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直接排放含SO2的煙氣會危害環境。利用工業廢堿渣(主要成分Na2CO3)可吸收煙氣中的SO2并制備無水Na2SO3,其流程如圖1。
已知:H2SO3、HSO3-、SO32-在水溶液中的物質的量分數隨pH的分布如圖2, Na2SO3·7H2O和Na2SO3的溶解度曲線如圖3。
(1)Na2CO3溶液顯堿性,用離子方程式解釋其原因:______________。
(2)吸收煙氣
①為提高NaHSO3的產率,應控制吸收塔中的pH為______________。
②NaHSO3溶液中c(SO32-)>c(H2SO3),結合方程式解釋其原因:____________。
③已知下列反應:
SO2(g)+2OH-(aq)=SO32-(aq)+H2O(l)
CO2(g)+2OH-(aq)=CO32-(aq)+H2O(l)
2HSO3-(aq)=SO32-(aq)+SO2(g)+H2O(l)
吸收塔中Na2CO3溶液吸收SO2生成HSO3-的熱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④吸收塔中的溫度不宣過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寫出1種即可)。
(3)制備無水Na2SO3:將中和塔中得到的Na2SO3溶液______________(填操作),過濾出的固體用無水乙醇洗滌、干燥,得無水Na2SO3固體。
【答案】CO32-+H2OOH-+HCO3- 4~5 溶液中,HSO3-存在:HSO3-
H++SO32-和HSO3-+H2C
H2SO3+OH-,HSO3-的電離程度強于水解程度 2SO2(g)+CO32-(aq)+H2O(1)=2HSO3-(aq)+CO2(g)
防止SO2的溶解度下降;防止HSO3-受熱分解;防止HSO3-的氧化速率加快等 隔絕空氣,加熱濃縮至有大量固體析出,高于34℃過濾
【解析】
(1)Na2CO3為強堿弱酸鹽,水解呈堿性;
(2)①由圖象可知pH在4~5時NaHSO3的物質的量分數最高;
②NaHSO3溶液中c(SO32-)>c(H2SO3),說明HSO3-電離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③已知:①SO2(g)+2OH- (aq)═SO32- (aq)+H2O(l)△H1=-164.3kJmol-1,②CO2(g)+2OH- (aq)═CO32- (aq)+H2O(l)△H2=-109.4kJmol-1,③2HSO3- (aq)═SO32- (aq)+SO2(g)+H2O(l)△H3=+34.0kJmol-1,利用蓋斯定律將①-②-③可得Na2CO3溶液吸收SO2生成HSO3-的熱化學方程式;
④HSO3-不穩定,易分解,如溫度過高,可導致氣體的溶解度下降,且HSO3-易被氧化;
(3)得無水Na2SO3固體,溫度應高于34℃,且防止被氧化。
(1)Na2CO3為強堿弱酸鹽,水解呈堿性,離子方程式為CO32-+H2OOH-+HCO3-;
(2)①由圖象可知pH在4~5時NaHSO3的物質的量分數最高;
②NaHSO3溶液中存在HSO3-H++SO32-和HSO3-+H2O
H2SO3+OH-,c(SO32-)>c(H2SO3),說明HSO3-電離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③已知:①SO2(g)+2OH- (aq)═SO32- (aq)+H2O(l)△H1=-164.3kJmol-1,②CO2(g)+2OH- (aq)═CO32- (aq)+H2O(l)△H2=-109.4kJmol-1,③2HSO3- (aq)═SO32- (aq)+SO2(g)+H2O(l)△H3=+34.0kJmol-1,利用蓋斯定律將①-②-③可得Na2CO3溶液吸收SO2生成HSO3-的熱化學方程式為2SO2(g)+CO32-(aq)+H2O(l)═2HSO3-(aq)+CO2 (g)△H=-88.9 kJmol-1;
④HSO3-不穩定,易分解,如溫度過高,可導致氣體的溶解度下降,且HSO3-易被氧化,則吸收塔的溫度不易過高;
(3)得無水Na2SO3固體,溫度應高于34℃,且防止被氧化,可隔絕空氣,加熱濃縮至有大量固體析出。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18年10月15日,中國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以“一箭雙星”方式發射北斗三號全球組網衛星系統第15、16號衛星,其火箭推進劑為高氯酸銨(NH4ClO4)等。制備NH4ClO4的工藝流程如下:
飽和食鹽水NaClO3
NaClO4
NaClO4
NH4ClO4,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NH4ClO4屬于離子化合物
B.溶解度:NaClO4>NH4ClO4
C.該流程中可循環利用的物質是NH4Cl
D.高氯酸銨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7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向AgCl濁液中滴加氨水后可得到澄清溶液,繼續滴加濃硝酸后又有沉淀生成。經查資料得知:Ag++ 2NH3·H2OAg(NH3)2+ 2H2O。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 濁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 (s)Ag+(aq)+Cl-(aq)
B. 實驗可以證明NH3結合Ag+能力比Cl-強
C. 實驗表明實驗室可用氨水洗滌銀鏡反應后的試管
D. 由資料信息可推知:加濃硝酸后生成的沉淀為Ag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合物G是一種有機材料的中間體。 實驗室由芳香化合物A制備G的一種合成路線如下:
已知 ①RCHO + R′CHO
②RCHO+R′CH2CHO + H2O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芳香化合物B的分子式為 _______
(2)D的官能團名稱_______
