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NH4Al(SO4)2是食品加工中最為快捷的食品添加劑,用于焙烤食品;NH4HSO4在分析試劑、醫藥、電子工業中用途廣泛。請回答下列問題:
(1)NH4Al(SO4)2可作凈水劑,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用必要的化學用語和相關文字說明)。
(2)相同條件下,0.1 mol·L-1 NH4Al(SO4)2溶液中的c(NH4+)________(填“等于”“大于”或“小于”)0.1 mol·L-1 NH4HSO4溶液中的c(NH4+)。
(3)濃度均為0.1 mol·L-1的幾種電解質溶液的pH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
①其中符合0.1 mol·L-1 NH4Al(SO4)2溶液的pH隨溫度變化的曲線是________,導致pH隨溫度變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0 ℃時,0.1 mol·L-1 NH4Al(SO4)2溶液中2c(SO42-)-c(NH4+)-3c(Al3+)=____________。
(4)室溫時,向100 mL 0.1 mol·L-1 NH4HSO4溶液中滴加0.1 mol·L-1 NaOH溶液,溶液pH與NaOH溶液體積的關系如圖所示:
試分析圖中a、b、c、d四個點,水的電離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點;在b點,溶液中各離子濃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難溶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25℃,某NH4Al(SO4)2溶液里c(Al3+)=0.1molL﹣1,使Al3+開始沉淀的pH為________。(25℃時,Al(OH)3的Ksp=1×10-34)
【答案】 Al3+ + 3H2O Al(OH)3(膠體) + 3H+,Al(OH)3膠體吸附懸浮顆粒使其沉降,從而達到凈水目的 小于 I NH4Al(SO4)2水解使溶液呈酸性,升高溫度使NH4+、Al3+水解程度增大,pH減小 10-3 mol·L-1 或(10-3 - 10-11)mol·L-1 a c(Na+)>c(SO42-)>c(NH4+)>c(OH-)=c(H+) 3
【解析】(1) Al3+ 為弱堿的陽離子,水解生成Al(OH)3膠體,Al3+ + 3H2O Al(OH)3(膠體) + 3H+,膠體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可除去顆粒狀雜質,使水達到凈化的目的;
(2) 在NH4Al(SO4)2溶液中,NH4+和Al3+ 都是弱堿的陽離子,水解呈酸性,所以Al3+ 的水解對NH4+的水解起抑制作用,但抑制程度不大,而在NH4HSO4溶液中,完全電離出來的H+濃度很大,對NH4+的水解抑制程度很大,所以前者的c(NH4+)小于后者的c(NH4+);
(3) ① NH4Al(SO4)2在溶液中因水解使溶液呈酸性,即pH<7, 又水解是吸熱反應,隨著溫度的升高,水解程度增大,生成的c(H+)增大,pH減小,因此曲線I是正確的;② 20 ℃ 時,NH4Al(SO4)2溶液的pH=3, 即c(H+)=1.0×10-3 mol·L-1,溶液中存在的電荷守恒為2c(SO42-) +c(OH-)=c(NH4+) +3c(Al3+)+ c(H+),則2c(SO42-)-c(NH4+)-3c(Al3+)= c(H+)- c(OH-)= 1.0×10-3 mol·L-1—1.0×10-11 mol·L-1=1.0×10-3 mol·L-1;
(4) NH4HSO4完全電離產生的H+抑制水的電離,使水的電離程度減小,NH4+的水解促進水的電離,使水的電離程度增大,但水解程度很小,所以H+抑制水的電離是主要的,此時水的電離程度很小,隨著NaOH的加入,當H+被完全中和后,NH4+的水解促進水的電離起主要作用,溶液呈弱酸性,水的電離程度最大,即圖象中的a點水的電離程度最大;在b點pH=7,即c(H+)=c(OH-)1.0×10-7 mol·L-1,溶液呈中性,此時溶液中發生的反應為2NH4HSO4 +2NaOH= (NH4)2SO4+Na2SO4+ H2O和極少量的(NH4)2SO4+2NaOH= Na2SO4+ NH3·H2O,因此溶液中c(Na2SO4)> c[(NH4)2SO4],則有c(Na+)>c(SO42-)> c(NH4+) >c(OH-) =c(H+)。
(5)已知25℃ Al(OH)3的Ksp=1×10-34,當c(Al3+)=0.1 molL﹣1時,要使Al3+開始沉淀則c(OH-)= =
=1×10-11 molL﹣1,求得pH=3。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面的排序錯誤的是( 。
A. 晶體熔點由高到低:MgO>H2O>NH3
B. 熔點由高到低:金剛石>生鐵>純鐵>鈉
C. 硬度由大到。航饎偸咎蓟瑁揪w硅
D. 晶格能由大到小:NaF>NaCl>NaBr>Na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石油、沼氣、天然氣、植物油都屬于可再生能源
B. 應用蓋斯定律,可計算某些難以直接測量的反應的焓變
C. 水蒸氣變為液態水時放出的能量就是該變化的反應熱
