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I.氧化銅、氧化鐵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硫酸鐵,鐵單質與硫酸銅和硫酸鐵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單質.
(1)碳酸鈉的水溶液顯堿性,可以除去鐵屑表面的油污;
(2)FeSO4易被氧氣氧化;
(3)氧化銅、氧化鐵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硫酸鐵,鐵單質與硫酸銅和硫酸鐵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單質;
(4)過濾,冷卻結晶可得FeSO4•7H2O晶體;
II.(1)根據配制溶液的步驟以及每步操作需要儀器確定反應所需儀器;
(2)可利用KMnO4溶液自身的顏色作為指示劑判斷滴定終點;
(3)Fe2+→Fe3+,鐵元素化合價升高1價;MnO4-→Mn2+,錳元素降低5價,化合價升降最小公倍數為5,根據關系式5Fe2+~MnO4-,計算25mL該液體中Fe2+的物質的量,進而計算樣品中FeSO4•7H2O的質量,再根據質量分數定義計算;
(4)定容時仰視體積偏大.
解答 解:I.(1)碳酸鈉的水溶液顯堿性,可以除去鐵屑表面的油污,故答案為:洗去鐵屑表面的油污;
(2)FeSO4易被氧氣氧化,持續通入N2排除裝置中的空氣或氧氣,故答案為:排除裝置中的空氣或氧氣;
(3)氧化銅、氧化鐵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硫酸鐵,鐵單質與硫酸銅和硫酸鐵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單質,故答案為:Cu;
(4)洗滌、過濾、冷卻結晶可得FeSO4•7H2O晶體,故答案為:冷卻結晶;
II.(1)步驟為:計算→稱量→溶液→轉移→洗滌→定容→搖勻→裝瓶→貼簽,需要使用的儀器有:100mL 容量瓶,托盤天平、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量筒可用可不用,故答案為:100mL 容量瓶、玻璃棒;
(2)可利用KMnO4溶液自身的顏色作為指示劑判斷滴定終點時,再滴加KMnO4溶液時,溶液將由無色變為紫紅色,
故答案為:當最后一滴標準液滴入時,溶液變為紫紅色,且30s保持不變;
(3)測定樣品中Fe2+的含量,采用在酸性條件下KMnO4標準液滴定,Fe2+→Fe3+,鐵元素化合價升高1價;MnO4-→Mn2+,錳元素降低5價,化合價升降最小公倍數為5,故Fe2+系數為5,MnO4- 系數為1,根據元素守恒可知Mn2+與Fe3+系數分別為1、5,根據電荷守恒可知缺項為H+,H+其系數為2+3×5-[2×5-1]=8,根據H元素守恒可知H2O系數是4,所以反應離子方程式為5Fe2++MnO4-+8H+=1Mn2++5Fe3++4H2O,
令Fe2+的物質的量為xmol,則:
5Fe2+~~~~~~MnO4-,
5 1
xmol 0.01L×0.1mol/L
所以x=$\frac{0.01×0.1mol/L×5}{1}$=0.005mol,
所以樣品中FeSO4•7H2O的質量0.005mol×4×278g/mol=5.56g,所以4g產品中FeSO4•7H2O的質量分數為$\frac{5.56g}{10g}$×100%=55.6%,
故答案為:55.6%;
(4)定容時仰視體積偏大,濃度偏小,故答案為:仰視.
點評 本題考查物質的制備與含量的測定,為高考常見題型和高頻考點,側重于學生的分析能力、實驗能力的考查,題目難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推斷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8 g D2O和18 g H2O中含有的質子數均為10NA | |
B. | 1 mol Cu和2mol熱的濃硫酸反應可生成NA個SO2分子 | |
C. | 3 mol單質Fe完全轉變為Fe3O4,失去8NA個電子 | |
D. | 標準狀況下,22.4 L N2和H2混合氣中含NA個原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每生成2molAB吸收b kJ熱量 | |
B. | 該反應熱△H=(b-a)kJ•mol-1 | |
C. | 該反應為吸熱反應 | |
D. | 斷裂1 mol A-A和1 mol B-B鍵放出a kJ能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