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2005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研究烯烴復分解反應的科學家,以表彰他們作出的卓越貢獻。烯烴復分解反應原理如下:C2H5CH=CHCH3+CH2=CH2C2H5CH=CH2+CH2=CHCH3。現以烯烴C5H10為原料,合成有機物M和N,合成路線如圖:
(1)有機物A的結構簡式為___。
(2)按系統命名法,B的名稱是__。
(3)F→G的反應類型是___。
(4)寫出D→M的化學方程式__。
(5)已知X的苯環上只有一個取代基,且取代基無甲基,則N含有的官能團是(填名稱)___。
(6)滿足下列條件的X的同分異構體共有__種,寫出任意一種的結構簡式__。
①遇FeCl3溶液顯紫色②苯環上的一氯取代物只有兩種
(7)寫出E→F合成路線(在指定的3個方框內寫有機物,有機物用結構簡式表示,箭頭上注明試劑和反應條件,若出現步驟合并,要標明反應的先后順序)___。
【答案】CH2=C(CH3)CH2CH3 3,4—二甲基—3—己烯 消去反應 +2H2O 碳碳雙鍵,酯基 3
、
、
CH3CH2Br(CH3)CH2Br
CH3CH2COH(CH3)CH2OH
CH3CH2COH(CH3)CHO
【解析】
由F的結構簡式可知A應為CH2=C(CH3)CH2CH3,生成E為CH2BrCBr(CH3)CH2CH3,F發生消去反應生成G,G為,由(5)知X的苯環上只有一個取代基,且取代基無甲基,結合N的分子式可知N的結構簡式為
,可知X為苯乙醇,由M的分子式可知D含有8個C,結合信息可知B為CH3CH2C(CH3)=C(CH3)CH2CH3,則C為CH3CH2CBr(CH3)CBr(CH3)CH2CH3,D為CH3CH2COH(CH3)COH(CH3)CH2CH3,M為
,以此解答該題。
(1)根據F的結構簡式,結合A的分子式分析A為CH2=C(CH3)CH2CH3,故答案為:CH2=C(CH3)CH2CH3;
(2)由以上分析可知B為CH3CH2C(CH3)=C(CH3)CH2CH3,根據系統命名法命名為3,4—二甲基—3—己烯,故答案為:3,4—二甲基—3—己烯;
(3)根據F的結構簡式及G的分子式分析,F→G的過程為脫去一個水分子,形成雙鍵的過程,該反應為消去反應,故答案為:消去反應;
(4)D為CH3CH2COH(CH3)COH(CH3)CH2CH3,M為,反應的方程式為
,故答案為:
;
(5)根據上述分析N為,其中所含官能團為:碳碳雙鍵,酯基,故答案為:碳碳雙鍵,酯基;
(6)X為苯乙醇,對應的同分異構體①遇FeCl3溶液顯紫色,則羥基連接在苯環,②苯環上的一氯取代物只有兩種,若苯環上只有兩個取代基,則另一取代基為乙基,只能為對位,若苯環上有三個取代基,則一個為羥基,兩個是甲基,兩個甲基的可以位置在羥基的鄰位或間位,所以共3種,,故答案為:3;
;
(7)E為CH2BrCBr(CH3)CH2CH3,可先水解生成CH2OHCOH(CH3)CH2CH3,端點的羥基在銅催化條件下可以被氧化生成醛,2號碳上的羥基由于2號碳上沒有氫原子,所以不能被氧化,醛基被弱氧化劑氧化,酸化后反應生成酸,反應的流程為:CH3CH2Br(CH3)CH2BrCH3CH2COH(CH3)CH2OH
CH3CH2COH(CH3)CHO
;
故答案為:CH3CH2Br(CH3)CH2BrCH3CH2COH(CH3)CH2OH
CH3CH2COH(CH3)CHO
。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有一鐵的氧化物樣品,用140 mL 5 mol·L-1的鹽酸恰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還能與通入的0.56 L氯氣(標準狀況)反應,使Fe2+全部轉化為Fe3+,則此氧化物為
A.Fe2O3B.Fe3O4C.Fe4O5D.Fe5O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溫度為T時,在兩個起始容積都為1 L的恒溫密閉容器發生反應:H2(g)+I2(g) 2HI(g) ΔH<0。實驗測得:υ正=υ(H2)消耗=υ(I2)消耗=k正c(H2)·c(I2),υ逆=υ(HI)消耗=k逆c2(HI),k正、k逆為速率常數,受溫度影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容器 | 物質的起始濃度(mol·L-1) | 物質的平衡濃度 | ||
c(H2) | c(I2) | c(HI) | ||
Ⅰ(恒容) | 0.1 | 0.1 | 0 | c(I2)=0.07 mol·L-1 |
Ⅱ(恒壓) | 0 | 0 | 0.6 |
A.達平衡時,向容器Ⅰ中同時再通入0.1 mol I2和0.1 mol HI,則此時υ正>υ逆
B.兩容器達平衡時:c(HI,容器Ⅱ)>3c(HI,容器Ⅰ)
C.反應過程中,容器Ⅰ與容器Ⅱ中的總壓強之比為3∶1
