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向某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置于試管口,試紙不變藍,則原溶液中無NH4+ | |
B. | 向Ca(ClO)2溶液通入CO2,溶液變渾濁,再加入品紅溶液,紅色褪去 | |
C. | 光照氯水有氣泡冒出,該氣體為Cl2 | |
D. | 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中的溴后,分液時,有機層應從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
分析 A.銨根離子與氫氧化鈉反應,不加熱,不能產生氨氣;
B.次氯酸酸性弱于碳酸;
C.次氯酸分解生成氯化氫和氧氣;
D.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應從分液漏斗的下端流出.
解答 解:A.銨根離子與氫氧化鈉反應,不加熱,不能產生氨氣,故不能說明原溶液中是否含有NH4+,故A錯誤;
B.向Ca(ClO)2溶液通入CO2,二者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能夠使品紅溶液褪色,故B正確;
C.氯水中含有次氯酸,光照氯水有氣泡冒出,是因為次氯酸見光分解生成氯化氫和氧氣,該氣體為O2,故C錯誤;
D.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位于液體下層,則應從分液漏斗的下端流出,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識,熟悉氯氣、銨鹽、氯水的性質是解題關鍵,注意萃取分液的操作,題目難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無色溶液中:Al3+、Cl-、MnO4-、SO42- | |
B. | 含有大量HCO3-的溶液中:Na+、Ca2+、NO3-、Cl- | |
C. | 0.1mol•L-1AgNO3溶液:H+、K+、SO42-、Cl- | |
D. | 使石蕊變紅色的溶液:CH3COO-、Cl-、NO3-、K+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標準狀況下,1L乙醇完全燃燒產生CO2分子的數目為$\frac{{N}_{A}}{22.4}$×2 | |
B. | 磷酸的摩爾質量與NA個磷酸分子的質量之和相等 | |
C. | 16gO2、O3的混合物所含的氧原子數目為NA | |
D. | 1molOH-所含的質子數為10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選項 | 實驗 | 現象 | 結論 |
A | SO2通入BaCl2溶液,然后滴入稀硝酸 | 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 所得沉淀為BaSO3,后轉化為BaSO4 |
B | 濃硫酸滴入蔗糖中,并攪拌 | 得黑色蓬松的固體并有刺激性氣味氣體 | 該過程中濃硫酸僅體現吸水性和脫水性 |
C | 向FeCl2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粉末 | 出現紅褐色沉淀和無色氣體 | FeCl2溶液部分變質 |
D | 向足量含淀粉的FeI2溶液中滴加2滴氯水 | 溶液變藍 | 還原性:I->Fe2+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鋅錳干電池工作一段時間后碳棒變細 | |
B. | 氫氧燃料電池可將熱能直接轉變為電能 | |
C. | 在現實生活中,電化學腐蝕要比化學腐蝕嚴重的多,危害更大 | |
D. | 太陽能電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純度的二氧化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95℃時,pH=4的H2SO4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OH-)=1×10-10mol/L | |
B. | 15℃時,pH=7的溶液呈酸性 | |
C. | AB連線上的點均表示中性溶液 | |
D. | B點對應的溫度高于A點對應的溫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