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由制備流程可知,鋁、鐵和銅的合金中只有金屬Al可以和NaOH溶液反應生成溶液A為偏鋁酸鈉,固體B是金屬Fe和金屬Cu,A中通入過量的二氧化碳可以得到C為氫氧化鋁沉淀和D為碳酸氫鈉溶液,C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溶液;金屬Fe可以和硫酸之間發生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但是金屬Cu和稀硫酸之間不反應,硫酸亞鐵溶液蒸發濃縮、冷卻結晶可以獲得綠礬晶體,金屬Cu可以獲得膽礬晶體,結合圖3可知,①③中產生有毒氣體,只有②發生2Cu+O2+2H2SO4=2CuSO4+2H2O,途徑②最佳,以此來解答.
解答 解:(1)步驟Ⅰ加過量的氫氧化鈉,金屬鋁和氫氧化鈉反應,金屬鋁溶解其中生成偏鋁酸鈉溶液,離子反應為2Al+2OH-+2H2O=2AlO2-+3H2↑,
故答案為:2Al+2OH-+2H2O=2AlO2-+3H2↑;
(2)金屬鐵和金屬銅不與氫氧化鈉反應,金屬銅和稀硫酸之間不反應,但是金屬鐵可以和稀硫酸之間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進而制的綠礬晶體,所以試劑X為稀硫酸;步驟Ⅰ、Ⅱ、Ⅲ均是固體和液體的分離操作,應該是過濾,
故答案為:稀硫酸;過濾;
(3)進行步驟Ⅱ時,該小組用如圖2所示裝置及試劑將制得的CO2氣體通入溶液A中.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燒杯中產生的白色沉淀逐漸減少,其原因是二氧化碳氣體中含有從鹽酸中揮發出的氯化氫氣體,氯化氫在水中溶解了部分沉淀氫氧化鋁,發生的反應為Al(OH)3+3H+=Al3++3H2O,為了避免固體C減少,可在制取二氧化碳的收集裝置中增加一個洗去氯化氫的裝置,二氧化碳在飽和碳酸氫鈉中不溶,氯化氫和碳酸氫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所以可在裝置I和Ⅱ之間增加一個盛有飽和碳酸氫鈉溶液的洗氣瓶,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氫,
故答案為:在裝置I和Ⅱ之間增加一個盛有飽和碳酸氫鈉溶液的洗氣瓶;
(4)金屬銅可以和硝酸之間反應生成硝酸銅、一氧化氮和水,即3Cu+2NO3-+8H+=3Cu2++2NO↑+4H2O,銅不能和稀硫酸反應,但是當加熱并通入空氣之后,銅和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銅,然后氧化銅會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不會產生污染大氣的氣體,該過程原料利用率高,所以途徑②最佳,
故答案為:3Cu+2NO3-+8H+=3Cu2++2NO↑+4H2O;②;對環境無污染,耗硫酸少.
點評 本題考查物質的制備實驗,為高頻考點,把握物質的性質、流程中發生的反應及實驗方案的評價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應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混合物分離提純的應用,題目難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氨水應密閉保存,放置于低溫處 | |
B. | 對2HI(g)?H2(g)+I2(g)平衡體系,增大平衡體系的壓強可使氣體顏色變深 | |
C. | 生產硝酸的過程中使用過量空氣以提高氨氣的利用率 | |
D. | 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HBr+HBrO,當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顏色變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方案 | 甲 | 乙 | 丙 | 丁 |
發生裝置 | ![]() | ![]() | ![]() | ![]() |
所選試劑 | NaHSO3固體 | 18.4mol/LH2SO4 | 4mol/LHNO3+NaHSO3 | 70%NaHSO4+K2S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向a試管中先加入濃硫酸,然后邊搖動試管邊慢慢加入乙醇,再加冰醋酸 | |
B. | 試管b中導氣管下端管口不能浸入液面的原因是防止實驗過程中發生倒吸現象 | |
C. | 實驗時加熱試管a的目的是及時將乙酸乙酯蒸出并加快反應速率 | |
D. | 長玻璃導管只有導氣的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加入催化劑,改變了反應的途徑,反應的△H也隨之改變 | |
B. | 反應物總能量小于生成物總能量 | |
C. | 若在原電池中進行,反應放出的熱量不變 | |
D. | 升高溫度,反應速率加快,但反應的△H不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成分 | 質量(g) | 摩爾質量( mol•L -1) |
蔗糖 | 50.00 | 342 |
硫酸鉀 | 0.50 | 174 |
阿司匹林 | 0.35 | 180 |
高錳酸鉀 | 0.50 | 158 |
硝酸銀 | 0.04 | 17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