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從第10 min到第12 min時,生成Cl2的速率v(Cl2)=0.01 mol•L-1•min-1 | |
B. | 第8 min時與第18 min時反應的平衡常數不相同 | |
C. | 在第14 min時,改變的條件可能是壓縮反應容器的體積 | |
D. | CO在2-3min、12-13min和16-18min時平均反應速率相等 |
分析 A、根據圖象中Cl2在10~12 min時濃度變化為0.01mol/L,據V=$\frac{△c}{△t}$進行計算;
B、根據平衡常數僅與溫度有關來判斷;
C、14min時改變條件,是增大體積,降低壓強;
D、據V=$\frac{△c}{△t}$進行計算比較.
解答 解:A、根據圖象中Cl2在10~12 min時濃度變化為0.01mol/L,所以Cl2在10~12 min時平均反應速率V=$\frac{△c}{△t}$=$\frac{0.01mol/L}{2min}$=0.005mol•L-1•min-1,故A錯誤;
B、根據C、D的分析說明第8 min時與第18 min時溫度沒變,所以平衡常數不變,故B錯誤;
C、14min時反應物和生成物濃度都瞬間變小,所以改變的條件應是增大體積,降低壓強,故C錯誤;
D、根據化學反應速率的定義,可知反應在2~3 min、12~13 min和16-18min時處于平衡狀態,CO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平衡圖象、平衡常數、化學平衡與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題目難度中等,根據平衡常數與改變條件的瞬間各物質的濃度變化判斷條件是解題的關鍵.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組別 | 甲 | 乙 | 丙 |
A | NO | NH3 | H2O |
B | CO2 | Na2CO3 | Ba(OH)2 |
C | Al | Fe2O3 | HCl |
D | Cl2 | FeCl2 | Ca(OH)2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膠體 | B. | 懸濁液 | C. | 溶液 | D. | 乳濁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由TiO2制得1mol 金屬Ti,理論上外電路轉移2NA電子 | |
B. | 陽極的電極反應式為:C+2O2--4e-═CO2↑ | |
C. | 若用鉛蓄電池作該裝置的供電電源,“+”接線柱應連接Pb電極 | |
D. | 在制備金屬鈦前后,整套裝置中CaO的總量減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反應中硝酸的還原產物為NH4+ | |
B. | DE段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NH4++OH-═NH3•H2O | |
C. | 合金中鐵和鋁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3 | |
D. | 圖象中C點所加NaOH溶液的體積為7m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某溫度下純水的pH=6,該溫度下10L pH=11的NaOH溶液中含OH-的數目為NA | |
B. | 1mol Cl2與足量的鐵反應轉移的電子數與1mol鐵與足量的Cl2反應轉移的電子數相等 | |
C. | 在標準狀況下,11.2L NO與11.2L O2混合后所含分子數為0.75NA | |
D. | 0.5mol•L-1 Na2SO4溶液中含有的陰、陽離子總數為1.5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用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氮:3NO2+2OH-═2NO3-+NO+H2O | |
B. | 用過量的氨水吸收煙道氣中的SO2:SO2+2NH3•H2O=2NH4++SO32-+H2O | |
C. | NH4Al(SO4)2溶液與過量NaOH溶液混合加熱:NH4++Al3++4OH-═Al(OH)3↓+NH3↑+H2O | |
D. | 向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2MnO4-+5SO2+4OH-═2Mn2++5SO42-+2H2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