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b | c | d | |
Ⅰ | 干燥的有色布條 | 干燥的有色布條 | 濕潤的有色布條 | 濕潤的有色布條 |
Ⅱ | 堿石灰 | 無水CaCl2 | 濃硫酸 | 無水CaCl2 |
Ⅲ | 濕潤的有色布條 | 濕潤的有色布條 | 干燥的有色布條 | 干燥的有色布條 |
分析 (1)二氧化錳與濃鹽酸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氯化錳、氯氣和水;
(2)鹽酸易揮發,反應制取的氯氣中含有氯化氫,裝置B中飽和食鹽水的作用是除去Cl2中的HCl;
(3)驗證氯氣是否具有漂白性,要驗證干燥氯氣無漂白性,濕潤的有色布條中,氯氣和水反應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4)D、E的目的是比較氯、溴、碘的非金屬性,D中發生氯氣與NaBr的反應生成溴,打開活塞,將裝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裝置E中,氯氣、溴均可與KI反應生成碘,碘易溶于四氯化碳,四氯化碳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據此解答;
(5)氯氣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次氯酸鈉和水.
解答 解:(1)二氧化錳與濃鹽酸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氯化錳、氯氣和水,化學方程式:MnO2+4HCl(濃)$\frac{\underline{\;\;△\;\;}}{\;}$ MnCl2+Cl2↑+2H2O;
故答案為:MnO2+4HCl(濃)$\frac{\underline{\;\;△\;\;}}{\;}$ MnCl2+Cl2↑+2H2O;
(2)鹽酸易揮發,反應制取的氯氣中含有氯化氫,裝置B中飽和食鹽水的作用是除去Cl2中的HCl;
故答案為:除去Cl2中的HCl;
(3)裝置C的實驗目的是驗證氯氣是否具有漂白性,驗證氯氣是否具有漂白性,要驗證干燥氯氣無漂白性,濕潤的有色布條中,氯氣和水反應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選項中abc的Ⅱ中都是干燥劑,再通入濕潤的有色布條不能驗證氯氣的漂白性,所以C中I、II、III依次放入濕潤的有色布條、無水氯化鈣、干燥的有色布條,所以選d;
故答案為:d;
(4)D、E的目的是比較氯、溴、碘的非金屬性,D中發生氯氣與NaBr的反應生成溴,打開活塞,將裝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裝置E中,氯氣、溴均可與KI反應生成碘,則E中碘易溶于四氯化碳,出現溶液分層,上層接近無色,下層(四氯化碳層)為紫紅色,該現象不能說明溴的非金屬性強于碘,因為氯氣氧化性也強于碘,過量的氯氣也可將碘離子氧化;
故答案為:橙黃;溶液分層,上層接近無色,下層(四氯化碳層)為紫紅色;
氯氣氧化性也強于碘,若通入Cl2過量,可能是過量氯氣置換出I2;
(5)氯氣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次氯酸鈉和水,化學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
故答案為:Cl2+2NaOH=NaCl+NaClO+H2O.
點評 本題考查氯氣實驗室制取,氯氣化學性質的檢驗,實驗方案設計的評價,題目綜合性較強,難度中等,熟悉實驗原理和氯氣性質是解題關鍵,側重考查學生分析實驗能力.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NaCl溶液在電流作用下電離出Na+和Cl- | |
B. | NaCl是電解質,故NaCl晶體能導電 | |
C. | 液態氯化氫不能導電,但氯化氫是電解質 | |
D. | 電解質溶液中自由移動離子的數目越多,該溶液的導電性越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得到1 mol e- | B. | 失去1 mol e- | C. | 失去2 mol e- | D. | 沒有電子得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苯甲醛中混有苯甲酸,加入生石灰,再加熱蒸餾 | |
B. | 乙醇中混有乙酸,加入NaOH溶液后,用分液漏斗分液 | |
C. | 乙烷中混有乙烯,加入氫氣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 | |
D. | 溴苯中混有溴,加入NaOH溶液后,用分液漏斗分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硝酸鋇溶液 | B. | 氫氧化鋇溶液 | C. | 硝酸銀溶液 | D. | 碳酸鈉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