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裝置中a儀器的名稱為是球形干燥管;
(2)加入硝酸的操作:應先打開活塞A保證U形管內壓強平衡,且排出氣體,然后從右管的漏斗中向U形管中逐漸注入稀硝酸.當注滿后,應關閉活塞A,銅和稀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銅和無色氣體一氧化氮,硝酸銅為藍色;待反應一會后若打開活塞A,空氣進入,一氧化氮被氧化成二氧化氮;
(3)一氧化氮有毒且易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不和水反應,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應該用排水法收集;
(4)1.92g的銅的物質的量n(Cu)=$\frac{1.92g}{64g/mol}$=0.03mol,混合酸中n(H+)=0.4mol/L×0.1L+0.1mol/L×2×0.1L=0.06mol,n(NO3-)=0.4mol/L×0.1L=0.04mol,
發生3Cu+8H++2NO3-=3Cu2++2NO↑+4H2O,判斷過量后以不足量代入計算;
(5)硝酸不穩定分解產生的二氧化氮溶解其中呈黃色;
(6)根據溶液濃度變化的影響因素和氣體的溶解度影響因素解答.
解答 解:(1)裝置中a儀器含有典型的球泡特征,為球形干燥管,
故答案為:球形干燥管;
(2)加入硝酸的操作:應先打開活塞A保證U形管內壓強平衡,同時把U形管左側的空氣排出,銅絲和硝酸反應,所以當注滿后,應關閉活塞A,銅和稀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銅和無色氣體一氧化氮,硝酸銅為藍色,所以此時觀察到的現象為U型管左管中,銅表面有無色氣體生成,液面下降,溶液逐漸變為藍色,待反應一會后若打開活塞A,空氣進入,在干燥管中無色的一氧化氮被氧化成紅棕色的二氧化氮,左管液面上升,
故答案為:打開;關閉;U型管左管中,銅表面有無色氣體生成,液面下降,溶液逐漸變為藍色;在干燥管中看到氣體變為紅棕色,左管液面上升;
(3)一氧化氮有毒且易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不和水反應,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應該用排水法收集,排水裝置中,氣體的進出口符合“短進長出”的原則,故CE符合,
故答案為:C、E;
(4)1.92g的銅的物質的量n(Cu)=$\frac{1.92g}{64g/mol}$=0.03mol,混合酸中n(H+)=0.4mol/L×0.1L+0.1mol/L×2×0.1L=0.06mol,n(NO3-)=0.4mol/L×0.1L=0.04mol,
由3Cu+8H++2NO3-=3Cu2++2NO↑+4H2O可知,Cu與NO3-過量,H+不足,氫離子的物質的量進行計算,
設產生的銅離子的物質的量為x moL,
3Cu+8H++2NO3-=3Cu2++2NO↑+4H2O
8 3
0.06 x
$\frac{8}{0.06}$=$\frac{3}{x}$,x=0.0225mol,
c(Cu2+)=$\frac{0.0225mol}{0.1L}$=0.225mol/L,
故答案為:0.225mol/L;
(5)濃硝酸不穩定,受熱或見光分解產生的紅棕色二氧化氮溶解其中呈黃色,反應方程式為4HNO3(濃)$\frac{\underline{\;光照\;}}{\;}$4NO2↑+O2↑+2H2O,
故答案為:濃硝酸受熱或見光易分解產生紅棕色的二氧化氮氣體(4HNO3$\frac{\underline{\;光照\;}}{\;}$4NO2↑+O2↑+2H2O),該氣體溶于濃硝酸中,而使溶液變為黃色;
(6)加熱綠色溶液,氣體的溶解量減小,能改變溶液中溶解氣體的量,故①正確,而加水稀釋綠色溶液,由于溶液濃度變小,溶液的顏色會變化,而且加水后氣體的溶解量加大,溶液的顏色也會發生變化,故不能進行判斷,故②錯誤,向該綠色溶液中通入氮氣,氮氣難溶于水,通入氮氣可以帶走二氧化氮氣體,由于溶液濃度變小,溶液的顏色會變化,可以證明該溶液中是否為溶解了NO2氣體所致,故③正確,
故答案為:①③.
點評 本題考查了硝酸的性質實驗探究,側重于氮氧化物的性質的考查,為高頻考點,把握物質的性質及發生的反應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應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硝酸的性質,題目難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稀硫酸滴在銅片上:Cu+2H+═Cu2++H2↑ | |
B. | 硫酸鈉溶液與氯化鋇溶液混合:Ba2++SO42-═BaSO4↓ | |
C. | 鹽酸滴在石灰石上:CaCO3+2H+═H2CO3+Ca2+ | |
D. | 氧化銅與硫酸混合:Cu2++SO42-═CuSO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Fe (OH )3;Fe2O3 | B. | Fe (OH)2; FeO、Fe (OH)2 | ||
C. | Fe (OH)3;Fe3O4 | D. | Fe2O3;Fe (OH)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氯氣的水溶液導電性良好,所以氯氣是強電解質 | |
B. | NaCl溶液在電流作用下電離成Na+和Cl- | |
C. | 某元素由化合態變為游離態,則它一定被還原 | |
D. | 有單質參加的化學反應不一定都是氧化還原反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Cl2、SO2均能使品紅溶液褪色,說明二者均有氧化性 | |
B. | 分別充滿HCl、NH3的燒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說明二者均易溶于水 | |
C. | Fe與稀HNO3溶液、稀H2SO4溶液反應均有氣泡產生,說明兩反應均為置換反應 | |
D. | 加熱分別盛有氯化銨和碘的兩支試管,試管底部固體均減少,說明二者均發生升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選項 | 操作 | 現象 | 結論 |
A | 向AgNO3溶液中滴加過量氨水 | 溶液澄清 | Ag+與NH3?H2O能大量共存 |
B | 常溫下將Al片放入濃硝酸中 | 無明顯變化 | Al與濃硝酸不反應 |
C | 將一小塊Na放入無水乙醇中 | 產生氣泡 | Na能置換出醇羥基中的氫 |
D | 將水蒸氣通過灼熱的鐵粉 | 粉末變紅 | 鐵與水在高溫下發生反應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洗滌沉淀時,應用玻璃棒輕輕攪拌,使得沉淀表面上的雜質溶于水中 | |
B. | 將兩塊未擦去氧化膜的鋁片分別投入1mol?L-1CuSO4溶液、1mol?L-1CuCl2溶液中,一段時間后,鋁片表面都觀察不到明顯的反應現象 | |
C. | 由鋅、銅、稀硫酸構成的原電池溶液中加入適量的H2O2能提高電池的放電效率 | |
D. | 在淀粉溶液中加入適量稀硫酸微熱,再加少量新制氫氧化銅濁液加熱,若無磚紅色沉淀產生,則淀粉未發生水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乙烯使溴水褪色;乙醇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 |
B. | 油脂的皂化反應;乙烯制乙醇 | |
C. | 蔗糖水解;乙醇和乙酸制乙酸乙酯 | |
D. | 苯制溴苯;苯和氫氣制環己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