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u+FeCl3(溶液) B.Na+FeSO4(溶液)
C.Al+Fe3O4(高溫) D.Ag+FeSO4(溶液)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物理教研室 題型:022
A. 浮于水面,熔成閃亮的小球,四邊游動,逐漸縮小,溶液變紅色
B. 產生大量的氣體,氣體可燃,溶液變淺紅色
C. 反應+分劇烈,產生的氣體可燃
D. 劇烈反應,產生的氣體可燃
E. 生成白色膠狀沉淀,繼而沉淀消失
F. 生成淡黃色沉淀
(3)實驗內容:
實驗方案 實驗現象 有關化學方程
(4)實驗結論:________。
(5)問題討論:①請從結構理論上簡單說明上述結論的原因。
②請你補充一組實驗方案(簡單易行),證明此周期中另兩種主族元素的性質遞變規律。
現有下列短周期元素性質的數據:
元素編號
元素性質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原子半徑
(10-10m) 0.74 1.60 1.52 1.10 0.99 1.86 0.75 0.82
最高和最
低化合價 +2 +1 +5 +7 +1 +5 +3
-2 -3 -1 -3
試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元素中處于同一主族的有________,元素②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為________。
(2)上表中某兩種元素,形成的分子中,每個原子都滿足最外層為8電子的穩定結構,寫出其電子式________。
(3)元素①⑥能形成兩種化合物,寫出其中較穩定的化,合物與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022
用砂紙擦后的鎂帶丐沸水反應,再向反應后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向新制的H2S飽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鈉與潤滴有酚酞的冷水反應鎂帶與2mol·L-1鹽酸反應鋁條與2mol·L-1鹽酸反應向ALCI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過量
A. 浮于水面,熔成閃亮的小球,四邊游動,逐漸縮小,溶液變紅色
B. 產生大量的氣體,氣體可燃,溶液變淺紅色
C. 反應+分劇烈,產生的氣體可燃
D. 劇烈反應,產生的氣體可燃
E. 生成白色膠狀沉淀,繼而沉淀消失
F. 生成淡黃色沉淀
(3)實驗內容:
實驗方案 實驗現象 有關化學方程
(4)實驗結論:________。
(5)問題討論:①請從結構理論上簡單說明上述結論的原因。
②請你補充一組實驗方案(簡單易行),證明此周期中另兩種主族元素的性質遞變規律。
現有下列短周期元素性質的數據:
元素編號
元素性質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原子半徑
(10-10m) 0.74 1.60 1.52 1.10 0.99 1.86 0.75 0.82
最高和最
低化合價 +2 +1 +5 +7 +1 +5 +3
-2 -3 -1 -3
試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元素中處于同一主族的有________,元素②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為________。
(2)上表中某兩種元素,形成的分子中,每個原子都滿足最外層為8電子的穩定結構,寫出其電子式________。
(3)元素①⑥能形成兩種化合物,寫出其中較穩定的化,合物與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15分)某;瘜W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在學習了氨的性質持討論:運用類比的思想,既然氨氣具有還原性,能否像H2那樣還原CuO呢?他們設計實驗制取氨氣并探究上述問題。請你參與該小組的活動并完成下列研究:
(一)制取氨氣
(1)寫出實驗制取氨氣的化學方程式 ;
(2)在實驗室中,還可以用濃氨水與 (填寫一種試劑)快速制取少量氨氣;
(3)有同學模仿排飽和食鹽水收集氯氣的方法,想用排飽和氯化銨溶液的方法收集氨氣。你認為能否達到目的? (填“能”或“否”),理由是 。
(二)該小組中某同學設計了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夾持及尾氣處理裝置未畫出),探究氨氣的還原性:
(1)該裝置在設計上有一定缺陷,為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對該裝置的改進措施是 。
(2)利用改進后的裝置進行實驗,觀察到CuO變為紅色物質,無水CuSO4變藍色,同時生成一種無污染的氣體。寫出氨氣與CuO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三)問題討論
(1)有同學認為:NH3與CuO反應生成的紅色物質中可能含有Cu2O。已知:Cu2O是一種堿性氧化物;在酸性溶液中,Cu+的穩定性比Cu2+差(Cu+Cu+Cu2+)。請你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檢驗該紅色物質中是否含有Cu2O。
