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下列關于蛋白質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是一種油脂 B. 僅由三種元素組成
C. 可水解成氨基酸 D. 與淀粉互為同分異構體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檢驗某溴代烴(R﹣Br)中的溴元素,進行如下操作:①取少量該溴代烴②加入NaOH溶液③加熱④冷卻后……⑤加入AgNO3溶液,第④步冷卻后的操作是
A.加入稀HNO3酸化B.加入稀H2SO4酸化
C.加入稀鹽酸酸化D.不需要做其他操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下列各實驗裝置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圖①可用于實驗室制備少量Cl2或NH3
B.可用從a處加水的方法檢驗裝置②的氣密性
C.實驗室也可以用裝置③收集HCl氣體
D.裝置④可用于苯萃取碘水中碘的實驗,并把碘的苯溶液從漏斗上口倒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
、
、
為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四種元素,
和
具有相同的電子構型;
、
為同周期元素,
核外電子總數是最外層電子數的3倍;
元素最外層有一個未成對電子。回答下列問題:
(1)四種元素中電負性最大的是_______(填元素符號),其中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_________。
(2)單質有兩種同素異形體,其中沸點高的是______(填分子式),原因是_____________;
和
的氫化物所屬的晶體類型分別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和
反應可生成組成比為1:3的化合物
,
的立體構型為________,中心原子的雜化軌道類型為______________。
(4)化合物的立體構型為_________,中心原子的價層電子對數為_______,單質
與濕潤的
反應可制備
,其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6分)
某小組在驗證反應“Fe+2Ag+=Fe2++2Ag”的實驗中檢測到Fe3+,發現和探究過程如下。
向硝酸酸化的0.05 mol·L-1硝酸銀溶液(pH≈2)中加入過量鐵粉,攪拌后靜置,燒杯底部有黑色固體,溶液呈黃色。
(1)檢驗產物
①取少量黑色固體,洗滌后,_______(填操作和現象),證明黑色固體中含有Ag。
②取上層清液,滴加K3[Fe(CN)6]溶液,產生藍色沉淀,說明溶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__。
(2)針對“溶液呈黃色”,甲認為溶液中有Fe3+,乙認為鐵粉過量時不可能有Fe3+,乙依據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離子方程式表示)。針對兩種觀點繼續實驗:
①取上層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變紅,證實了甲的猜測。同時發現有白色沉淀產生,且溶液顏色變淺、沉淀量多少與取樣時間有關,對比實驗記錄如下:
序號 | 取樣時間/min | 現象 |
ⅰ | 3 | 產生大量白色沉淀;溶液呈紅色 |
ⅱ | 30 | 產生白色沉淀;較3 min時量少;溶液紅色較3 min時加深 |
ⅲ | 120 | 產生白色沉淀;較30 min時量少;溶液紅色較30 min時變淺 |
(資料:Ag+與SCN-生成白色沉淀AgSCN)
② 對Fe3+產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設:
假設a:可能是鐵粉表面有氧化層,能產生Fe3+;
假設b:空氣中存在O2,由于________(用離子方程式表示),可產生Fe3+;
假設c:酸性溶液中NO3-具有氧化性,可產生Fe3+;
假設d:根據_______現象,判斷溶液中存在Ag+,可產生Fe3+。
③ 下列實驗Ⅰ可證實假設a、b、c不是產生Fe3+的主要原因。實驗Ⅱ可證實假設d成立。
實驗Ⅰ:向硝酸酸化的________溶液(pH≈2)中加入過量鐵粉,攪拌后靜置,不同時間取上層清液滴加KSCN溶液,3 min時溶液呈淺紅色,30 min后溶液幾乎無色。
實驗Ⅱ:裝置如圖。其中甲溶液是________,操作及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
(3)根據實驗現象,結合方程式推測實驗ⅰ~ⅲ中Fe3+濃度變化的原因: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17北京]SCR和NSR技術可有效降低柴油發動機在空氣過量條件下的NOx排放。
(1)SCR(選擇性催化還原)工作原理:
① 尿素[CO(NH2)2]水溶液熱分解為NH3和CO2,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
