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道爾頓發現原子--“空心球”模型 | |
B. | 湯姆遜發現電子--“葡萄干布丁”模型 | |
C. | 盧瑟福進行α粒子散射實驗--“核式”模型 | |
D. | 玻爾解釋氫原子光譜--“電子分層排布”模型 |
分析 A.英國科學家道爾頓建立近代原子模型-“實心球”模型;
B.湯姆孫提出原子的葡萄干面包模型;
C.盧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
D.玻爾的原子模型中電子軌道和原子的能量都是量子化的,是建立在三個基本假設的基礎上的理論.
解答 解:A.道爾頓發現原子--“實心球”模型,故A錯誤;
B.湯姆孫根據實驗發現了電子,而且原子呈電中性,據此提出原子的葡萄干面包模型,故B正確;
C.盧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這一模型建立的基礎是α粒子散射實驗,故C正確;
D.1913年丹麥物理學家波爾(盧瑟福的學生)引入量子論觀點,提出電子在一定軌道上運動的原子結構模型,原子系統只能具有一系列的不連續的能量狀態,當原子從一個具有較大能量的定態躍遷到另一個能量較低的定態時,它輻射出具有一定頻率的光子,原子的不同能量狀態和電子沿不同的圓形軌道繞核運動相對應,氫原子光譜指的是氫原子內的電子在不同能階躍遷時所發射或吸收不同波長,該光譜的發現在玻爾核外電子分層排布模型原子結構的認識過程中,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故D正確.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了原子的結構和化學史,題目難度不大,注意基礎知識的積累,注意玻爾原子模型:電子的軌道量子化,原子的能量量子化.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Cu和AgNO3溶液反應:Cu+Ag+═Cu2++Ag | |
B. | 往AlCl3溶液中滴入氨水:Al3++3OH-═Al(OH)3↓ | |
C. | 鐵與稀鹽酸反應:Fe+2H+═Fe2++H2↑ | |
D. | 氫氧化鋇溶液與稀硫酸反應:Ba2++SO42-═BaSO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向0.1mol/L的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體,溶液pH增大 | |
B. | 在密閉容器中充入一定量NO2建立2NO2(g)?N2O4(g)平衡后,增大壓強,體系顏色加深 | |
C. | 向水中投入金屬Na,最終溶液呈堿性 | |
D. | 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慢慢滴入BaCl2溶液,溶液的紅色逐漸褪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待測氣體 | 敏感電極部分產物 |
NO2 | NO |
Cl2 | HCl |
CO | CO2 |
H2S | H2SO4 |
A. | 上述氣體檢測時,敏感電極均作原電池正極 | |
B. | 檢測Cl2氣體時,敏感電極的電極反應為2Cl--2e-═Cl2 | |
C. | 檢測H2S氣體時,對電極充入空氣,對電極上電極反應式為O2+2H2O+4e-═4OH- | |
D. | 檢測H2S和CO體積分數相同的兩份空氣樣本時,傳感器上產生的電流大小不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