霾的重要原因
D. 發展“煤制油”工程可減少對石油產品的依賴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四川省成都簡陽市高二上學期期末檢測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措施或事實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釋的是 ( )
A.滴加酚酞的氨水中加入氯化銨固體后紅色變淺
B.棕紅色的NO2加壓后顏色先變深后變淺(已知: 2NO2 (g) N2O4 (g))
C.工業上生產硫酸的過程中,使用過量的空氣以提高SO2的利用率
D.用硫酸氫鈉去除暖水瓶中的水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二次高考適應性考試理綜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完成下列有關KMnO4溶液和H2C2O4溶液的實驗:
【實驗一】用0.01mol/L 酸性KmnO4溶液和0.2mol/L H2C2O4溶液分別進行了如圖所示的三組實驗,用于探究不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回答下列問題:
(1)KMnO4溶液需用_____進行酸化,參加反應的物質n(KMnO4):n(H2C2O4)=_____.
(2)第一組實驗中褪色時間更長的是:_____(填“A”或“B”)組實驗。
(3)第二組實驗中B組實驗中X為:__________。
(4)第三組實驗發現Mn2+能加快該反應的速率,催化劑Y的化學式為_________。
【實驗二】測定某乙二酸晶體(H2C2O4·xH2O)中的x值,具體操作如下:
(5)滴定:稱取2.52g 乙二酸晶體,配成100mL溶液,準確量取25.00mL乙二酸溶液于錐形瓶中,加少量酸酸化,將0.1mol/L KMnO4標準溶液裝入_____(填“酸式”或“堿式”)滴定管,進行滴定操作。在實驗中發現,剛滴下少量KMnO4溶液時,需將錐形瓶搖動一段時間后,紫紅色才慢慢褪去,再繼續滴加時,紫紅色就很快褪去了。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待到______,證明達到滴定終點。
(6)計算:再重復上述操作3次,記錄數據如下表:
實驗次數 | 滴定前讀數(mL) | 滴定后讀數(mL) |
1 | 0.00 | 20.10 |
2 | 1.00 | 20.90 |
3 | 0.20 | 20.20 |
4 | 0.00 | 22.10 |
則x為__________。
(7)誤差分析:下列操作會導致測量的乙二酸溶液濃度偏高的是_______(填序號)
A.配制KMnO4標準溶液定容時,仰視觀察刻度線
B.不小心將少量酸性KMnO4標準溶液滴到錐形瓶外
C.滴定前錐形瓶中有少量蒸餾水
D.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氣泡,滴定后氣泡消失
E.觀察讀數時,滴定前仰視讀數,滴定后俯視讀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蘇省南京市、鹽城市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實驗操作、現象與所得結論一致的是
選項 | 實驗操作 | 現象 | 結論 |
A | 向沸水中滴入幾滴FeCl3飽和溶液,繼續煮沸,并用激光筆照射 | 溶液變紅褐色,出現 丁達爾效應 | 產生了 Fe(OH)3膠體 |
B | 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幾滴淀粉溶液 | 溶液變藍 | 氧化性:Fe3+>I2 |
c | 將溴乙烷和NaOH的乙醇溶液混合加熱,產生氣體通入酸性KMnO4溶液 | 酸性KMnO4溶液褪色 | 產生了乙烯 |
D | 向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 | 溶液紅色逐漸褪去 | BaCl2溶液呈酸性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山東省高二3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實驗能達到預期目的是( )
A. 檢驗溴乙烷中的溴原子:將溴乙烷與過量NaOH溶液混合加熱后,滴加AgNO3溶液
B. 配制銀氨溶液:在稀的AgNO3溶液中滴加稀氨水至恰好完全沉淀為止。
C. 檢驗淀粉是否水【解析】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熱,充分水解后加入新制的Cu(OH)2懸濁液檢驗。
D. 檢驗CH2=CHCHO中官能團:先加入新制氫氧化銅,加熱觀察現象,酸化后再加入溴水觀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山東省高二3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分子式為C8H16O2的有機物A,它能在酸性條件下水解生成B和C,且B在一定條件下能轉化成C。則有機物A的可能結構有( )
A.1種 B.2種 C.3種 D.4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陜西省西安市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教學檢測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由1,3?丁二烯合成氯丁橡膠的過程中,是一種中間產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1,3?丁二烯中所有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B. 1,3?丁二烯轉化為時,先與HCl發生1,2?加成再水解得到
C. 在NaOH醇溶液中或濃硫酸存在時加熱都能發生消去反應
D. 催化氧化得X,X能發生銀鏡反應,1 molX最多能生成2 molA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遼寧省葫蘆島市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理綜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金屬鈦性能優越,被譽為繼Fe、Al后應用廣泛的“第三金屬”。
(1)Ti基態原子的電子排布式為____________。
(2)Ti能與B、C、N、O等非金屬元素形成穩定的化合物,B、C、N的電負性由大到小的順序為_____;C、N、O的第一電離能由大到小的順序為_____________。
(3)N的氫化物常作制冷劑,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月球巖石—玄武巖的主要成分為鈦酸亞鐵(FeTiO3)。FeTiO3與80%的硫酸反應可生成TiOSO4。
SO42-的空間構型為_______形。其中硫原子采用_________雜化,寫出SO42-的一種等電子體的化學式:______。
(5)Ti、Ca、O相互作用能形成如圖晶體結構(Ti4+位于立方體的頂點、Ca2+位于立方體體心),該晶體的化學式為________。Ti4+和周圍_____個O2-相緊鄰。該晶胞的邊長為apm,則其密度為______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