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用含少量鐵的廢銅渣為原料生產膽礬,由制備流程可知,Fe與稀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鐵,Cu與硝酸、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同時生成c為NO,浸出液中含鐵離子、銅離子,加試劑b為CuO或氫氧化銅等調節pH,促進鐵離子水解轉化為沉淀,過濾得到濾渣為Fe(OH)3,濾液含硫酸銅,蒸發濃縮、冷卻結晶得到硫酸銅晶體,以此來解答.
解答 解:(1)由于硫酸的存在,且酸過量,硝酸全起氧化劑作用,酸為稀溶液,生成硫酸銅、NO、水,反應方程式為3Cu+2HNO3+3H2SO4=3CuSO4+2NO↑+4H2O,
故答案為:3Cu+2HNO3+3H2SO4=3CuSO4+2NO↑+4H2O;
(2)用硫氰化鉀檢驗鐵離子的存在,鐵離子遇硫氰化鉀顯紅色,具體操作為:取試樣少許放入試管中,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顯紅色,則Fe3+未除凈,否則Fe3+除凈,故答案為:取試樣少許放入試管中,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顯紅色,則Fe3+未除凈,否則Fe3+除凈;
(3)由工藝流程圖轉化關系可知,浸出液中漿調節pH值后,鐵離子轉化為Fe(OH)3沉淀析出,濾渣c的主要成分為Fe(OH)3,故答案為:Fe(OH)3;
(4)二氧化氮和水反應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反應的化學方程式3NO2+H2O=2HNO3+NO,故答案為:3NO2+H2O=2HNO3+NO;
(5)硫酸銅受熱分解生成CuO、SO2氣體、SO3氣體和O2氣體,反應物為CuSO4,生成物為CuO、SO2、SO3、O2,由原子、電子守恒可知反應為3CuSO4$\frac{\underline{\;\;△\;\;}}{\;}$3CuO+SO3↑+2SO2↑+O2↑;
圖2所示的實驗裝置分別測定生成的SO2氣體、SO3氣體的質量和O2氣體的體積,SO3氣體可溶解于濃硫酸中,采用98.3%的濃硫酸吸收SO3氣體,SO2氣體用堿液吸收,氧氣用排水法測量,混合氣體通過飽和亞硫酸氫鈉溶液,三氧化硫被吸收生成硫酸,和碳酸氫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硫,沒法確定三氧化硫的質量,故應先讓混合氣體通過濃硫酸的裝置,三氧化硫被吸收,增重即為三氧化硫的質量,再通過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增重即為二氧化硫的質量,最后用排水法測量氧氣的體積,
故答案為:3CuSO4$\frac{\underline{\;\;△\;\;}}{\;}$3CuO+SO3↑+2SO2↑+O2↑;混合氣體通過飽和碳酸氫鈉溶液,三氧化硫被吸收生成硫酸,和碳酸氫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硫,沒法確定三氧化硫的質量,去掉盛飽和亞硫酸氫鈉的裝置即可.
點評 本題考查物質的制備實驗,為高頻考點,把握制備流程、發生的反應、混合物分離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實驗能力的考查,注意(5)為解答的難點,題目難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加鹽酸有藍色溶液生成,說明固體甲中一定含有氧化銅 | |
B. | 步驟①所得濾渣中肯定含有單質銅 | |
C. | 固體甲中若存在Cu2O,也可能有Cu2S | |
D. | 固體甲中,CuS和Cu2S不能同時存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第一電離能 | 電負性 | 穩定性 | 酸性 |
N>O | C<N | H2S<H2O | H2SO4<HClO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CH3COOH | B. | HNO3 | C. | CH3CH2OH | D. | NaO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2.24b L | B. | $\frac{c-a}{71}$×22.4L | C. | $\frac{c-a}{17}$×22.4L | D. | $\frac{a-c}{35.5}$×22.4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