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 | 250℃ | 300℃ | 350℃ |
K | 2.041 | 0.270 | 0.012 |
分析 (1)可逆反應達到平衡狀態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且反應體系中各物質的物質的量不變、物質的量濃度不變、百分含量不變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物理量不變;
(2)①該反應平衡常數K=$\frac{c(C{H}_{3}OH)}{{c}^{2}({H}_{2}).c(CO)}$;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升高溫度平衡常數減小,說明平衡逆向移動;
②要提高CO轉化率,應該使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但不能通過增大CO濃度改變;
③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300℃時,將容器的容積壓縮到原來的$\frac{1}{2}$,相當于增大壓強,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大,平衡正向移動;
④開始時,c(CO)=$\frac{2mol}{2L}$=1mol/L,CO的轉化率=$\frac{(1-0.2)mol/L}{1mol/L}×100%$;平衡時c(CH3OH)=c(CO) (反應)=(1-0.2)mol/L=0.8mol/L,c(H2)=$\frac{6mol}{2L}$-2×(1-0.2)mol/L=1.4mol/L,根據濃度商與平衡常數關系確定反應溫度;先計算CO反應速率,再根據同一可逆反應中同一段時間內各物質的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其計量數之比計算甲醇的反應速率;
(3)相同溫度下,壓強越大反應速率越大;相同溫度下,化學平衡常數相等;由B到A,氫氣體積分數增大,則平衡逆向移動,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
(4)根據蓋斯定律計算反應熱.
解答 解:(1)a. 無論反應是否達到平衡狀態都存在生成CH3OH的速率與消耗CO的速率相等,所以不能據此判斷平衡狀態,故錯誤;
b. 反應前后氣體質量不變、容器體積不變,所以無論反應是否達到平衡狀態,混合氣體的密度始終不變,所以不能據此判斷平衡狀態,故錯誤;
c.該反應是一個反應前后氣體計量數之和減小的反應,反應前后氣體質量不變,所以反應前后氣體平均相對分子質量改變,當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變時,該反應達到平衡狀態,故正確;
d. CH3OH、CO、H2的濃度都不再發生變化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該反應達到平衡狀態,故正確;
故選cd;
(2)①該反應平衡常數K=$\frac{c(C{H}_{3}OH)}{{c}^{2}({H}_{2}).c(CO)}$;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升高溫度平衡常數減小,說明平衡逆向移動,則△H<0,
故答案為:$\frac{c(C{H}_{3}OH)}{{c}^{2}({H}_{2}).c(CO)}$;<;
②a.正反應是放熱反應,升溫平衡逆向移動,則CO的轉化率降低,故錯誤;
b.加入催化劑只改變反應速率不影響平衡移動,CO的轉化率不變,故錯誤;
c.增加CO的濃度平衡正向移動,但CO的轉化率降低,故錯誤;
d.加入H2加壓平衡正向移動,CO的轉化率增大,故正確;
e.加入惰性氣體加壓,CO、氫氣和甲醇的濃度不變,平衡不移動,CO的轉化率不變,故錯誤;
f.分離出甲醇,平衡正向移動,CO的轉化率增大,故正確;
故選d f;
③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300℃時,將容器的容積壓縮到原來的$\frac{1}{2}$,相當于增大壓強,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大,平衡正向移動,
A.體積減小,平衡正向移動,但c(H2)增大量大于參加反應的增大濃度,所以平衡時氫氣濃度增大,故錯誤;
B.增大壓強,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大,故錯誤;
C.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動,則CH3OH 的物質的量增加,故正確;
D.平衡正向移動,氫氣物質的量減小、甲醇物質的量增大,則重新平衡時c(H2)/c(CH3OH)減小,故正確;
故選CD;
④開始時,c(CO)=$\frac{2mol}{2L}$=1mol/L,CO的轉化率=$\frac{(1-0.2)mol/L}{1mol/L}×100%$=80%;平衡時c(CH3OH)=c(CO) (反應)=(1-0.2)mol/L=0.8mol/L,c(H2)=$\frac{6mol}{2L}$-2×(1-0.2)mol/L=1.4mol/L,根據濃度商=$\frac{0.8}{1.{4}^{2}×0.2}$=2.041,所以該溫度是250℃;
v(CO)$\frac{(1-0.2)mol/L}{10min}$=0.08mol/(L.min),再根據同一可逆反應中同一段時間內各物質的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其計量數之比得甲醇的反應速率為0.08mol/(L.min),故答案為:80%;250℃;0.08;
(3)相同溫度下,壓強越大反應速率越大,C點壓強大于A,所以反應速率A<C;相同溫度下,化學平衡常數相等,所以A、C點溫度相等;由B到A,氫氣體積分數增大,則平衡逆向移動,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所以改變條件是升高溫度;
故答案為:<;=;升溫;
(4)①2CH3OH(l)+3O2(g)=2CO2(g)+4H2O(g)△H=-a kJ•mol-1
②2CO(g)+O2(g)=2CO2(g)△H=-b kJ•mol-1
③H2O(g)=H2O(l)△H=-c kJ•mol-1
則將方程式$\frac{①+4③-②}{2}$得CH3OH(l)+O2(g)=CO(g)+2H2O(l),則△H=$\frac{b-a-4c}{2}$kJ/mol,
故答案為:$\frac{b-a-4c}{2}$.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平衡有關計算、化學平衡狀態判斷、蓋斯定律等知識點,為高頻考點,注意:只有反應前后改變的物理量才能作為平衡狀態的判斷依據,化學平衡常數只與溫度有關,與物質濃度及壓強無關,為易錯點.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加入的是CCl4,②加汽油,③加酒精 | B. | ①加入的是汽油,②加CCl4,③加酒精 | ||
C. | ①加入的是汽油,②加酒精,③加CCl4 | D. | ①加入的是酒精,②加CCl4,③加汽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pH≥12時,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Zn2++4OH-=ZnO22-+2H2O | |
B. | 若要使ZnCl2溶液中Zn2+沉淀完全,加入的NaOH溶液越多越好 | |
C. | 向1L0.1mol•L-lZnCl2溶液中逐漸滴加NaOH溶液至pH=7,需NaOH 0.2mol | |
D. | 若溶液的溫度保持不變,則該溫度下Zn(OH)2的溶度積Ksp=10?-1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反應MnO2+ZnS+2H2SO4=MnSO4+ZnSO4+S+2H2O中1molMnO2被氧化轉移2mol電子 | |
B. | NaHSO4在熔融狀態下的電離方程式為:NaHSO4═Na++HSO4- | |
C. | 不溶于水的鹽(CaCO3、BaSO4等)都是弱電解質 | |
D. | 需要通電才可進行的有:電解、電泳、電離、電鍍、電化腐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0.5mo1H20含有的原子數目為1.5NA | |
B. | 3.6g石墨和C60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碳原子數為0.3NA | |
C. | 含有4.6g鈉元素的過氧化鈉和氯化鈉的混合物中.所含離子總數為0.3NA | |
D. | 0.5NA個氯分子的物質的量是0.5mo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含有大量SO42-的溶液中肯定不存在Ag+ | |
B. | 0.02 mol•L-1的AgNO3溶液與0.02 mol•L-1的Na2SO4 溶液等體積混合不會生成沉淀 | |
C. | Ag2SO4的溶度積常數(Ksp)為1×10-3 | |
D. | a點表示Ag2SO4的不飽和溶液,蒸發可以使溶液由a點變到b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