(3)由D生成E的第①步反應類型為______。
(4)寫出F生成G的第①步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
(5)G與乙醇發生酯化反應生成化合物Y,Y有多種同分異構體,其中符合下列條件的同 分異構體有____種
①分子中含有苯環,且能與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反應放出CO2;
②其核磁共振氫譜顯示有4種不同化學環境的氫,且峰面積之比為6∶2∶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圖1表示:以相同的滴速分別向同體積的蒸餾水和0.1 mol/L CuSO4溶液中滴入NaCl溶液,氯離子濃度隨氯化鈉加入量的變化關系。圖2表示:CuCl2溶液中氯離子濃度隨溫度變化關系。結合信息,下列推斷不合理的是
已知:CuSO4溶液中存在平衡X:Cu2++4H2O[Cu(H2O)4]2+(藍色)
CuCl2溶液呈綠色,溶液中存在平衡Y:4Cl-+[Cu(H2O)4]2+[CuCl4]2-+4H2O
A.平衡Y是圖1中兩條曲線沒有重合的主要原因
B.由圖2可知平衡Y為吸熱反應
C.平衡X是無水硫酸銅粉末和硫酸銅溶液顏色不同的原因
D.CuCl2溶液加水稀釋,溶液最終變為淺綠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恒溫恒容條件下,發生反應:3A(g)+B(g)2C(g)△H=-QkJ/mol在3個密閉容器中,按下列方式投入反應物:
Ⅰ.3molA,1molB;Ⅱ.6molA,2molB;Ⅲ.4molC
則在保持恒溫恒容反應達到平衡時,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
A.容器Ⅰ與容器Ⅱ中,C的濃度2cⅠ<cⅡ,平衡常數KⅠ=KⅡ,轉化率aⅠ>aⅡ
B.容器Ⅰ與容器Ⅲ中,B的體積分數vⅠ%>vⅢ%,反應的能量變化2QⅠ=QⅢ,平衡常數KⅠ2=
C.容器Ⅱ與容器Ⅲ為等效平衡,B的體積分數VⅡ%=VⅢ%,轉化率aⅢ+aⅡ=1,反應的能量變化QⅡ+QⅢ=Q
D.容器Ⅰ容器Ⅱ容器Ⅲ中,平衡常數關系為:KⅠ2=K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小組以4H++4I-+O2=2I2+2H2O為研究對象,探究影響氧化還原反應因素。
實驗 | 氣體a | 編號及現象 |
HCl | Ⅰ.溶液迅速呈黃色 | |
SO2 | Ⅱ.溶液較快呈亮黃色 | |
CO2 | Ⅲ.長時間后,溶液呈很淺的黃色 | |
空氣 | Ⅳ.長時間后,溶液無明顯變化 |
(1)實驗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用CCl4萃取Ⅰ、Ⅱ、Ⅲ、Ⅳ的溶液,萃取后下層CCl4的顏色均無明顯變化。
(2)取萃取后上層溶液,用淀粉檢驗:Ⅰ、Ⅲ的溶液變藍;Ⅱ、Ⅳ的溶液未變藍。溶液變藍說明Ⅰ、Ⅲ中生成了______________。
(3)查閱資料:I2易溶于KI溶液。下列實驗證實了該結論并解釋Ⅰ、Ⅲ的萃取現象。
現象x是______________。
(4)針對Ⅱ中溶液未檢出I2的原因,提出三種假設:
假設1:溶液中c(H+)較小。小組同學認為此假設不成立,依據是______________。
假設2:O2只氧化了SO2,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假設3:I2不能在此溶液中存在。
(5)設計下列實驗,驗證了假設3,并繼續探究影響氧化還原反應的因素。
i.取Ⅱ中亮黃色溶液,滴入品紅,紅色褪去。
ii.取Ⅱ中亮黃色溶液,加熱,黃色褪去,經品紅檢驗無SO2。加入酸化的AgNO3溶液,產生大量AgI沉淀,長時間靜置,沉淀無明顯變化。
iii.取Ⅱ中亮黃色溶液,控制一定電壓和時間進行電解,結果如下。
電解時間/min | 溶液 | 陽極 | 陰極 |
t1 | 黃色變淺、有少量SO42- | 檢出I2,振蕩后消失 | H2 |
溶液無色、有大量SO42- | 檢出I2,振蕩后消失 | H2 |
結合化學反應,解釋上表中的現象:______________。
(6)綜合實驗證據說明影響I-被氧化的因素及對應關系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制取氯氣并以氯氣為反應物進行特定反應的裝置
(1)①請寫出裝置A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實驗時,通常采用密度為1.19g/cm3、濃度為36.5%的濃鹽酸。該濃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_______。
③標準狀況下,上述反應每生成4.48L氯氣,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為________mol。
(2)要將C裝置接入B和D之間,正確的接法是:a→________→________→d 。
(3)實驗開始先點燃A處的酒精燈,打開活塞K,讓Cl2充滿整個裝置,再點燃D處的酒精燈。Cl2通過C裝置后進入D,D裝置內盛有炭粉,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CO2和HCl(g),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了使C裝置發揮更好的作用,可向燒杯中加入濃硫酸,加入濃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D處反應完畢后,關閉彈簧夾K,移去兩個酒精燈,由于余熱的作用,A處仍有少量Cl2產生,此時B中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B、C、D、E裝置中有一處需要改進,請畫出改進后的裝置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下圖所示操作能實現實驗目的的是( )
A. 用圖甲裝置分離碘和四氯化碳,在錐形瓶中收集到碘單質
B. 用圖乙裝置收集NO氣體
C. 用圖丙裝置驗證犧牲陽極的陰極保護法
D. 用圖丁裝置測定待測液中I2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