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同一化學反應的同一時間段內,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物質的量之比等于其計量數之比,以此判斷計量數關系;
(2)壓強對化學反應前后氣體體積不變的可逆反應的平衡狀態無影響,說明該反應前后氣體體積不變;
(3)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方向移動,開始反應時,A、B的物質的量減少,C、D的物質的量增加,所以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升高溫度,反應一段時間后,測知這四種物質的物質的量相等,說明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解答 解:(1)同一化學反應的同一時間段內,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物質的量之比等于其計量數之比,所以a:b:c:d=n mol:n/2mol:3n/2mol:n mol=2:1:3:2,所以a、b、c、d分別為2、1、3、2,
故答案為:2;1;3;2.
(2)壓強對化學反應前后氣體體積不變的可逆反應的平衡狀態無影響,根據題意知,該反應前后氣體體積不變,
反應2A+B?3 C+2D中,已知生成物C是固體,要使反應前后氣體體積不變即計量數不變,那么只能是A、D是氣體,B是液體或固體,
故答案為:氣體;固體或液體;氣體;
(3)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方向移動;根據題意知,開始反應時,A、B的物質的量減少,C、D的物質的量增加,所以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升高溫度,反應一段時間后,測知這四種物質的物質的量相等,說明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所以正反應是放熱反應,
故答案為:放.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平衡的計算,為高頻考點,側重于學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計量數的關系,把握溫度、壓強對平衡移動的影響,難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H1-△H2<0 | |
B. | 反應②為放熱反應 | |
C. | 3CH3OCH3(g)=2CH3CH=CH2(g)+3H2O(g)△H=-103.0 kJ•mol-1 | |
D. | 3CO(g)+6H2(g)=CH3CH=CH2(g)+3H2O(g)△H=-301.3kJ•mol-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0.2mol•L-1 | B. | 0.15mol•L-1 | C. | 0.04mol•L-1 | D. | 0.4mol•L-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 如圖反應達到平衡后,升高溫度,平衡向生成氨氣的方向移動 | |
B. | ![]() 如圖表示鎂條放入鹽酸中生成氫氣的速率受溫度和濃度的影響 | |
C. | ![]() 如圖表示向Ca(HCO3)2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所得沉淀的質量變化 | |
D. | ![]() 如圖表示向氨水中通入HCl氣體,溶液的導電能力變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若正反應是吸熱反應,則A為氣態 | |
B. | 若正反應是放熱反應,則A為氣態 | |
C. | 改變壓強對平衡的移動無影響 | |
D. | 在平衡體系中加入少量C,則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t/s | 0 | 50 | 150 | 250 | 350 |
總壓強p/100kPa | 100 | 116 | 119 | 120 | 12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選項 | 目的 | 分離方法 |
A | 除去銅器表面的銅綠[Cu2(OH)2CO3] | 用鹽酸浸泡,再用清水沖洗 |
B | 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 | 加生石灰,再蒸餾 |
C | 除去氯化鐵中含有少量氯化亞鐵雜質 | 加入溴水 |
D | 除去NaCl固體中的NH4Cl | 加熱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② | B. | ①③ | C. | ②③ | D. | ②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