。
(2)在解決了問題(1)后,又有同學提出:Cu2O與CuO的熱穩定性哪個更強?于是他們進行了如下實驗:取98 gCu(OH)2固體,加熱至80℃~100℃時,得到黑色固體粉末,繼續加熱到1000℃以上,黑色粉末全部變為紅色粉末A。冷卻后稱量,A的質量為72g。據此可推得,A的化學式為 。由此,得到的結論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1-2012學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期中聯考試題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15分)某;瘜W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在學習了氨的性質持討論:運用類比的思想,既然氨氣具有還原性,能否像H2那樣還原CuO呢?他們設計實驗制取氨氣并探究上述問題。請你參與該小組的活動并完成下列研究:
(一)制取氨氣
(1)寫出實驗制取氨氣的化學方程式 ;
(2)在實驗室中,還可以用濃氨水與 (填寫一種試劑)快速制取少量氨氣;
(3)有同學模仿排飽和食鹽水收集氯氣的方法,想用排飽和氯化銨溶液的方法收集氨氣。你認為能否達到目的? (填“能”或“否”),理由是 。
(二)該小組中某同學設計了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夾持及尾氣處理裝置未畫出),探究氨氣的還原性:
(1)該裝置在設計上有一定缺陷,為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對該裝置的改進措施是 。
(2)利用改進后的裝置進行實驗,觀察到CuO變為紅色物質,無水CuSO4變藍色,同時生成一種無污染的氣體。寫出氨氣與CuO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三)問題討論
(1)有同學認為:NH3與CuO反應生成的紅色物質中可能含有Cu2O。已知:Cu2O是一種堿性氧化物;在酸性溶液中,Cu+的穩定性比Cu2+差(Cu+Cu+Cu2+)。請你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檢驗該紅色物質中是否含有Cu2O。
。
(2)在解決了問題(1)后,又有同學提出:Cu2O與CuO的熱穩定性哪個更強?于是他們進行了如下實驗:取98 gCu(OH)2固體,加熱至80℃~100℃時,得到黑色固體粉末,繼續加熱到1000℃以上,黑色粉末全部變為紅色粉末A。冷卻后稱量,A的質量為72g。據此可推得,A的化學式為 。由此,得到的結論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隨著人類對溫室效應和資源短缺等問題的重視,如何降低大氣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開發利用CO2,引起了各國的普遍重視。
(1)目前,用超臨界CO2(其狀態介于氣態和液態之間)代替氟利昂作冷劑已成為一種趨勢,這一做法對環境的積極意義在于 。
(2)將CO2轉化成有機物可有效實現碳循環。CO2轉化成有機物的例子很多,如:
a.6CO2+6H2O C6H12O6+6O2 b .CO2+3H2?
CH3OH+H2O
c.CO2+CH4 CH3COOH d. 2CO2+6H2
CH2==CH2+4H2O
以上反應中,最節能的是 ,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 。
(3)為探究用CO2來生產燃料甲醇的反應原理,現進行如下實驗:
在體積為1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一定條件下發生反應:
CO2(g)+3H2(g) CH3OH(g)+H2O(g)△H=-49.0kJ/mol
①從反應開始到平衡,氫氣的平均反應速率v(H2)= mol/(L·min)
②該反應的平衡常數表達式為 ,升高溫度,平衡常數的數值將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③下列措施中能使n(CH3OH)/n(CO2)增大的是 .
A.升高溫度 B.充入He(g),使體系壓強增大
C.將H2O(g)從體系中分離 D.再充入1molCO2和3molH2
(4)氫氣是合成氨的重要原料,合成氨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如下:
N2(g)+3H2(g) 2NH3(g) △H=-93.4kJ/mol
①當合成氨反應達到平衡后,改變某一外界條件(不改變N2、H2和NH3的量),反應速率與時間的關系如下圖所示。
圖t1時引起平衡移動的條件可能是 。
其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NH3含量最高的一段時間是 。
②溫度為T°C時,將3amolH2和amolN2放入帶有活塞的密閉容器中,如果活塞能自由移動,充分反應后測得N2的轉化率為50%。如果在相同溫度下將3amolH2、amolN2和2amolNH3氣體放入該容器中,平衡時H2的轉化率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