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操作及現象 | 實驗結論 | |
A | 將SO2通入品紅溶液中,紅色逐漸褪去;再加熱已褪色的溶液,溶液又恢復為紅色 | 生成的亞硫酸不穩定 |
B | 向某鹽溶液中加入濃NaOH溶液,加熱,產生的氣體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色 | 原溶液中含有NH+4 |
C | 在某硝酸鹽溶液中加入少量稀H2SO4,酸化,再滴加幾滴KSCN溶液,溶液變紅色 | 原硝酸鹽為Fe(NO3)3 |
D | 將淀粉液和稀硫酸混合微熱:一段時間后加入銀氨溶液,振蕩,水溶加熱,試管內壁未出現銀鏡 | 淀粉一定尚未水解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A.二氧化硫與品紅化合生成無色物質不穩定;
B.銨鹽與堿共熱生成氨氣,氨氣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色;
C.硝酸鹽在酸性溶液中具有強氧化性,可氧化亞鐵離子;
D.水解后顯酸性,檢驗水解產物應在堿性條件下.
解答 解:A.二氧化硫與品紅化合生成無色物質不穩定,溶液褪色,加熱已褪色的溶液,溶液又恢復為紅色,與亞硫酸的不穩定無關,故A錯誤;
B.銨鹽與堿共熱生成氨氣,氨氣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色,則原溶液中含有NH4+,故B正確;
C.硝酸鹽在酸性溶液中具有強氧化性,可氧化亞鐵離子,然后再滴加幾滴KSCN溶液,溶液變紅色,則原硝酸鹽為Fe(NO3)2,故C錯誤;
D.水解后顯酸性,檢驗水解產物應在堿性條件下,則水解后直接加銀氨溶液不能檢驗水解產物,不能確定水解程度,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為高考常見題型,涉及物質的性質、氣體的制備、離子檢驗和氧化還原反應、有機物的性質及檢驗等,把握物質的性質、反應原理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實驗能力的考查,注意實驗的評價性分析,題目難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實驗室制取蒸餾水和用海水曬鹽都利用了相同的物質分離方法 | |
B. | 往盛有少量淀粉溶液的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加熱3~4分鐘后,再加入NaOH溶液至堿性,最后加入銀氨溶液并水浴加熱,有“銀鏡”出現 | |
C. | 受強堿腐蝕致傷時,應先用大量水沖洗,再用2%的醋酸溶液或飽和硼酸溶液洗,最后用水沖洗,并視情況作進一步處理 | |
D. | 采用比色的方法測定溶液顏色的深淺,根據溶液顏色與反應物濃度的關系,可換算成反應物在不同反應時刻的濃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甲一定是金屬元素 | |
B. | 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庚>己>戊 | |
C. | 庚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強 | |
D. | 乙、丙、丁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可以以相互反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平衡時CO與H2的物質的量比為1:1 | |
B. | p1、p2、p3、p4由小到大的順序為p1<p2<p3<p4 | |
C. | 1100℃,p4條件下,該反應10 min時達到平衡點X,則ν(CO2)=0.008 mol•L-1•min-1 | |
D. | 隨著溫度升高,該反應的平衡常數減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