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不能和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量共存。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有機物分子中原子之間(或原子與原子團之間)的相互影響會導致物質化學性質的不同。下列事實不能說明上述觀點的是
A.乙醇不能與NaOH溶液反應,苯酚則能跟NaOH溶液反應
B.乙烷不能發生加成反應,乙烯則能夠發生加成反應
C.苯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甲苯則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D.苯與硝酸在加熱時發生取代反應,甲苯與硝酸在常溫下就能發生取代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興趣小組同學在實驗室用加熱1-丁醇、濃H2SO4和溴化鈉混合物的方法來制備1-溴丁烷,并檢驗反應的部分副產物,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其中夾持儀器、加熱儀器及冷卻水管沒有畫出。
請根據實驗步驟,回答下列問題:
(1)關閉a和b、接通豎直冷凝管的冷凝水,給A加熱30分鐘,制備1-溴丁烷。
豎直冷凝管接通冷凝水,進水口是_____(填“I”或“Ⅱ”);冷凝回流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2)理論上,上述反應的副產物可能有:丁醚(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1-丁烯、溴化氫、硫酸氫鈉、水等。熄滅酒精燈,在豎直冷凝管上方塞上塞子并打開a,利用余熱繼續反應直至冷卻,通過B、C裝置檢驗部分副產物。B、C中應盛放的試劑分別是_________和 ,寫出C裝置中主要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為了進一步分離提純1-溴丁烷,該興趣小組同學查得相關有機物的數據如表所示:
物質 | 熔點/℃ | 沸點/℃ |
1-丁醇 | -89.5 | 117.3 |
1-溴丁烷 | -112.4 | 101.6 |
丁醚 | -95.3 | 142.4 |
1-丁烯 | -185.3 | -6.5 |
請你補充下列實驗步驟,直到分離出1-溴丁烷。
①待燒瓶冷卻后,拔去豎直的冷凝管;
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⑤_______,收集所得餾分。
(4)若實驗中所取1-丁醇、NaBr分別為7.4 g、13.0 g,蒸出的粗產物經洗滌、干燥后再次蒸餾得到9.6 g1-溴丁烷,則1-溴丁烷的產率是_____。(保留2位有效數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高分子化合物的部分結構如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聚合物的鏈節是 B.合成該聚合物的單體是CHCl===CHCl
C.聚合物的分子式是C3H3Cl3 D.若n表示聚合度,則其相對分子質量為145.5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乙醚極易揮發、微溶于水、是良好的有機溶劑。乙醇與濃硫酸的混合物在不同溫度下反應能生成乙烯或乙醚。某實驗小組用下圖裝置制取乙醚和乙烯。
(1)制乙醚:在蒸餾燒瓶中先加入10 mL乙醇,慢慢加入10 mL濃硫酸,冷卻,固定裝置。加熱到140℃時,打開分液漏斗活塞,繼續滴加10 mL乙醇,并保持140℃,此時燒瓶
c中收集到無色液體。
①Ⅰ和Ⅱ是反應發生裝置,應該選擇 (選答“Ⅰ”或“Ⅱ”)與裝置Ⅲ相連。
②乙醇通過分液漏斗下端連接的長導管插入到液面下加入,目的有二,一是使反應物充分混合,二是 。
(2)Ⅲ中水冷凝管的進水口是 (選答“a”或“b”)。
冰鹽水的作用是
(3)有同學認為以上裝置還不夠完善,一是溴水可能倒吸,二是尾氣彌漫在空氣中遇明火
危險。該同學設計了以下幾種裝置與導管d連接,你認為合理的是(選填編號) 。
(4)反應一段時間后,升溫到170℃,觀察到反應物變為黑色,溴水褪色。寫出實驗過程中生成了酸性氣體的化學方程式及其使溴水褪色的化學方程式:
; 。
(5)實驗中收集到的乙醚產品中可能含有多種雜質。某同學設計了以下提純方案:
①分液步驟除去產品中的酸性雜質,則X可以是 。
②蒸餾操作可除去的雜質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現有一瓶標簽上注明為葡萄糖酸鹽(鈉、鎂、鈣、鐵)的復合制劑,某同學為了確認其成分,取部分制劑作為試液,設計并完成了如下實驗:
已知:控制溶液pH=4時,Fe(OH)3沉淀完全,Ca2+、Mg2+不沉淀。
該同學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 )
A.根據現象1可推出該試液中含有Na+
B.根據現象2可推出該試液中并不含有葡萄糖酸根
C.根據現象3和4可推出該試液中含有Ca2+,但沒有Mg2+
D.根據現象5可推出該試液中一定含有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煙氣脫硫能有效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實驗室用粉煤灰(主要含Al2O3、SiO2等)制備堿式硫酸鋁[Al2(SO4)x(OH)6—2x]溶液,并用于煙氣脫硫研究。
(1)酸浸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濾渣Ⅰ的主要成分為 (填化學式)。
(2)加CaCO3調節溶液的pH至3.6,其目的是中和溶液中的酸,并使Al2(SO4)3轉化為Al2(SO4)x(OH)6—2x。濾渣Ⅱ的主要成分為 (填化學式);若溶液的pH偏高,將會導致溶液中鋁元素的含量降低,其原因是 (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3)上述流程中經完全熱分解放出的SO2量總是小于吸收的SO2量,其主要原因是 ;與吸收SO2前的溶液相比,熱分解后循環利用的溶液的pH將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