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關于膠體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膠體區別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質特征是分散質的微粒直徑在10-9 ~ 10-7m之間
B.膠體是一種比較均一、穩定的混合物
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膠體時,產生的現象相同
D.Al(OH)3膠體能夠吸附水中懸浮的固體顆粒沉降,達到凈水目的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河南省三門峽市高三上學期第二次精英對抗賽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化學反應先后順序判斷正確的是
A、在含有等物質的量的H+、Al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H+、AI3+、AI (OH )3,
B、在含有等物質的量的FeBr2、FeI2的溶液中,緩慢通入氯氣:I一、Br一、Fe2+
C、在含有等物質的量的NaCl、Na2S的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NaCl、Na2S
D、在含有等物質的量的Fe3+、Cu2+的溶液中加入鐵粉:Cu2+、Fe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山西省高三上學期11月半月考試化學試卷 (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中加入過氧化鈉粉末,溶液褪色,其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2MnO4-+16H++5Na2O2===2Mn2++5O2↑+8H2O+10Na+。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Na2O2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
B.O2是還原產物,Mn2+是氧化產物
C.通常用濃鹽酸酸化高錳酸鉀溶液
D.標準狀況下,產生22.4 L O2時反應轉移2 mol 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陜西省高三上學期第四次質檢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反應2SO2+O2 2SO3(g)經一段時間后,SO3的濃度增加了0.4 mol/L,在這段時間內用O2表示的反應速率為0.04 mol•L-1•s-1,則這段時間為
A. 0.1 s B. 2.5 s C. 5 s D. 10 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陜西省高三上學期第四次質檢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常溫下,下列各組離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與Al反應能放出H2的溶液中:Fe2+、K+、NO、SO42-
B.在0.1 mol·L-1Na2CO3溶液中:A13+、Na+、NO、C1-
C. 水電離的c(H+)=1×10-13mol·L-1的溶液中:K+、Na+、AlO2-、CO32-
D.在c(H+)/c(OH-)=10-12的溶液中:K+、Na+、ClO-、N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陜西省高三上學期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工業上常利用含硫廢水生產Na2S2O3·5H2O,實驗室可用如下裝置(略去部分夾持儀器)模擬生產過程。
燒瓶C中發生反應如下:
Na2S(aq)+H2O(l)+SO2(g)=Na2SO3(aq)+H2S(aq) (Ⅰ)
2H2S(aq)+SO2(g)=3S(s)+2H2O(l) (Ⅱ)
S(s)+Na2SO3(aq)Na2S2O3(aq) (Ⅲ)
(1)儀器組裝完成后,關閉兩端活塞,向裝置B中的長頸漏斗內注入液體至形成一段液柱,若 ,則整個裝置氣密性良好。裝置D的作用 。裝置E中為 溶液。
(2)為提高產品純度,應使燒瓶C中Na2S和Na2SO3恰好完全反應,則燒瓶C中Na2S與Na2SO3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
(3)裝置B的作用之一是觀察SO2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體最好選擇 。
A.蒸餾水 B.飽和Na2SO3溶液
C.飽和NaHSO3溶液 D.飽和NaHCO3溶液
實驗中,為使SO2緩慢進入燒瓶C,采用的操作是 。已知反應(Ⅲ)相對較慢,則燒瓶C中反應達到終點的現象是 。
反應后期可用酒精燈適當加熱燒瓶A,實驗室用酒精燈加熱時必須使用石棉網的儀器還有 。
A.燒杯 B.蒸發皿 C.試管 D.錐形瓶
(4)反應終止后,燒瓶C中的溶液經蒸發濃縮、冷卻結晶即可析出Na2S2O3·5H2O,其中可能含有Na2SO3、Na2SO4等雜質。利用所給試劑設計實驗,檢測產品中是否存在Na2SO4,簡要說明實驗操作、現象和結論: 。
已知Na2S2O3·5H2O遇酸易分解:S2O32—+2H+=S↓+SO2↑+H2O
供選擇的試劑:稀鹽酸、稀硫酸、稀硝酸、BaCl2溶液、AgNO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陜西省高三上學期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利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下列實驗,能得出相應實驗結論的是
選項 | ① | ② | ③ | 實驗結論 | |
A | 稀硫酸 | Na2S | AgNO3與AgCl的濁液 | Ksp(AgCl)>Ksp(Ag2S) | |
B | 濃硫酸 | 蔗糖 | 溴水 | 濃硫酸具有脫水性、氧化性 | |
C | 稀鹽酸 | Na2SO3 | Ba(NO3)2溶液 | SO2與可溶性鋇鹽均可生成白色沉淀 | |
D | 濃硝酸 | Na2CO3 | Na2SiO3溶液 | 酸性:硝酸>碳酸>硅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上海市十一校高三上學期12月聯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某化學小組擬采用如下裝置(夾持和加熱儀器已略去)來電解飽和食鹽水,并用電解產生的H2還原CuO粉末來測定Cu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同時檢驗氯氣的氧化性。
(1)為完成上述實驗,正確的連接順序為A連 ;B連 (填寫連接的字母)。
(2)對硬質玻璃管里的氧化銅粉末加熱前,需要的操作為 。
(3)若檢驗氯氣的氧化性,則乙裝置的a瓶中溶液可以是 ,對應的現象為 。
(4)丙裝置的c瓶中盛放的試劑為 ,作用是 。
(5)為測定Cu的相對原子質量,設計了如下甲、乙兩個實驗方案,精確測量硬質玻璃管的質量為a g, 放入CuO后,精確測量硬質玻璃管和CuO的總質量為b g ,充分反應完全后。
甲方案:通過精確測定生成水的質量d g,進而確定Cu的相對原子質量。
乙方案:通過精確測量硬質玻璃管和Cu粉的總質量為c g, 進而確定Cu的相對原子質量。
①請你分析并回答: 方案測得結果更準確。你認為不合理的方案的不足之處在 。
②按測得結果更準確的方案進行計算,Cu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四川省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根據實驗操作和現象所得出的結論錯誤的是
選項 |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結論 |
A | 用激光筆照射雞蛋清水溶液 | 有丁達爾效應 | 雞蛋清分子直徑介于1 nm~100 nm |
B | 向某溶液中滴入少量KSCN溶液,然后滴入少量的氯水 | 溶液先不變紅后變成紅色 | 說明原溶液含Fe2+ |
C | 加熱某鹽X,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 | 實驗開始立即產生白色沉淀 | X只能是KHCO3 |
D | 向溶液X中滴加稀NaOH溶液 | 先產生白色沉淀,后逐漸溶解 | 原X溶液中有Al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