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已知A為淡黃色固體,T為生活中使用最廣泛的金屬單質,D是具有磁性的黑色晶體,C是無色無味的氣體,H是白色沉淀。
(1)物質D的化學式為 ________。
(2)A和水反應生成B和C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列出A的一種重要用途_________________。
(3)H在潮濕空氣中變成M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應①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Fe3O4 2Na2O2 + 2H2O = 4Na++OH-+ O2↑ 供氧劑(或漂白劑) 白色絮狀沉淀迅速變為灰綠色,最終變為紅褐色 Fe3O4+8H+ =2Fe3++ Fe2++ 4H2O
【解析】
由已知D是具有磁性的黑色晶體,則D為Fe3O4;A為淡黃色固體,A與水反應生成B和C,所以A為Na2O2,C是無色無味的氣體,C為O2,B為NaOH ,T為生活中使用最廣泛的金屬單質,T為Fe,H是白色沉淀,則H 為Fe(OH)2。
(1)根據上述分析可知物質D的化學式為Fe3O4;答案:Fe3O4。
(2)根據上述分析可知物質A為Na2O2,B為NaOH ,C為O2,A和水反應生成B和C的離子方程式為2Na2O2 + 2H2O = 4Na++OH-+ O2↑;A的一種重要用途為供氧劑(或漂白劑);答案:2Na2O2 + 2H2O = 4Na++OH-+ O2↑;供氧劑(或漂白劑)。
(3)H為Fe(OH)2,在空氣中很不穩定,被氧氣氧化,白色絮狀沉淀迅速變為灰綠色,最終變為紅褐色;答案:白色絮狀沉淀迅速變為灰綠色,最終變為紅褐色。
(4)反應①是Fe3O4與鹽酸的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氯化亞鐵、水,其離子方程式為Fe3O4+8H+ =2Fe3++ Fe2++ 4H2O;答案:Fe3O4+8H+ =2Fe3++ Fe2++ 4H2O。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向硫酸銅溶液中加入鐵片:3Cu2++2Fe=2Fe3++3Cu
B.石灰石與醋酸反應:CaCO3+2CH3COOH=2CH3COO-+Ca2++CO2↑+H2O
C.碳酸氫銨與足量熱的NaOH溶液反應:NH4++OH-NH3↑+H2O
D.向B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NaHSO3溶液:2HSO3-+Ba2++2OH-= BaSO3↓+SO3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若下列圖象中橫坐標代表所加溶液體積,縱坐標代表生成沉淀質量,則各項描述中與圖象不能對應的是
A.圖①可能是MgCl2、AlCl3溶液逐滴加NaOH溶液至過量
B.圖②可能是飽和石灰水中通CO2至過量
C.圖③可能是NaAlO2溶液滴加稀鹽酸至過量
D.圖④可能是含一定量HCl的AlCl3溶液逐滴加氨水至過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830℃,在一個密閉容器中發生反應:CO(g)+H2O(g) CO2(g)+H2(g),平衡常數K=1。某時刻測得容器內各物質的量分別為1.0 mol CO,3.0 mol H2O(g),1.0 mol CO2和1.0mol H2,此時正、逆反應速率的大小關系為:
A. v正= v逆B. v正> v逆C. v正< v逆D. 無法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對實驗事實的解釋錯誤的是( )
選項 | 實驗事實 | 解釋 |
A | 實驗室用粗鋅與稀鹽酸反應制H2比純鋅快 | 粗鋅與稀鹽酸構成原電池 |
B | 濃硝酸保存在棕色試劑瓶中 | 4HNO3 |
C | 向10mL0.2mol·L-1ZnSO4,溶液中加入10mL0.4mol·L-1Na2S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再滴加CuSO4溶液,沉淀變黑 | Ksp(CuS)<Ksp(ZnS) |
D | 做過銀鏡反應的試管可用鐵鹽溶液洗滌,加入稀鹽酸,清洗效果更好 | Fe3++Ag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溫度為T 時,向2.0 L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5,
反應:PCl5(g)PCl3(g)+Cl2(g)經一段時間后達到平衡,反應過程中測定的部分數據見下表:
t/s | 0 | 50 | 150 | 250 | 250 |
