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電解質 | H2CO3 | NH3•H2O |
電離平衡常數 | Ka1=4.30×10-7 Ka2=5.61×10-11 | 1.77×10-5 |
分析 (1)①實驗Ⅰ和實驗Ⅱ平衡時NO2的濃度相同,但實驗Ⅱ反應速率大;實驗Ⅲ的起始濃度不變,說明壓強不變,既要加快反應速率,又要使平衡正向移動,只能是升高溫度;
②化學平衡常數為生成物濃度系數次冪之積與反應物濃度系數次冪之積的比值;
③根據平衡常數和濃度商判斷平衡移動;
(2)①根據化學平衡狀態的特征:逆、定、動、變、等來判斷化學反應是否達到平衡;
②化學平衡常數只與溫度有關,由于該反應為吸熱反應,升溫,平衡右移,K增大,v(正)、v(逆)均增大并且正反應速率先增大后減小;
(3)①依據表中平衡常數的數據分析,一水合氨電離程度大于碳酸第一步電離平衡常數,(NH4)2CO3溶液顯堿性;
②A、CO32-水解程度大于銨根離子的水解程度,碳酸氫根離子濃度大于一水合氨濃度;
B、溶液中存在電荷守恒分析判斷;
C、依據溶液中物料守恒分析;
D、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n(N)=2n(C).
解答 解:(1)①對比實驗Ⅰ,實驗Ⅱ只是加快了反應速率,化學平衡不移動,又該反應前后不是等體積反應,故改變的條件只能是使用催化劑;實驗Ⅲ的起始濃度不變,說明壓強不變,既要加快反應速率,又要使平衡正向移動,只能是升高溫度;故答案為:使用催化劑;升高溫度;
②實驗Ⅰ中,
即 2NO2(g)?2NO(g)+O2(g)
開始 1mol•L-1 0 0
轉化0.5mol•L-1 0.5mol•L-1 0.25mol•L-1
平衡0.5mol•L-1 0.5mol•L-1 0.25mol•L-1
K=$\frac{c{\;}^{2}(NO)•c(O{\;}_{2})}{c{\;}^{2}(NO{\;}_{2})}$=$\frac{0.5{\;}^{2}•0.25}{0.5{\;}^{2}}$=0.25;故答案為:0.25;
③當通入1molNO2與1mol NO混合氣體,Qc=$\frac{(0.5+0.5){\;}^{2}×0.25}{(0.5+0.5){\;}^{2}}$=0.25,所以平衡不移動,故答案為:不;
K=$\frac{c{\;}^{2}(NO)•c(O{\;}_{2})}{c{\;}^{2}(NO{\;}_{2})}$=0.25,故答案為:0.25;
③由于平衡時,c(NO)=c(NO2),再各增加1mol,兩者濃度還是相等,故QC=K,平衡不移動,故答案為:不;
(2)①平衡標志的簡單方法是,給定的量從變到不變了,則反應到達平衡了;
A、反應前后氣體體積不變,則壓強不能作為標志,故A錯誤;
B、混合氣體的顏色不變了,則c(NO2)不變了,達平衡狀態,故B正確;
C、SO3、NO均為生成物,體積比始終不變,則C錯誤;
D、反應前后質量和物質的量都不變,所以平均相對分子質量始終不變,故D錯誤;
E、固定體積的容器中,反應前后質量不變,則混合氣體的密度始終不變,故E錯誤;
F、SO2和NO2的起始體積比1:2,變化量之比是1:1,所以當其體積比不變時,反應達到了平衡,故F正確;
故選:BF.
②平衡常數只隨溫度改變而變,平衡常數變大,說明平衡正向移動了,△H>0,溫度升高了,所以在平衡移動時,正反應速率先增大后減小,故選:AB.
(3)①由于NH3•H2O的電離平衡常數大于HCO3-的電離平衡常數,因此CO32-水解程度大于NH4+水解程度,溶液中c (OH-)>c(H+),所以(NH4)2CO3溶液呈堿性,故答案為:堿;
②根據由于NH3•H2O的電離平衡常數大于HCO3-的電離平衡常數,因此CO32-水解程度大于NH4+水解程度,溶液中c (OH-)>c(H+),且c (HCO3-)>c(NH3•H2O);所以A、CO32-水解程度大于銨根離子的水解程度,碳酸氫根離子濃度大于一水合氨濃度,c (NH4+)>c (CO32-)>c (HCO3-)>c (NH3•H2O),故A正確;
B、溶液中存在電荷守恒,c(NH4+)+c(H+)=c(HCO3-)+c(OH-)+2 c(CO32-),故B錯誤;
C、依據溶液中物料守恒,溶液中碳元素守恒得到,c (CO32-)+c (HCO3-)+c (H2CO3)=0.1 mol•L-1,故C正確;
D、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n(N)=2n(C),c (NH4+)+c (NH3•H2O)=2 c (CO32-)+2c (HCO3-)+2 c (H2CO3),故D正確;
故選:ACD.
點評 本題考查圖象與化學平衡、平衡狀態的判斷以及電解質溶液中的離子濃度大小分析,明確影響化學平衡的因素及圖象中量以及弱電解質電離程度和鹽類水解程度的理解應用,電解質溶液中電荷守恒,物料守恒是解題關鍵,題目難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向NaAlO2溶液中通入過量CO2:2AlO2-+CO2+3H2O═2Al(OH)3↓+CO32- | |
B. | 苯酚鈉溶液與少量二氧化碳反應:2C6H5O-+CO2+H2O→2 C6H5OH+CO32- | |
C. | 在碳酸氫鈉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鋇溶液:Ba2++OH-+HCO3-═BaCO3↓+H2O | |
D. | 用氯化鐵溶液和沸水反應制取氫氧化鐵膠體:Fe3++3H2O(沸水)═Fe(OH)3↓+3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由H、N、O三種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價鍵 | |
B. | 正戊烷、異丁烷和丙烷屬于同系物,沸點依次升高 | |
C. | 葡萄糖能發生銀鏡反應,蔗糖、麥芽糖也能發生銀鏡反應 | |
D. | 用KSCN溶液檢驗Fe3+的實驗現象是產生血紅色沉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實驗室用鋅與稀硫酸反應時,滴加少量硫酸銅溶液能加快反應速率,因為硫酸銅是催化劑 | |
B. | 某溫度下,一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可逆反應:X(g)+Y(g)=Z(g)+W(g)△H>0,平衡后加入一定量X,則△H增大 | |
C. | 溫度和壓強一定時,對于可逆反應:2NO2(g)?N2O4(g),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改變,則反應達到平衡狀態 | |
D. | 將NaAlO2溶液與NaHCO3溶液混合后生成白色沉淀,是兩種溶液水解相互促進的結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濃H2SO4有強氧化性,常溫下能與Cu發生劇烈反應 | |
B. | 銅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 |
C. | 將CO2通入次氯酸鈣溶液可生成次氯酸 | |
D. | 測定NaOH熔點時,可以將NaOH放入石英坩堝中高溫加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X | ||
M | Y | Z |
A. | 原子半徑大小為Z>Y>M>X | |
B. | 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強弱為X>Z>Y>M | |
C. | 均形成簡單離子,簡單離子半徑大小為M>Y>Z>X | |
D. | X、M或Y、M不可能同為金屬元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