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鎂燃料電池具有比能量高、使用安全方便、原材料來源豐富、成本低、燃料易于貯運及污染小等特點。如圖為鎂——次氯酸鹽燃料電池的工作原理圖,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該燃料電池中鎂為負極,發生氧化反應
B. 正極反應式為ClO―+H2O+2e―= Cl―+2OH―
C. 放電過程中OH―移向正極移動.
D. 電池總反應式為Mg+ClO―+H2O=Mg(OH)2↓+Cl―
【答案】C
【解析】
該燃料電池中,鎂易失電子作負極、次氯酸根離子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負極電極反應式為Mg-2e-=Mg2+,正極電極反應式為:ClO-+H2O+2e-=Cl-+2OH-,放電時,電解質溶液中陰離子向負極移動。
A.鎂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而作負極,所以A選項是正確的;
B.正極上雙氧水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電極反應式為ClO-+H2O+2e-= Cl-+2OH-,所以B選項是正確的;
C.放電過程中氫氧根離子向負極移動,所以C選項是錯誤的;
D.鎂在負極上失電子生成鎂離子,次氯酸根離子在正極上得電子和水生成氯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所以電池反應式為Mg+ ClO-+H2O=Mg(OH)2↓+ Cl-,所以D選項是正確的。
故答案選C。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鐵的化合物有廣泛用途,如碳酸亞鐵(FeCO3)可作為補血劑,鐵紅(Fe2O3)可作為顏料。利用某硫酸廠產生的燒渣(主要含Fe2O3、FeO,還有一定量的SiO2)制備碳酸亞鐵的流程如下:
(1)“酸溶”時加快反應速率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種)。
(2)①“還原”時,FeS2與H2SO4不反應,Fe3+通過兩個反應被還原,其中一個反應如下:FeS2 +14Fe3+ +8H2O=15Fe2++2SO42-+16H+,則另一個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
②FeS2還原后,檢驗Fe3+是否反應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①“沉淀”時,需控制pH不宜過高,否則生成的FeCO3中可能混有___雜質;
②寫出加入NH4HCO3生成“沉淀”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③所得FeCO3需充分洗滌,檢驗沉淀已洗滌干凈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4)FeCO3濁液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會有部分固體表面變為紅褐色,同時釋放出CO2,則與FeCO3反應的物質為_________(填化學式)。
(5)FeCO3在空氣中煅燒生成Fe2O3時,也會生成FeO,F煅燒34.8g的FeCO3,得到Fe2O3和FeO的混合物23.76g。則Fe2O3的質量為______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有下列幾種反應類型:①消去②加聚③水解④加成⑤還原⑥氧化,用CH3CH2CH2Cl制取1,2—丙二醇,按正確的合成路線依次發生的反應所屬類型應是 ( )
A. ①④③B. ③④①C. ③①④D. ①⑤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現有A、B、C、D四種短周期元素,B是非金屬性最強的元素,A分別與 B、C、D結合生成甲、乙、丙三種化合物,且甲、乙、丙三種分子中含相同數目的質子,乙常溫下為液態化合物, C、D結合生成化合物丁。有關元素的單質和甲、乙、丙、丁四種化合物的轉化關系如下圖所示:
(1)寫出B+乙 → 甲+C的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以上條件可以確定A、B、C、D四種元素中的三種,不能被確定的第四種元素是_______。(填寫序號)
①A ②B ③C ④D
(3)依據下列條件可以進一步確定上述第四種元素:① 甲與丙以及乙與丙均能夠發生反應,
② 甲、丙都是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物質。據此,請回答下列問題:寫出上述第四種元素在周期表中第_________ 周期第_________ 族;寫出 C+丙 → 乙+丁 的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金屬電化學腐蝕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銅既可以發生析氫腐蝕也可以發生吸氧腐蝕
B. 犧牲陽極的陰極保護法中被保護的金屬應做負極
C. 外加電流陰極保護法中被保護的金屬應與電源的負極相連
D. 析氫腐蝕比吸氧腐蝕普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圖示與對應的敘述相符的是
A. 圖甲可以判斷出反應A(g) + B(g)2C(g) 的△H<0,T2>T1
B. 圖乙表示壓強對可逆反應2A(g) + 2B(g)3C(g) + D(s)的影響,乙的壓強比甲的壓強大
C. 據圖丙,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向溶液中加入適量CuO至pH≈4
D. 圖丁表示25℃時,用0.1 mol·L—1鹽酸滴定20 mL 0.1 mol·L-1NaOH溶液,溶液的pH隨加入鹽酸體積的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中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已確定第116號元素Lv的名稱為鉝。關于 Lv 的敘述錯誤的是
A. 原子序數 116B. 中子數 177
C. 核外電子數 116D. 核電荷數 29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達康書記又追問環保局長:那么垃圾處理中,能隨便焚燒嗎?焚燒垃圾會降低GDP的。請問,在焚燒垃極過程中發生了
A. 不能,吸熱非氧化還原反應 B. 能,吸熱的氧化還原反應
C. 能,放熱的非氧化還原反應 D. 不能,放熱的氧化還原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在試管Ⅰ和Ⅱ中分別加入3mL稀鹽酸(均足量),再將裝有0.3gNaHCO3和0.3gNa2CO3粉末的小氣球分別套在Ⅰ和Ⅱ的管口。各將氣球內的NaHCO3、Na2CO3同時倒入試管中,回答:
①I試管發生的離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兩支試管中充分反應后生成的氣體總量Ⅰ_____Ⅱ,反應結束時消耗鹽酸的物質的量Ⅰ_____Ⅱ(填“>”“=”或“<”)。
(2)甲同學用手觸摸試管,發現盛NaHCO3粉末的試管變冷,而盛Na2CO3的試管溫度升高。由此他得出:不管其狀態如何,NaHCO3和鹽酸反應為吸熱反應,而Na2CO3和鹽酸反應為放熱反應。乙同學認為甲同學的判斷太武斷,繼續進行了下列實驗(每次實驗各做3次平行實驗,取平均值):
序號 | 試劑1 | 試劑2 | 混合前溫度 | 混合后最高或最低溫度 |
1 | 50mL水 | 2.5gNaHCO3固體 | 20℃ | 18.5℃ |
2 | 50mL水 | 3.2gNa2CO3固體 | 20℃ | 24.3℃ |
3 | 35mL稀鹽酸 | 含2.5gNaHCO3的飽和溶液15mL | 20℃ | 18.8℃ |
4 | 35mL稀鹽酸 | 含3.2gNa2CO3飽和溶液15mL[來 | 20℃ | 24.2℃ |
5 | 50mL稀鹽酸 | 2.5gNaHCO3固體 | 20℃ | T℃ |
6 | 50mL稀鹽酸 | 3.2gNa2CO3固體 | 20℃ | 25.1℃ |
通過上述實驗可得出:
①Na2CO3的飽和溶液和鹽酸的反應是___________(吸熱或放熱)反應;
②NaHCO3的飽和溶液和鹽酸的反應是__________(吸熱或放熱)反應;
③表中⑤號試驗混合后溫度T℃可能是(填編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18.5℃ B. 24.2℃ C.16.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