D. 同溫同壓下,H2(g)+Cl2(g) 2HCl(g)在光照和點燃條件下的ΔH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各表述正確的是( )
A. 圖①表示在恒容容器中MgSO4(s) + CO(g)MgO(s) + CO2(g) + SO2(g),橫坐標代表硫酸鎂的質量,縱坐標可代表CO的轉化率
B. 圖②表示其他條件一定時,反應A(g)+3B(g)2C(g)的反應速率隨溫度變化的圖像,正反應ΔH>0
C. 圖③對應的反應一定是非等體積反應加壓后平衡移動的變化情況
D. 恒壓密閉容器中加入一定量A、B,發生反應A(g)+3B(g)2C(g),圖④表示反應過程中不斷升高溫度,產物C物質的量變化規律,則正反應方向吸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儲氫材料是當前新能源領域研究的一類熱門材料。在一定條件下,以Cu-Zn原電池作電源,利用圖所示裝置可實現有機物的儲氫,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在Cu-Zn原電池裝置工作時,鹽橋內的Cl-向銅電極一端移動
B.電極C為陽極,在電極D上發生還原反應
C.氣體X的主要成分是H2
D.H+透過高分子膜從右室進入左室,在電極C上發生還原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各組物質,按化合物、單質、混合物順序排列的是( 。
A.燒堿、液態氧、碘酒
B.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C.干冰、鐵、氯化氫
D.空氣、氮氣、膽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Ⅰ.高鐵酸鉀(K2FeO4)是一種新型、高效、多功能綠色環保水處理劑,比Cl2、O2、ClO2、KMnO4氧化性更強,無二次污染,工業上是先制得高鐵酸鈉,然后在低溫下,向高鐵酸鈉溶液中加入KOH至飽和,使高鐵酸鉀析出。
(1)干法制備高鐵酸鉀的主要反應為:2FeSO4+ 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該反應中過氧化鈉(Na2O2)中氧元素化合價為______,氧化產物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學式)。
(2)濕法制備高鐵酸鉀(K2FeO4)的反應體系中有六種粒子:Fe(OH)3、ClO-、OH-、FeO42—、Cl-、H2O。
①堿性條件下,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物質的量的比為3:2發生反應,寫出并配平濕法制高鐵酸鉀的離子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生成1 mol FeO42—轉移________mol電子;若反應過程中轉移了0.3 mol電子,則還原產物的物質的量為________mol。
Ⅱ.已知:2Fe3++2I-=2Fe2++I2 ,2Fe2++Br2=2Fe3++2Br-。
(1)含有1 mol FeI2和2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2 mol Cl2,此時被氧化的離子是________。
(2)若向含a mol FeI2和b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c mol Cl2,當I-、Fe2+、Br-完全被氧化時,c為__________________(用含a、b的代數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在實驗室進行鐵鹽與亞鐵鹽相互轉化實驗。
實驗I:將Fe3+轉化為Fe2+
(1)Fe3+與Cu粉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白色沉淀產生的原因,請填寫實驗方案:
實驗方案 | 現象 | 結論 |
步驟1:取4mL____mol/LCuSO4溶液,向其中滴加3滴0.1mol/LKSCN溶液 | 產生白色沉淀 | CuSO4溶液與KSCN溶液 反應產生了白色沉淀 |
取______________ | 無明顯現象 |
查閱資料:
已知:①SCN-的化學性質與I-相似 ②2Cu2++4I-=2CuI↓+I2
Cu2+與SCN-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II:將Fe2+轉化為Fe3+
實驗方案 | 現象 |
向3mL0.lmol/LFeSO4溶液中加入1mL 稀硝酸 | 溶液變為棕色,放置一段時間后, 棕色消失,溶液變為黃色 |
探究上述現象出現的原因:
查閱資料:Fe2++NOFe(NO)2+(棕色)
(3)用離子方程式解釋NO產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從化學反應速率與限度的角度對體系中存在的反應進行分析:
反應I:Fe2++與HNO3反應; 反應II:Fe2+與NO反應
①依據實驗現象,可推知反應I的速率比反應II_____(填“快”或“慢”)。
②反應I是一個不可逆反應,設計實驗方案加以證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請用化學平衡移動原理解釋溶液由棕色變為黃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