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某些問題常常涉及化學知識,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純堿可用于制造玻璃,也可用于除去物品表面的油污
B.用聚氯乙烯代替木材生產包裝盒、快餐盒等,以減少木材的使用
C.黃河人海口沙洲的形成和鹵水點豆腐,都體現了膠體聚沉的性質
D.“煤改氣”、“煤改電”等燃料改造工程有利于減少環境污染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北京市朝陽區高三第一次(3月)綜合練習理綜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某學生探究如下實驗(A):
實驗A | 條件 | 現象 |
加熱 | i.加熱后藍色褪去 ii.冷卻過程中,溶液恢復藍色 ⅲ.一段時間后,藍色重又褪去 |
(1)使淀粉變藍的物質是____。
(2)分析現象i、ii認為:在酸性條件下,加熱促進淀粉水解,冷卻后平衡逆向移動。
設計實驗如下,“現象a”證實該分析不合理:
“現象a”是____。
(3)再次分析:加熱后單質碘發生了變化,實驗如下:
I:取少量碘水,加熱至褪色,用淀粉溶液檢驗揮發出的物質,變藍。
Ⅱ: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冷卻過程中一直未變藍;加入稀H2SO4,瞬間變藍。
對步驟Ⅱ中稀H2SO4的作用,結合離子方程式,提出一種合理的解釋:______________。
(4)探究碘水褪色后溶液的成分:
實驗1:測得溶液的pH≈5
實驗2:取褪色后的溶液,完成如下實驗:
①產生黃色沉淀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
②Ag2O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③依據上述實驗,推測濾液中含有的物質(或離子)可能是_________。
(5)結合化學反應速率解釋實驗A中現象i、現象iii藍色褪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四川省成都市北湖校區2016-2017學年高一3月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題
X、Y、Z、W、R屬于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數依次增大,且它們都不是稀有氣體元素。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徑最小的元素,Y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Z、W、R處于同一周期,R與Y處于同一主族,Z、W原子的核外電子數之和與Y、R原予的核外電子數之和相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元素Y、Z、W的簡單離子具有相同的核外電子層結構,其離子半徑依次增大
B. 元素X與R形成的雙核陰離子能和X、Y形成的雙核陰離子反應生成淡黃色沉淀
C. 元素Y、R形成的化合物可能具有漂白性
D. 常溫下,元素W的單質能與R最高偷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濃溶液劇烈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四川省成都市北湖校區2016-2017學年高一3月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題
元素周期表揭示了不同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系,是化學發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下列關于元素周期表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橫行為一周期,每一縱列為一族
B. 原予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元素一定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同一主族
C. 在元素周期表的過渡元素區域中尋找制備耐高溫材料的元素
D. 第二周期元素的最高價態都等于其原子最外層電子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全國新課程高考仿真信息理綜(一)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常溫下,往某濃度的氯水中滴人Na2S03溶液的pH變化如圖所示,下列離子濃度的關系錯誤的是
A. a點:c(H+)>c(Cl-)>c(ClO-)
B. b點:l/2 c(Cl-)=c(SO42-)=0.005mol·L-1
C. 點:c(Na+)=2c(HSO3-)+2c(SO32-)
D. d 點:c(Na+)=c(Cl-)+c(HSO3-)+2c(SO32-)+2c(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皖北協作區2017屆高三第19屆(3月)聯考理綜化學試卷 題型:簡答題
某化學課外活動小組通過實驗探究NO能否與Na2O2反應以及反應后的產物,該小小組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夾持儀器、連接用的乳膠管均已省略)。
經査閱資料知:①NO是不成鹽氧化物;②2NO2+2NaOH =NaNO3+NaNO2+H2O。
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木炭與濃硝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為了完成實驗,選擇上圖中的裝置,其連接順序為a→_______(按氣流方向,用小寫字母表示);有同學認為該裝置存在缺陷,則該缺陷是______________。
(3)連接好儀器,_____________,裝入藥品后,要通入一段時間的氮氣,在滴入濃硝酸,點燃酒精燈,通入氮氣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⑷裝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能說明NO與Na2O2發生反應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
(5)探充NO與Na2O2反應的產物。
假設1:產物只有NaNO3;假設2:_________________;
假設3:產物為NaNO3和NaNO2的混合物。
為驗證反應產物,該小組同學準確稱取反應后的固體3.50g,用煮沸并冷卻后的蒸餾水配成100.00mL溶液,取10.00mL溶液于錐形瓶中,用0.1000mol·L-1KMnO4溶液(硫酸酸化)滴定,共消耗KMnO4溶液20mL。滴定過程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反應產物中NaNO2的質量分數為_____(保留四位有效數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皖北協作區2017屆高三第19屆(3月)聯考理綜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題
化學與生產、生活刀相關:下列有關說法
A. 用二氧化硫漂白后的食品顯得白亮,二氧化硫可作食品漂白劑
B. 油脂在人體內水解為氨基酸和甘油等小分子物質后才能被吸收
C. “天官二號”中使用的碳纖維是一種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
D. 向牛奶中加入果汁會產生沉淀,這是因為酸堿發生了中和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河北省邯鄲市高一3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向21.6gFe粉和Cu粉的混合物中加入1L1mol/L HNO3充分反應,放出NO氣體且金屬有剩余。則反應后溶液中c(NO3-)為(忽略溶液體積的變化)( )
A.0.45mol/L B.0.6 mol/L C.0.75 mol/L D.0.9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蘇省南通市高三高考全真模擬(三)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5年科學家首次利用X射線現測到化學反應過渡態的形成。在固體催化劑表面“抓取”CO分子和O原子,并“配對”生 成CO2分子,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 CO與CO2均為酸性氧化物
B. 大量CO2的排放可導致酸雨的形成
C. CO與O形成化學鍵過程中有電子轉移
D. 固體催化劑的使用會降低該反應的焓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