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方案Ⅰ、樣品溶液后加入氯化鋇,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碳酸氫鈉與氯化鋇不反應,過濾、干燥得到碳酸鋇沉淀,通過碳酸鋇沉淀可求出碳酸鈉的物質的量,進而求得碳酸鈉的質量分數.
(1)過濾裝置分析需要的儀器主要為燒杯、玻璃棒、漏斗等,過濾時用玻璃棒引流;
(2)洗滌沉淀是在過濾器中加入蒸餾水洗滌;
(3)沉淀n為碳酸鋇,根據碳守恒,碳酸鈉的物質的量和碳酸鋇相等,進而計算質量分數;
方案Ⅱ、稱取一定量樣品裝入廣口瓶中,打并止水夾,緩慢鼓入空氣數分鐘用來趕凈裝置中的空氣,關閉止水夾,在干燥管內填滿堿石灰,稱量,緩慢加入稀硫酸至不再產生氣體為止,打開止水夾,緩慢鼓入空氣數分鐘,把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趕到堿石灰干燥管中全部吸收,再稱量干燥管質量,通過堿石灰的增重求得二氧化碳的質量,根據二氧化碳的質量和樣品質量求得碳酸鈉的物質的量,進而求得質量分數.
(4)裝置B的作用是把氣體中的水蒸氣除去;分液漏斗中如果用鹽酸代替硫酸,鹽酸易揮發;
(5)空氣中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會被堿石灰吸收;
(6)該方案關鍵是要獲得產生的CO2的質量,故應保證產生的二氧化碳完全被吸收,而空氣中二氧化碳不能被吸收;
方案Ⅲ、根據樣品和硫酸反應,測量產生二氧化碳的體積,進而計算碳酸鈉的質量分數.
(7)所選液體不溶解二氧化碳;
(8)部分水殘留在玻璃導管內,會使得測得二氧化碳體積偏小.
解答 解:(1)過濾裝置分析需要的儀器主要為燒杯、玻璃棒、漏斗等,故答案為:漏斗;
(2)洗滌沉淀的操作是在過濾器中加水浸沒沉淀使水自然留下,重復操作2-3次;
故答案為:用玻璃棒引流,注入蒸餾水,直至剛好沒過沉淀,待水自然流干后,重復操作2-3次;
(3)沉淀n為碳酸鋇,物質的量$\frac{ng}{197g/mol}$=$\frac{n}{197}$mol,根據碳守恒,碳酸鈉的物質的量和碳酸鋇相等,故碳酸鈉的物質的量為:$\frac{n}{197}$mol,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為:$\frac{\frac{n}{197}mol×106g/mol}{mg}$×100%=$\frac{106n}{197m}$×100%,
故答案為:$\frac{106n}{197m}$×100%;
Ⅱ、(4)裝置B的作用是把氣體中的水蒸氣除去,故用濃硫酸來除去水蒸氣;分液漏斗中如果用鹽酸代替硫酸,鹽酸易揮發,這樣制得二氧化碳氣體中含氯化氫,濃硫酸不能吸收氯化氫,則氯化氫被堿石灰吸收,導致測到二氧化碳質量偏高,等質量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碳酸氫鈉產生二氧化碳多,則會導致碳酸氫鈉偏多,碳酸鈉偏小;故答案為:濃硫酸;偏小;
(5)空氣中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會被堿石灰吸收,故D的作用是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以確保前一個干燥管中質量增加量的準確性;
故答案為: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以確保前一個干燥管中質量增加量的準確性;
(6)該方案關鍵是要獲得產生的CO2的質量,實驗前容器內含有空氣,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會影響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反應后裝置中容器內含有二氧化碳,不能被C中堿石灰完全吸收,導致測定結果有較大誤差,所以反應前后都要通入N2,反應后通入N2的目的是:排盡裝置內的空氣,將生成的二氧化碳從容器內排出,被C裝置中堿石灰吸收.
故答案為:將B、C裝置中殘留CO2全部驅入D裝置的堿石灰中,減小實驗誤差;
(7)利用測定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體積的方法測定,在碳酸氫鈉溶液中二氧化碳不反應,溶解度減小,利用裝置圖排飽和碳酸氫鈉溶液測定二氧化碳氣體的體積,二氧化碳和碳酸鈉、氫氧化鈉都反應,在硫酸銅溶液中也溶解,故答案為:b;
(8)部分水殘留在BC玻璃導管內,會使得測得二氧化碳體積偏小,故答案為:部分水殘留在BC之間玻璃導管內.
點評 本題考查了物質性質的探究和組成分析判斷,主要是實驗過程的分析,掌握基本操作和測定原理是解題關鍵,題目難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標準狀況下,11.2升的戊烷所含的分子數為0.5NA | |
B. | 28g乙烯所含共用電子對數為4NA | |
C. | 標準狀況下,11.2升二氯甲烷所含分子數為0.5NA | |
D. | 現有C2H4、C3H6、C4H8的混合氣體共14g,其原子數為3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反應中消耗鋁的質量相同 | |
B. | 反應中轉移的電子數相同 | |
C. | 反應中消耗的HCl與NaOH物質的量相同 | |
D. | 溶液增加的質量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用滲析的方法精制氫氧化鐵膠體 | |
B. | SiO2、NaCl、I2、C2H6O均能真實表示物質分子組成 | |
C. | “鈷酞菁”分子(直徑為1.3×10-9米)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產生丁達爾效應 | |
D. | 冰醋酸、鋁熱劑、硫酸鋇、SO2分別屬于酸、混合物、強電解質、非電解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pH=12的溶液中:K+、Na+、AlO2-、CO32- | |
B. | 在0.1mol•L-1的NaHCO3 溶液中:K+、Al3+、I-、Cl- | |
C. | 與Al反應能放出H2的溶液中:Fe2+、K+、NO3-、SO42- | |
D. | 使酚酞變紅色的溶液中:Na+、Al3+、SO42-、C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和④ | B. | ②和④ | C. | ②和③ | D. | ①和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