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K | 反應I | 反應Ⅱ | 已知: K1>K2>K1′>K2′ |
298 | K1 | K2 | |
328 | K1′ | K2′ |
分析 (1)分析圖表K1>K1′判斷反應Ⅰ為放熱反應,再根據反應自發進行依據△G=△H-T△S判斷;根據化學平衡常數概念寫反應Ⅱ的平衡常數表達式;由蓋斯定律得反應Ⅲ的△H3和△H1、△H2的關系;
(2)CO(g)+H2O(g)?CO2(g)+H2(g)消耗了H2O(g)有利于反應II、III正向移動;同時此反應生成了H2,有利于反應I、III正向移動;
(3)增大壓強,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結合圖象,判斷A、B兩條曲線對應的壓強,從方程式可知,反應物有3mol氣體,生成物有2mol氣體,所以壓強增大時平衡氣體體積減小的方向移動,即正向移動,在200℃時,轉化率高的壓強大,故A曲線對應壓強為5.0MPa,曲線對應壓強為0.1MPa,從圖中可知壓強為5.0MPa、溫度為200℃時CO的轉化率為0.7,然后利用三段式列式計算甲醇物質的量分數.
(4)①該反應是一個反應前后氣體體積減小的且正反應是放熱的化學反應,t2時逆反應速率增大,且平衡時反應速率大于t2時反應速率,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②t4時降壓,逆反應速率減小,平衡逆向移動,隨著反應的進行,逆反應速率減小,在t5時達到新的平衡狀態,t6時增大反應物的濃度,t6點逆反應速率不變,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隨著反應的進行,逆反應速率增大,大于原平衡濃度,據此畫出變化的圖象.
解答 解:(1)由圖表K1>K1′判斷反應Ⅰ為放熱反應,△H<0,該反應是個氣體體積減小的反應,則△S<0,則
根據△G=△H-T△S,溫度較低時△G<0,能自發進行,溫度較高時△G>0,反應不能自發進行,所以該反應可能自發;
反應Ⅱ:2CH3OH(g)?CH3OCH3(g)+H2O(g);K=$\frac{c({H}_{2}O)•c(C{H}_{3}OC{H}_{3})}{{c}^{2}(C{H}_{3}OH)^{\;}}$;
已知:反應Ⅰ:CO(g)+2H2(g)?CH3OH(g)△H1
反應Ⅱ:2CH3OH(g)?CH3OCH3(g)+H2O(g)、△H2
反應Ⅲ:2CO(g)+4H2(g)?CH3OCH3(g)+H2O(g)△H3
根據蓋斯定律,Ⅰ×2+Ⅱ=Ⅲ,則,△H3=2×△H1+△H2;
故答案為:可能自發;K=$\frac{c({H}_{2}O)•c(C{H}_{3}OC{H}_{3})}{{c}^{2}(C{H}_{3}OH)}$;△H3=2×△H1+△H2;
(2)CO(g)+H2O(g)?CO2(g)+H2(g)消耗了H2O(g)有利于反應II、III正向移動;同時此反應生成了H2,有利于反應I、III正向移動;
故答案為:此反應消耗了H2O(g)有利于反應II、III正向移動;同時此反應生成了H2,有利于反應I、III正向移動;
(3)從方程式可知,反應物有3mol氣體,生成物有2mol氣體,所以壓強增大時平衡氣體體積減小的方向移動,即正向移動,在200℃時,轉化率高的壓強大,故A曲線對應壓強為5.0MPa,曲線對應壓強為0.1MPa,從圖中可知壓強為0.1MPa、溫度為200℃時CO的轉化率為0.7,
設加入COamol,則有H22amol
CO(g)+2H2(g)?CH3OH(g).
反應前(mol) a 2a 0
反應了(mol) 0.7a 1.4a 0.7a
平衡時(mol) 0.3a 0.6a 0.7a
平衡混合氣中甲醇的物質的量分數是$\frac{0.7a}{0.3a+0.6a+0.7a}×100%$=43.75%;
故答案為:43.75%;
(4)①該反應是一個反應前后氣體體積減小的且是正反應是放熱的化學反應,t2時逆反應速率增大,且平衡時反應速率大于t2時反應速率,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改變的條件為增大生成物C濃度或升高溫度;
故答案為:增大生成物C濃度,升高溫度;
②t4時降壓,逆反應速率減小,平衡逆向移動,隨著反應的進行,逆反應速率減小,在t5時達到新的平衡狀態,t6時增大反應物的濃度,t6點逆反應速率不變,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隨著反應的進行,逆反應速率增大,大于原平衡濃度,所以其圖象為:;
故答案為:.
點評 本題考查了熵變焓變的判斷、化學平衡常數表達式的書寫、外界條件對反應速率的影響等知識點,看清圖象表達的含義是解題的關鍵所以,圖象的理解和繪制是解題難點,題目難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物質 | 反應熱/kJ•mol-1 |
CH3OH (g) | -726.5 |
HCHO (g) | -570.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化學鍵 | H-H | C-O | C≡O | H-O | C-H |
鍵能(kJ.mol-1) | 436 | 343 | 1076 | 465 | 41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圖甲表示溫度T1>T2,SO2與O2反應過程中的能量變化 | |
B. | 圖乙表示0.100 0 mol/L NaOH溶液滴定20.00ml 0.100 0 mol/L CH3COOH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線 | |
C. | 圖丙表示一定條件下進行的反應2SO2+O2?2SO3各成分的物質的量變化,t2時刻改變的條件可能是縮小容器體積 | |
D. | 圖丁表示在飽和Na2CO3溶液中逐步加BaSO4固體后,溶液中c(CO32-)濃度變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升高溫度 | B. | 降低壓強 | C. | 及時分離出Z | D. | 使用催化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BaSO4粉末可用作鋇餐,是因為BaSO4為非電解質 | |
B. | 有機物苯、乙醇、蔗糖都屬于非電解質 | |
C. | 強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一定比弱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強 | |
D. | 固態共價化合物不導電,熔融態的共價化合物都可以導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