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道爾頓創立了近現代原子論;湯姆生提出的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盧瑟福提出了原子結構的行星模型;丹麥物理學家波爾(盧瑟福的學生)引入量子論觀點,提出電子在一定軌道上運動的原子結構模型,結合圖中原子結構模型圖例解答;
(2)原子結構的演變過程表明人類對某一事物的認識是無止境的,科學技術的進步,推動了原子學說的發展,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將會得到補充和完善.
解答 解:(1)1808年,英國科學家道爾頓提出了原子論,他認為物質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原子是一個實心球體,不可再分割,創立了近現代原子論(連線:道爾頓----③);1897年,英國科學家湯姆生發現原子中存在電子.1904年湯姆生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連線:湯姆生----②),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提出了原子結構的行星模型(連線:盧瑟福----④),1913年丹麥物理學家波爾(盧瑟福的學生)引入量子論觀點,提出電子在一定軌道上運動的原子結構模型(連線:玻爾----①);
原子結構發展階段的歷史順序是:A、C、B、D,
故答案為:;A、C、B、D;
(2)A.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的過程為:道爾頓原子模型→湯姆生原子模型→盧瑟福原子模型→玻爾原子模型→量子力學模型,人類對某一事物的認識是無止境的,是發展變化的,故A正確;
B.現代原子結構會再發展,故B錯誤;
C.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同其他科學事實一樣經歷了一個不斷探索,不斷深化的過程科學技術的進步,推動了原子學說的發展,故C正確;
D.從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的過程可看出:科學理論的發展過程中的不完善現象在許多科學領域都存在,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將會得到補充和完善,故D正確;
故答案為:A、C、D;
點評 本題考查原子結構認知的化學史,注意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的過程,熟記各階段科學家做出的貢獻是解題關鍵,題目難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醇在Cu或Ag的催化作用下都可以氧化 | |
B. | 乙醇的分子間脫水反應屬于取代反應 | |
C. | 醇都可以在濃H2SO4作用下以及170℃時發生消去反應 | |
D. | 一元飽和脂肪醇的化學式都可以用通式CnH2n+2O2表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裝置漏氣 | |
B. | 鎂帶稱量后擦去表面氧化膜 | |
C. | 測定時氫氣的實際溫度高于記錄溫度數值 | |
D. | 鎂帶中含有不溶于酸的雜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主族 周期 | IA | IIA | IIIA | IVA | VA | VIA | VIIA |
1 | ① | ||||||
2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
3 | ⑦ | ⑧ | ⑨ | 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44g/mol | B. | 78g/mol | C. | 106g/mol | D. | 88g/mo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