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在標準情況下,22.4L含有的分子數為
B. 1L 0.1 mol?L—1的MgCl2溶液中含Mg2+的數目為0.1NA
C. 17.6g丙烷中所含的共價鍵數目為4NA
D. 20 ml 2mol? L—1 H2O2完全分解,轉移的電子數為0.08NA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河北省石家莊市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運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I、向硫酸銅溶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至恰好反應完全,觀察到產生白色沉淀CuI,藍色溶液變為棕色。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取一定量上述反應后的上層棕色清液于一支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苯,振蕩,此時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
II、工業上用鋁土礦(主要成分為Al2O3,只含Fe2O3雜質)為原料冶煉鋁的工藝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反應是否都是氧化還原反應_________(填“是”或“否”);寫出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_____。
(2)反應①后過濾的沉淀為_______,簡述確定此物質中金屬元素及其價態的操作過程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湖北省宜昌市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A. Na和O2 B. NaOH和CO2
C. Na2O2和CO2 D. 木炭(C)和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福建省漳州市八校高三上學期期末聯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簡答題
震驚全國的天津港“8.12”爆炸事故中,因爆炸沖擊導致氰化鈉泄漏而造成環境污染,可以通過噴灑雙氧水或硫代硫酸鈉溶液來處理。
資料:氰化鈉化學式NaCN(N元素-3價),白色結晶顆粒,劇毒,易溶于水
(1)NaCN用雙氧水處理后,產生一種酸式鹽和一種能使濕潤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某化學興趣小組實驗室制備硫代硫酸鈉(Na2S2O3),并檢測用硫代硫酸鈉溶液處理后的氰化鈉廢水能否達標排放。
【實驗一】實驗室通過下圖裝置制備Na2S2O3。
①a裝置中盛濃硫酸的儀器名稱是_______________;
b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②c裝置中的產物有Na2S2O3和CO2等,d裝置中的溶質有NaOH、Na2CO3,還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實驗結束后,在e處最好連接盛_________(選填“NaOH溶液”、“水”、“CCl4”中任一種)的注射器,再關閉K2打開K1,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二】測定用硫代硫酸鈉溶液處理后的廢水中氰化鈉的含量。
已知:
① 廢水中氰化鈉的最高排放標準為0.50 mg/L。
② Ag++2CN- = [ Ag (CN)2]-, Ag++I- = AgI↓, AgI呈黃色,且CN-優先與Ag+反應。
實驗如下:
取25.00 mL處理后的氰化鈉廢水于錐形瓶中,并滴加幾滴KI溶液作指示劑,用1.000 ×10-4 mol/L的標準AgNO3溶液滴定,消耗AgNO3溶液的體積為2.50 mL。
④滴定終點的判斷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處理后的廢水中氰化鈉的含量為__________mg/L,_______(選填“能”、“不能”)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福建省漳州市八校高三上學期期末聯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敘述Ⅰ和Ⅱ均正確并且有因果關系的是( )
選項 | 敘述Ⅰ | 敘述Ⅱ |
A | Fe3+有氧化性 | 用KSCN溶液可以鑒別Fe3+ |
B | 濃硫酸有腐蝕性 | 常溫下濃硫酸不能用鐵罐盛裝 |
C | Cl2是非金屬單質 | Cl2能使濕潤的有色布條褪色 |
D | 熔融狀態的Al2O3中有自由移動的Al3+和O2- | 電解熔融狀態的Al2O3制備Al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廣東省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簡答題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CO2的捕集利用技術成為研究的重點。
完成下列填空:
(1)目前國際空間站處理CO2的一個重要方法是將CO2還原,所涉及的反應方程式為:
CO2(g)+4H2(g)CH4(g)+2H2O(g)
已知H2的體積分數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
