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①根據鑒別溶液和膠體的最簡單的方法是丁達爾現象,膠體具有丁達爾現象,而溶液不具有,以此來解答;
②銅與氯化鐵反應生成氯化銅、氯化亞鐵;
③FeCl3溶液與銅反應:2Fe3++Cu═2Fe2++Cu2+; 滴入KSCN溶液呈紅色,存在三價鐵離子,沉淀21.525g是氯化銀,物質的量是0.15mol;③檢驗的Fe2+方法;
④Fe2+具有還原性,可被氧化生成Fe3+.
解答 解:①因FeCl3溶液是溶液,無丁達爾現象,而Fe(OH)3膠體是膠體,有丁達爾現象,所以鑒別FeCl3溶液和Fe(OH)3膠體中最簡單有效的是觀察是否產生了丁達爾現象(效應),
故答案為:用平行光照射兩種分散系(或丁達爾現象);
②銅與氯化鐵反應生成氯化銅、氯化亞鐵,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u+2Fe3+=Cu2++2Fe2+,
故答案為:2Fe3++Cu=2Fe2++Cu2+;
③FeCl3溶液與銅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2Fe3++Cu═2Fe2++Cu2+;由于滴入KSCN溶液呈紅色,證明溶液中Fe3+有剩余,溶液中含有的金屬陽離子是:Fe3+Fe2+Cu2+,沉淀21.525g是氯化銀,物質的量是0.15mol,溶液中c(Cl-)=$\frac{0.15mol}{0.05L}$=3.0mol/L;
故答案為:Fe3+、Fe2+、Cu2+; 3;
④A.觀察溶液是否呈淺綠色,不能證明,故A錯誤;
B.向試管中加入試液,滴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若褪色,證明含有Fe2+;故B正確;
C.試管中加入試液,滴入氯水,再滴入KSCN溶液,若顯血紅色,證明原溶液中含有Fe2+,應該是先加入硫氰化鉀,不變色,再加入氯水,若顯示紅色,證明有亞鐵離子,故C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 本題考查了鐵及其化合物的性質,為高頻考點,涉及的內容較多,注意分析題中提供的信息,側重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實驗能力和計算能力,本題難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未達恒重即停止實驗 | B. | 加熱時有晶體濺出 | ||
C. | 黏在玻璃棒上固體刮入坩堝 | D. | 固體加熱至淡藍色即停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標準狀況下,任何氣體的摩爾體積都是22.4L | |
B. | 11.2LCO2中含11NA個電子 | |
C. | 標況下,NA個水分子所占的體積約為22.4L | |
D. | 4℃時,18mL水和32gO2所含分子數均為1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將pH試紙放入某溶液中,顯色后和標準比色卡對比以測定該溶液的pH | |
B. | 過濾操作時,漏斗下部的尖嘴要緊靠燒杯的內壁 | |
C. | 某溶液加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說明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 |
D. | 向溶液中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紅色,說明原溶液中一定含Fe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制備Al(OH)3懸濁液:向1mol•L-1AlCl3溶液中滴加過量的6mol•L-1氨水 | |
B. | 提純含有少量苯酚的苯:向含有少量苯酚的苯中加入適量濃溴水,過濾 | |
C. | 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取少量待檢驗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觀察實驗現象 | |
D. | 探究催化劑對H2O2分解速率的影響:在相同條件下,向一支試管中加入2mL5%H2O2和1mLH2O,向另一支試管中加入2mL5%H2O2和1mLFeCl3溶液,觀察并比較實驗現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