n(PCl3)/mol | 0 | 0.16 | 0.19 | 0.20 | 0.20 |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反應在前50 s內的平均速率v(PCl3)=0.0032mol/(L·s)
B. 保持其他條件不變,升高溫度,平衡時c(PCl3)=0.11mol/L,該反應為放熱反應
C. 相同溫度下,起始時向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5、0.20 mol PCl3和0.20 mol Cl2,達到平衡前的v正>v逆
D. 相同溫度下,起始時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PCl3、2.0 mol Cl2,達到平衡時,PCl3的轉化率小于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定條件下存在反應:CO(g)+H2O(g)CO2(g)+H2(g),其正反應放熱。現有三個相同的2 L恒容絕熱(與外界沒有熱量交換)密閉容器Ⅰ、Ⅱ、Ⅲ,在Ⅰ中充入1 mol CO和1 mol H2O,在Ⅱ中充入1 mol CO2和1 mol H2,在Ⅲ中充入2 mol CO和2 mol H2O,700 ℃條件下開始反應。達到平衡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容器Ⅰ、Ⅱ中正反應速率相同B.容器Ⅰ、Ⅲ中反應的平衡常數相同
C.容器Ⅰ中CO的物質的量比容器Ⅱ中的少D.容器Ⅰ中CO的轉化率與容器Ⅱ中CO2的轉化率之和小于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反應速率和化學反應的限度是化學反應原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1)探究反應條件對0.10 mol/L Na2S2O3溶液與0.10 mol/L稀H2SO4反應速率的影響。反應方程式為:Na2S2O3+H2SO4 = Na2SO4+S↓+SO2↑+H2O。設計測定結果如下:
編號 | 反應溫度/℃ | Na2S2O3溶液/mL | 水/mL | H2SO4溶液/mL | 乙 |
① | 25 | 10.0 | 0 | 10.0 | x |
② | 25 | 5.0 | a | 10.0 | y |
③ | 40 | 10.0 | 0 | 10.0 | z |
若上述實驗①②是探究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則a為______,乙是實驗需要測量的物理量,則表格中“乙”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y、z的大小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氣具有廣泛的用途,工業上合成氨的反應是N2(g) +3H2(g) 2NH3(g)
①已知:
化學鍵 | H—H | N≡N | N—H | 鍵能kJ/mol(斷開1mol化學鍵所需要的能量) | 436 | 945 | 391 |
則合成氨的熱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定溫度下,在一個容積固定的密閉容器中若反應起始時N2、H2、NH3的濃度分別為0.1 mol/L、0. 3 mol/L、0.1 mol/L,達到平衡時NH3濃度c(NH3)的范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下列說法中,能說明上述②中反應已經達到化學平衡狀態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 1mol N≡N鍵斷裂的同時,有6mol N-H鍵斷裂 b. N2、NH3物質的量濃度不再改變 c. 容器中氣體的密度保持不變 d. 容器內N2、 H2物質的量之比為1:3,且保持不變 e. 2 v正(NH3)=3 v逆 (H2)
④在工業生產中,及時分離出NH3,有利于合成氨,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設計如圖裝置,用過量濃硫酸與銅反應制取SO2,并探究SO2與Na2O2反應的產物。
完成下列填空:
(1)寫出燒瓶中生成SO2的化學方程式__。
(2)細銅絲表面的實驗現象是__,使用細銅絲的原因是__。
(3)欲使反應停止,應進行的操作是__,反應一段時間以后,將燒瓶中液體冷卻后,可觀察到白色固體,推斷該白色固體是__,理由是__。
(4)將Na2O2粉末沾在玻璃棉上的目的是__,若Na2O2與SO2完全反應,生成Na2SO3、O2和Na2SO4。為檢驗混合物中有Na2SO4,實驗方案是__。
(5)實驗裝置中廣口瓶的作用是__。在含0.1molNaOH的溶液中不斷地通入SO2,得到溶質的質量為8.35g,則燒杯中生產的溶質是__。兩者的物質的量之比為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