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 ② | ③ | 實驗結論 | ![]() | |
A | 硫酸 | 碳酸鈉 | 硅酸鈉溶液 | 非金屬性:S>C>Si | |
B | 硝酸 | 碳酸鈉 | 苯酚鈉溶液 | 酸性:硝酸>碳酸>苯酚 | |
C | 鹽酸 | 二氧化錳 | 溴化鉀溶液 | 氧化性:二氧化錳>氯氣>液溴 | |
D | 溴的苯溶液 | 鐵屑 | 硝酸銀溶液 | 苯和溴單質在鐵的催化劑作用下發生取代反應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A.硫酸可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鈉溶液中,溶液變渾濁,生成硅酸沉淀;
B.硝酸易揮發,不能證明碳酸鈉的酸性比苯酚強;
C.二氧化錳與濃鹽酸在加熱條件下反應;
D.溴與水反應生成氫溴酸,可與硝酸銀反應生成溴化銀沉淀.
解答 解:A.硫酸可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鈉溶液中,溶液變渾濁,生成硅酸沉淀,可說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強,又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對應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強,則非金屬性:S>C>Si,故A正確;
B.硝酸易揮發,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硝酸,不能證明碳酸鈉的酸性比苯酚強,故B錯誤;
C.二氧化錳與濃鹽酸在加熱條件下反應,常溫下不反應,故C錯誤;
D.溴與水反應生成氫溴酸,可與硝酸銀反應生成溴化銀沉淀,不能證明是否取代反應,應先通過苯除雜,故D錯誤.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較為綜合,涉及氧化性、非金屬性以及還原性的比較,為高頻考點,側重于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實驗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實驗的嚴密性和可行性的評價,難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溫度越高,催化劑的催化效果越好 | |
B. | 汽車排氣管上的“催化轉化器”能減少有害氣體排放 | |
C. | 催化劑可以改變化學反應速率,但不能破壞化學平衡 | |
D. | 催化劑可以改變化學反應路徑,且反應前后其質量和化學性質都不發生變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可以通過過濾的方法將淀粉膠體中混有的氯化鈉溶液除去 | |
B. | 在2mL10%的CuSO4(aq)中滴入3滴 2%的NaOH(aq),配制檢驗醛基的試劑 | |
C. | 用托盤天平準確稱取14.80g Ca(OH)2,配制100mL 2.0 mol/L的Ca(OH)2溶液 | |
D. | 乙酸乙酯中少量乙醇雜質可加水除去,其原理與溴水中加四氯化碳萃取溴類似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河北石家莊辛集中學高二上階段考一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分子式為C4H8Cl2的同分異構體有( )
A.3種 B.5種 C.8種 D.9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2C2H2(g)+3O2(g)=4CO (g)+2H2O(l)△H=+1468 kJ•mol-1 | |
B. | 在③反應時,若加入催化劑,可以使△H減小 | |
C. | 若有3.2g CH4與足量水蒸汽按③反應,則放出熱量是43.2 kJ | |
D. | 若生成相同質量的CO2,則放出的熱量C2H2大于C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室溫時,HA的電離度約為10-6 | |
B. | 圖中B點時,溶液的KW略大于1×10-14 | |
C. | 圖中C點時,溶液中c(A-)=c(Na+)>c(H+)=c(OH-) | |
D. | 圖中D點后,溶液溫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生成的 NaA水解吸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方案 | 實驗操作 | 現象 |
Ⅰ | 將2mL 2mol/L Fe(NO3)3溶液加入有銀鏡的試管中 | 銀鏡較迅速消失 試管口產生紅棕色氣體 |
Ⅱ | 將2mL2mol/L Fe2(SO4)3溶液加入有銀鏡的試管中 | 銀鏡減少但未消失 |
Ⅲ | 將2mL 2mol/L FeCl3溶液加入有銀鏡的試管中 | 銀鏡較迅速消失 有白色沉淀生成 |
A. | 方案Ⅰ說明Fe3+ 氧化了Ag | |
B. | 方案Ⅱ涉及反應之一為Fe3++Ag?Fe2++Ag+ | |
C. | 方案Ⅱ、Ⅲ對比說明SO42-比Cl-更易沉淀Ag+ | |
D. | 三個方案對比說明方案Ⅰ是除去銀鏡的最佳方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空氣(混合物)、C2H5OH(醇)、H2SO4(離子化合物)、CO2(非電解質) | |
B. | NO2(酸性氧化物)、CH3CHO(有機物)、CO(無機物)、CH3COOCH3(酯) | |
C. | HCl(共價化合物)、CH3COOH(羧酸)、Na2O2(氧化物)、CH3I(鹵代烴) | |
D. | 液氨(氫化物)、NH4C1(銨鹽)、HNO3(含氧酸)、冰水(混合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