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NA代表阿伏伽德羅常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氣體中含有C—H鍵的數目為0.2NA
B. 0.10molFe粉與足量水蒸氣反應生成的H2分子數為0.10NA
C. 標準狀況下,11.2LCO2與足量Na2O2反應,轉移的電子數為NA
D. 若將1mol氧化鐵完全轉化為氫氧化鐵膠體,則分散系中膠體粒子數為NA
【答案】A
【解析】A.1.4g乙烯物質的量==0.05mol,中含C-H鍵=0.05mol×4×NA=0.2NA,1.4g丙烯物質的量=
,分子中含C-H鍵=
mol×6×NA=0.2NA,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氣體中含有C-H鍵的數目為0.2NA,故A正確;B.Fe粉與足量水蒸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Fe+4H2O
Fe3O4+4H2,所以0.10molFe粉與足量水蒸氣反應生成的H2分子數為
NA,故B錯誤;C.標準狀況下,11.2LCO2的物質的量為0.5mol,而二氧化碳與過氧化鈉反應時,1mol二氧化碳反應時,反應轉移1mol電子,故0.5mol二氧化碳反應時,反應轉移0.5mol電子即0.5NA個,故C錯誤;D.1mol氧化鐵含2mol三價鐵,氫氧化鐵膠體粒子是多個氫氧化鐵的集合體,形成的氫氧化鐵膠體粒子數小于2NA,故D錯誤;故選A。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定溫度下,在恒容密閉容器中發生如下反應:A(g)+2B(g)3C(g),若反應開始時充入2 molA和2molB,達平衡后A的體積分數為a%,其他條件不變時,若按下列四種配比作為起始物質,平衡后A的體積分數大于a%的是
A. 2 mol C B. 1 molA、2molB和1molHe
C. 1 molA和 1 molC D. 3 molA、2 molB和3 mol 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明代《本草綱目》中收載藥物1892種,其中“燒酒”條目下寫道:“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其淸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這里所用的“法”是指
A. 萃取 B. 滲析 C. 蒸餾 D. 過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將固體NH4I置于密閉容器中,在某溫度下發生下列反應:
①NH4I(s)NH3(g)+HI(g)
②2HI(g)H2(g)+I2(g)
當反應達到平衡時,cH2=0.5 mol / L,cHI=4 mol / L,則反應①的化學平衡常數為 ( )
A.10 B.15 C.20 D.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準確量取25.00mL高錳酸鉀溶液,可選用的儀器是 .
(A)50mL 量筒 (B)10mL量筒 (C)50mL 酸式滴定管 (D)50mL堿式滴定管
(2) 進行中和滴定時,事先不應該用所盛溶液潤洗的儀器是 .
(A)酸式滴定管 (B)堿式滴定管 (C)錐形瓶 (D)量筒
某燒堿樣品中含有少量不與酸作用的雜質,為了測定其純度,進行以下滴定操作:
(A)在托盤天平上準確稱取燒堿樣品Wg,在燒杯中用蒸餾水溶解;
(B)在250mL的容量瓶中定容配制250mL燒堿溶液;
(C)用移液管移取25mL燒堿溶液于錐形瓶中,并滴入幾滴甲基橙作指示劑;
(D)將物質的量濃度為cmolL﹣1的標準硫酸溶液裝入已潤洗過的酸式滴定管中,調整液面并記下起始讀數為V1mL;
(E)在錐形瓶下墊一張白紙,滴定至橙色為止,記下讀數為V2mL.
就此完成下列問題:
(3)觀察滴定管里液面的高度時應注意:滴定管垂直,液面不再變化時才可讀數,視線與溶液凹液面最低點相平,讀數精確到 ml
(4)E步驟的操作中在錐形瓶下墊一張白紙的作用是 .
(5)D步驟的操作中液面應調整到 ,尖嘴部分應該充滿液體,不能有氣泡。
(6)下列操作導致待測燒堿濃度偏高的( )
A. 滴定前仰視,滴定結束時俯視 B. 滴定前有氣泡
C. 滴定結束有氣泡 D. 未用標準液洗滌滴定管
(7) 該燒堿樣品純度是 .
(8)滴定終點的判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制備1,2—二溴乙烷,用16.0g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備1,2—二溴乙烷,實驗結束后得到9.4g產品。實驗裝置如下圖所示:
有關數據列表如下:
乙醇 | 1,2—二溴乙烷 | 乙醚 | |
狀態 | 無色液體 | 無色液體 | 無色液體 |
密度 / g·cm-3 | 0.79 | 2.2 | 0.71 |
沸點 / 0C | 78.5 | 132 | 34.6 |
熔點 / 0C | -130 | 9 | -116 |
溶解性 | 易溶水 | 難溶水 | 微溶于水 |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此制備實驗中,要盡可能迅速地把反應溫度提高到170℃左右,其主要目的是 (填正確選項前的字母) ;
a、引發反應 b、加快反應速度 c、防止乙醇揮發 d、減少副產物乙醚生成
(2)在裝置C中應加入 ,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正確選項前的字母)
a、水 b、濃硫酸 c、氫氧化鈉溶液 d、酸性KMnO4溶液
(3)判斷該制備反應已經結束的最簡單的方法是 。
(4)將1,2—二溴乙烷粗產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蕩后靜置,產物應在 層(填“上”或“下”);
(5)在裝置B中較長玻璃導管的作用是 ;
(6)反應過程中應用冷水冷卻裝置D,其主要目的是 ,但又不能過度冷卻(如用冰水),其原因是 ;
(7)本實驗中,1,2—二溴乙烷的產率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 CH3—CH=CH— —CH=CH—CH3 分子結構的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除苯環外的其余碳原子有可能在一條直線上
B. 1 mol 該物質與足量溴水反應,消耗 5 mol Br2
C. 1 mol 該物質完全燃燒消耗 16 mol 氧氣
D. 該分子最多有 22 個原子在同一平面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生活中經常用到物質分離提純的方法,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A.海水淡化是利用蒸餾的原理 B.用過濾的原理使用紗布將豆腐花和豆漿分離
C.釀酒時用萃取的原理將灑精的純度提高 D.海水曬鹽利用了蒸發的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