D.溫度一定,容器Ⅱ中反應達到平衡時(平衡常數為K),有K=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平衡是最重要的化學反應原理之一。
(1)現有容積為1L的恒溫恒容密閉容器,向其中加入1molA氣體和1molB氣體后發生反應:A(g)+B(g)C(g) ΔH=-qkJ·mol-1(q>0),ts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生成0.5molC氣體,放出熱量Q1kJ。回答下列問題:
①在題干條件下,說明該反應已經達到平衡狀態的有__(填序號)。
A.消耗0.1molA的同時生成0.1molC
B.容器中氣體的壓強不隨時間而變化
C.容器中氣體的密度不隨時間而變化
D.A的轉化率為50%
②保持容器溫度和容積不變,若開始時向容器中加入1molC氣體,反應達到平衡時,吸收熱量Q2kJ,則Q1、Q2與q的數值關系正確的是___(填序號)。
A.Q1+Q2=q B.Q1+2Q2<q C.Q1+2Q2>q D.Q1+Q2<q
③在原平衡基礎上,保持容器溫度和容積不變,向容器中再通入amolA氣體,重新達平衡后,B氣體的轉化率為75%,則a=__。
(2)在一容積可變的密閉容器中充有10molCO和20molH2,發生CO(g)+2H2(g)CH3OH(g)反應。CO的平衡轉化率(α)與溫度(T)、壓強(p)的關系如圖所示。
①A、B、C三點的平衡常數KA、KB、KC的大小關系為___。
②若達到平衡狀態A時,容器的體積為8L,則在平衡狀態B時容器的體積為___L。
(3)以甲醇為主要原料,電化學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工作原理如圖所示。則電源的正極為___(填“A”或“B”),寫出陽極的電極反應式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X為一種常見酸的濃溶液,能使蔗糖粉末變黑。A與X反應的轉化關系如下圖所示,其中反應條件及部分產物均已略去,則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 X使蔗糖變黑的現象主要體現了X的強氧化性
B. 若A為鐵,則足量A與X在室溫下即可完全反應
C. 若A為碳單質,則將C通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一定可以觀察到白色沉淀產生
D. 工業上,B轉化為D的反應條件為高溫、常壓、使用催化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學生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化學反應X+2Y2Z能量變化情況的研究。當往試管中滴加試劑Y時,看到U形管中液面甲處降、乙處升。關于該反應的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①該反應為放熱反應;②該反應為吸熱反應;③生成物的總能量比反應物的總能量更高;④反應物的總能量比生成物的總能量更高;⑤該反應過程可以看成是“貯存“于X、Y內部的部分能量轉化為熱能而釋放出來。
A. ①④⑤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一定溫度下的定容容器中,當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發生變化時,表明反應A(g)+2B(g)C(g)+D(g),已達到平衡狀態的是( )
①混合氣體的壓強 ②混合氣體的密度 ③B的物質的量濃度 ④混合氣體的總物質的量 ⑤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 ⑥v(C)與v(D)的比值 ⑦混合氣體的總質量 ⑧混合氣體的總體積 ⑨C、D的分子數之比為1∶1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⑦D.①③④⑤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校化學課外小組為了鑒別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兩種白色固體,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實驗,如圖所示。
(1)只根據圖Ⅰ所示實驗,不能夠達到實驗目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Ⅱ、Ⅲ所示實驗均能鑒別這兩種物質,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
(3)若用實驗Ⅱ驗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熱穩定性,則試管B中裝入的固體最好是______(填化學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