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合歡醇廣泛應用于多種香型的香精中,其結構簡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金合歡醇與乙醇是同系物
B.金合歡醇可發生加成反應,但不能發生取代反應
C.1 mol 金合歡醇能與3 mol H2 反應,也能與3 mol Br2 反應
D.1 mol 金合歡醇與足量Na 反應生成0.5 mol 氫氣,與足量NaHCO3溶液反應生成1molCO2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山東省高三上10月階段質檢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8分)(1)已知25℃時有關弱酸的電離平衡常數:
弱酸化學式 | HSCN | CH3COOH | HCN | H2CO3 |
電離平衡常數 | 1.3×10—1 | 1.8×10—5 | 4.9×10—10 | K1=4.3×10—7 K2=5.6×10—11 |
①25℃時,將20mL0.1mol/LCH3COOH溶液和20mL0.1mol/LHSCN溶液分別與20mL 0.1mol/LNaHCO3溶液混合,實驗測得產生的氣體體積(V)隨時間(t)的變化如圖所示:
反應初始階段兩種溶液產生CO2氣體的速率存在明顯差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反應結束后所得兩溶液中,c(SCN—) c(CH3COO—)(填“>”、“<”或“=”)
②若保持溫度不變,,下列量會變小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號)
a.c(CH3COO-) b.c(H+) c.Kw d.醋酸電離平衡常數
(2)若往20mL0.1mol/L的弱酸HNO2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濃度的燒堿溶液,測得混合溶液的溫度變化如右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____。
①該燒堿溶液的濃度為0.02mol·L-1
②該燒堿溶液的濃度為0.01mol·L-1
③HNO2的電離平衡常數:b點>a點
④從b點到c點,混合溶液中一直存在:c(Na+)>c(NO2-)>c(OH-)>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內蒙古巴彥淖爾高一上10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1 mol H2O的質量為18g/mol
B.CH4的摩爾質量為16g
C.3.01×1023個SO2分子的質量為32g
D.標準狀況下,1 mol任何物質體積均為22.4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吉林省高二上學期9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有如下三個反應方程式
H2(g)+O2(g)=H2O(g) ΔH=a kJ/mol
H2(g)+O2(g)=H2O( l ) ΔH=b kJ/mol
2H2(g)+O2(g)=2H2O( l ) ΔH=c kJ/mol
關于它們的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它們都是吸熱反應 B.a、b、c均為正值
C.a=b D.2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福建省莆田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生活中常用氯氣給自來水消毒。某學生用自來水配制下列物質的溶液,不會產生明顯藥品變質的是
A.石蕊 B.硝酸銀 C.氫氧化鈉 D.氯化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江西省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實驗室里需用480 mL 0.1 mol·L-1的硫酸銅溶液,現選取500 mL容量瓶進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確的是
A.稱取7.68 g硫酸銅,加入500 mL水
B.稱取12.0 g膽礬配成500 mL溶液
C.稱取8.0 g硫酸銅,加入500 mL水
D.稱取12.5 g膽礬配成500 mL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遼寧實驗中學高一上10月階段測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各組物質中,所含分子數相同的是
A.10g H2和10g O2 B.5.6L N2(標準狀況)和22g CO2
C.9g H2O和0.5mol Br2 D.224ml H2(標準狀況)和0.lmol 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ag鎂鋁合金投入x mL 2mol/L的鹽酸中,金屬完全溶解,再加入y mL 1mol/L的NaOH溶液,沉淀達到最大值,質量為(a+1.7)g ,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鎂鋁合金與鹽酸反應轉移電子數為0.1NA B.產生的H2在標況下體積為1.12L
C.x一定等于50 D.a的取值范圍為0.9<a<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北省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三個容積相同的密閉容器中分別充入Ne、H2、O2三種氣體,當它們的溫度和密度都相同時,這三種氣體的壓強(p)從大到小的順序是
A.p(Ne)>p(H2)>p(O2) B.p(O2)>p(Ne)>p(H2)
C.p(H2)>p(O2)>p(Ne) D.p(H2)>p(Ne)>p(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