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項與化學平衡移動原理無關的是
A.加催化劑,使N2和H2在一定的條件下轉化為NH3
B.收集氯氣用排飽和食鹽水的方法
C.加壓條件下有利于SO2和O2反應生成SO3
D.可用濃氨水和氫氧化鈉固體快速制取氨氣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湖北省武漢外國語學校高一上期中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無色溶液中,下列各組離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K+、SO42-、Cl-、NH4+ B.Na+、NO3-、Ag+、CO32-
C.Na +、Cl-、NO3-、Cu2+ D.K+、HCO3-、SO42-、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江蘇省高二上期中必修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物質的主要成分屬于天然纖維素的是 ( )
A.聚乙烯 B.尼龍 C.棉花 D.滌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黑龍江雙鴨山一中高二上期中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已知水在25℃和95℃時,其電離平衡曲線如右圖所示:
(1)則25℃時水的電離平衡曲線應為 (填“A”或“B”),請說明理由 。
(2)95℃時,若10體積pH1= a的某強酸溶液與1體積pH2= b的某強堿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則混合前,該強酸的pH1與強堿的pH2之間應滿足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3)25℃時,將pH = 11的NaOH溶液與pH = 4的H2SO4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 = 10,則NaOH溶液與H2SO4溶液的體積比為__________________。
(4)曲線B對應溫度下,pH = 2的某HA溶液和pH = 10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混合溶液的pH = 5。請分析其原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黑龍江雙鴨山一中高二上期中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溫度下,相同pH的鹽酸和醋酸溶液分別加水稀釋,pH隨溶液體積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據圖判斷正確的是
A.Ⅱ為鹽酸稀釋時pH的變化曲線
B.a點Kw的數值比c點Kw的數值大
C.b點溶液的導電性比c點溶液的導電性強
D.b點酸的總濃度大于a點酸的總濃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黑龍江雙鴨山一中高二上期中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0.1mol/L的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電離平衡:CH3COOHCH3COO-+H+,對于該平衡,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加水,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B.滴加少量0.1mol/L HCl溶液,溶液中c(H+ )減少
C.加入少量CH3COONa固體,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D.加入少量NaOH固體,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黑龍江大慶一中高二上11月月考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毒重石的主要成分BaCO3(含Ca2+、Mg2+、Fe3+等雜質),實驗室利用毒重石制備BaCl2·2H2O的流程如下:
(1)毒重石用鹽酸浸取前需充分研磨,目的是 。實驗室用37%的鹽酸配置15%的鹽酸,除量筒外還需使用下列儀器中的 。
a.燒杯 b.容量瓶 c.玻璃棒 d.滴定管
(2)
Ca2+ | Mg2+ | Fe3+ | |
開始沉淀時的pH | 11.9 | 9.1 | 1.9 |
完全沉淀時的pH | 13.9 | 11.1 | 3.2 |
加入NH3·H2O調節pH=8可除去 (填離子符號),濾渣Ⅱ中含 (填化學式)。加入H2C2O4時應避免過量,原因是 。
已知:Ksp(BaC2O4)=1.6×10-7,Ksp(CaC2O4)=2.3×10-9
(3)利用簡潔酸堿滴定法可測定Ba2+的含量,實驗分兩步進行。
已知:2CrO42—+2H+=Cr2O72—+H2O;Ba2++CrO42—=BaCrO4↓
步驟Ⅰ:移取xml一定濃度的Na2CrO4溶液與錐形瓶中,加入酸堿指示劑,用b mol·L-1鹽酸標準液滴定至終點,測得滴加鹽酸體積為V0mL。
步驟Ⅱ:移取y mLBaCl2溶液于錐形瓶中,加入x mL與步驟Ⅰ 相同濃度的Na2CrO4溶液,待Ba2+完全沉淀后,再加入酸堿指示劑,用b mol·L-1鹽酸標準液滴定至終點,測得滴加鹽酸的體積為V1mL。
滴加鹽酸標準液時應用酸式滴定管,“0”刻度位于滴定管的 (填“上方”或“下方”)。BaCl2溶液的濃度為 mol·L-1,若步驟Ⅱ中滴加鹽酸時有少量待測液濺出,Ba2+濃度測量值將 (填“偏大”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黑龍江大慶一中高二上11月月考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可逆反應:aA(g)+bB(g)cC(g)+dD(g),當其他條件不變時,反應過程中某物質在混合物中的百分含量與溫度(T)、壓強(p)的關系如下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T1<T2,ΔH>0 B.T1>T2,ΔH<0
C.p1<p2,a=c+d D.p1<p2,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山西省高一上月考二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反應X+2Y=R+2M中,已知R和M的摩爾質量之比為22:9,當1.6g X與Y完全反應后,生成4.4g R,則在此反應中Y和M的質量之比為
A.16:9 B.23:9 C.32:9 D.46:9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