若溫度從300℃升至400℃,重新達到平衡,判斷下列表格中各物理量的變化。(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v正 | v逆 | 平衡常數K | 轉化率α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2)相同溫度時,上述反應在不同起始濃度下分別達到平衡,各物質的平衡濃度如下表:
c(CO2)/mol·L-1 | c(H2)/mol·L-1 | c(CH4)/mol·L-1 | c(H2O)/mol·L-1 | |
平衡Ⅰ | a | b | c | d |
平衡Ⅱ | m | n | x | y |
a、b、c、d與m、n、x、y之間的關系式為_________。
(3)碳酸:H2CO3,Ki1=4.3×10-7,Ki2=5.6×10-11
草酸:H2C2O4,Ki1=5.9×10-2,Ki2=6.4×10-5
求0.1 mol/L Na2CO3溶液的pH___________0.1 mol/L Na2C2O4溶液的pH。(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等濃度廣東草酸溶液和碳酸溶液中,氫離子濃度較大的是___________。
若將等濃度的草酸溶液和碳酸溶液等體積混合,溶液中各種離子濃度大小的順序正確的是_____。(選填編號)
a.c(H+)>c(HC2O4-)>c(HCO3-)>c(CO32-) b.c(HCO3-)>c(HC2O4-)>c(C2O42-)>c(CO32-)
c.c(H+)>c(HC2O4-)>c(C2O42-)>c(CO32-) d.c(H2CO3) >c(HCO3-)>c(HC2O4-)>c(CO32-)
(4)人體血液中的碳酸和碳酸氫鹽存在平衡:H++ HCO3- H2CO3,當有少量酸性或堿性物質進入血液中時,血液的pH變化不大,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上述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山東省高二下學期開學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體積相同的甲、乙兩個容器中,分別都充有等物質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溫度下發生反應:2SO2+ O22SO3,并達到平衡。在這過程中,甲容器保持體積不變,乙容器保持壓強不變,若甲容器中SO2的轉化率為p%,則乙容器中SO2的轉化率
A. 等于p% B. 大于p% C. 小于p% D. 無法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湖北省宜昌市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合成氨技術的創立開辟了人工固氮的重要途徑,其研究來自正確的理論指
導,合成氨反應的平衡常數K值和溫度的關系如下:
溫 度(℃) | 360 | 440 | 520 |
K值 | 0.036 | 0.010 | 0.0038 |
(1)①由上表數據可知該反應為_____ (填放熱,吸熱,無法確定 )反應。
②下列措施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是__________。(填序號)
a.增大壓強有利于合成氨
b.使用合適的催化劑有利于快速生成氨
c.生產中需要升高溫度至500ºC左右
d.需要使用過量的N2,提高H2轉化率
(2)0.2mol氨氣溶于水后再與含有0.2mol硫酸的溶液反應放熱QkJ,請你用熱化學方程式表示其反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溫時,將amol氨氣溶于水后,再通入bmol氯化氫,溶液體積為1L,且c(NH4+)=c(Cl?),則一水合氨的電離平衡常數Kb=______________。(用ab表示)
(4)原料氣H2可通過反應 CH4(g) + H2O (g)CO(g) + 3H2(g) 獲取,已知該反應中,當初始混合氣中的
恒定時,溫度、壓強對平衡混合氣CH4含量的影響如下圖所示:
①圖中,兩條曲線表示壓強的關系是:P1_______________P2(填“>”、“=”或“<”)。
②其它條件一定,升高溫度,氫氣的產率會__________。(填“增大”,“減小”減小,“不變”不變)
(5)原料氣H2還可通過反應CO(g) + H2O(g) CO2 (g) + H2(g) 獲取。
①T ℃時,向容積固定為5L的容器中充入1 mol水蒸氣和1 mol CO,反應達平衡后,測得CO的濃度為0.08 mol·L-1,該溫度下反應的平衡常數K值為______________。
②保持溫度仍為T ℃,容積體積為5L,改變水蒸氣和CO的初始物質的量之比,充入容器進行反應,下列描述能夠說明體系處于平衡狀態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號)。
a.容器內壓強不隨時間改變
b.混合氣體的密度不隨時間改變
c.單位時間內生成a mol CO2的同時消耗a mol H2
d.混合氣中n(CO) : n(H2O) : n(CO2) : n(H2) = 1 : 16 : 6 : 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甘肅省天水市高二下學期開學考試(寒假作業檢測)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下列各組中的兩種有機物,可能是(A)相同的物質(B)同系物(C)同分異構體等,請判斷它們之間的關系(用A、B、C填空)
(1)2-甲基丁烷和丁烷 ________________
(2)正戊烷和2,2-二甲基丙烷___________________
(3)間二甲苯和乙苯_____________________
(4)1-已烯和環已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