② 反應器中NH3還原NO2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
③ 當燃油中含硫量較高時,尾氣中SO2在O2作用下會形成(NH4)2SO4,使催化劑中毒。用化學方程式表示(NH4)2SO4的形成:________。
④ 尿素溶液濃度影響NO2的轉化,測定溶液中尿素(M=60 g·mol 1)含量的方法如下:取a g尿素溶液,將所含氮完全轉化為NH3,所得NH3用過量的v1 mL c1 mol·L1 H2SO4溶液吸收完全,剩余H2SO4用v2 mL c2 mol·L1 NaOH溶液恰好中和,則尿素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________。
(2)NSR(NOx儲存還原)工作原理:
NOx的儲存和還原在不同時段交替進行,如圖a所示。
① 通過BaO和Ba(NO3)2的相互轉化實現NOx的儲存和還原。儲存NOx的物質是_________。
② 用H2模擬尾氣中還原性氣體研究了Ba(NO3)2的催化還原過程,該過程分兩步進行,圖b表示該過程相關物質濃度隨時間的變化關系。第一步反應消耗的H2與Ba(NO3)2的物質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
③ 還原過程中,有時會產生笑氣(N2O)。用同位素示蹤法研究發現笑氣的產生與NO有關。在有氧條件下15NO與NH3以一定比例反應時,得到的笑氣幾乎都是15NNO。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補充完整:_______□15NNO+□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儀器的使用方法或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 洗凈的錐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進烘箱中烘干
B. 酸式滴定管裝標準液前,必須先用該溶液潤洗
C. 酸堿滴定實驗中,用待測溶液潤洗錐形瓶以減小實驗誤差
D. 用容量瓶配溶液時,若加水超過刻度線,立即用滴定管吸出多余液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17江蘇]某科研小組采用如下方案回收一種光盤金屬層中的少量Ag(金屬層中其他金屬含量過低,對實驗的影響可忽略)。
已知:①NaClO溶液在受熱或酸性條件下易分解,如:3NaClO2NaCl+NaClO3
②AgCl可溶于氨水:AgCl+2NH3·H2OAg(NH3) 2++ Cl +2H2O
③常溫時N2H4·H2O(水合肼)在堿性條件下能還原Ag(NH3)2+:
4Ag(NH3) 2++N2H4·H2O4Ag↓+N2↑+4
+4NH3↑+H2O
(1)“氧化”階段需在80℃條件下進行,適宜的加熱方式為__________________。
(2)NaClO溶液與Ag反應的產物為AgCl、NaOH和O2,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 HNO3也能氧化Ag,從反應產物的角度分析,以HNO3代替NaClO的缺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提高Ag的回收率,需對“過濾Ⅱ”的濾渣進行洗滌,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省略“過濾Ⅰ”,直接向冷卻后的反應容器中滴加10%氨水,則需要增加氨水的用量,除因過量NaClO與NH3·H2O反應外(該條件下NaClO3與NH3·H2O不反應),還因為__________________。
(5)請設計從“過濾Ⅱ”后的濾液中獲取單質Ag的實驗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中須使用的試劑有:2 mol·L1水合肼溶液,1 mol·L1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2 分)堿式氯化銅是重要的無機殺菌劑。
(1)堿式氯化銅有多種制備方法
①方法1: 45 ~ 50℃時,向CuCl懸濁液中持續通入空氣得到Cu2 (OH)2 Cl2·3H2O,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方法2: 先制得CuCl2,再與石灰乳反應生成堿式氯化銅。Cu與稀鹽酸在持續通入空氣的條件下反應生成CuCl2,Fe3+對該反應有催化作用,其催化原理如圖所示。 M'的化學式為______。
(2)堿式氯化銅有多種組成,可表示為Cua(OH)bClc·xH2O。 為測定某堿式氯化銅的組成, 進行下列實驗: ①稱取樣品1.1160 g,用少量稀HNO3溶解后配成100.00 mL溶液A; ②取25. 00 mL溶液A,加入足量AgNO3溶液,得AgCl 0. 1722 g;③另取25. 00 mL溶液A,調節pH 4 ~ 5,用濃度為0.08000 mol·L-1的EDTA(Na2H2Y·2H2O)標準溶液滴定Cu2+ (離子方程式為Cu2++ H2Y2-CuY2-+2H+),滴定至終點,消耗標準溶液30.00 mL。通過計算確定該樣品的化學式(寫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