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下列框圖中的字母分別代表一種常見的物質或其溶液,相互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部分產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去)。已知A、B為氣態單質,F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的單質,E、H、I為氧化物,E為黑色固體,I為紅棕色氣體,M為紅褐色沉淀。
請回答下列問題:(1)B中所含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 周期 族。
(2)A在B中燃燒的現象是 。
(3)D + E → B的反應中,被氧化與被還原的物質的量之比是 。
(4)G + J → M的離子方程式是 。
(5)Y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是 。
(12分)
(1)三 ⅦA(各1分,共2分)
(2)產生蒼白色火焰(2分)
(3)2∶1(2分)
(4)3AlO2-+Fe3++6H2O=3Al(OH)3↓+Fe(OH)3↓(3分)
(5)4Fe(NO3)32Fe2O3+ 12NO2↑+ 3O2↑(3分)
【解析】
試題分析:根據題意可知,F是Al,I是NO2,M是Fe(OH)3,X電解產生三種物質,其中C與Al反應,判斷X是氯化鈉,E、H、I為氧化物,E為黑色固體,A、B是氫氣、氯氣中的一種,二者反應生成D是HCl的溶液可與MnO2反應生成氯氣,所以B是氯氣,A是氫氣,則C是氫氧化鈉,氫氧化鈉溶液與Al反應生成氫氣外還生成偏鋁酸鈉,所以G是偏鋁酸鈉,而M是氫氧化鐵,所以J是含鐵離子的化合物,由于H與D反應生成J,所以J是氯化鐵,I是二氧化氮氣體,與水反應生成硝酸,所以N是硝酸,則Y是硝酸鐵,硝酸鐵分解產生二氧化氮、氧化鐵,還有一種物質是氧氣,所以H是氧化鐵,氧化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J,符合流程圖。根據以上分析:
(1)B中的Cl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VIIA族;
(2)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的現象是產生蒼白色火焰;
(3)在MnO2+4HCl(濃)MnCl2+ Cl2↑+2 H2O中,氧化劑是二氧化錳,還原劑是HCl,其中HCl有1/2作還原劑,所以被氧化與被還原的物質的量之比也是還原劑與氧化劑的物質的量之比是2:1;
(4)偏鋁酸鈉與氯化鐵發生雙水解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氫氧化鋁沉淀,離子方程式為3AlO2-+Fe3++6H2O=3Al(OH)3↓+Fe(OH)3↓;
(5)硝酸鐵受熱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氧化鐵、氧氣,化學方程式為4Fe(NO3)32Fe2O3+ 12NO2↑+ 3O2↑。
考點:考查物質的推斷,根據物質的特征判斷物質的種類,方程式的書寫,原子結構,實驗現象的判斷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屆河南省偃師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的硫酸鐵,可行的辦法是
A.加入鐵粉 B.加入銅粉
C.加入氫氧化鈉溶液 D.滴入KSCN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屆河北省“五個一名校聯盟”高三教學質量監測(一)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離子方程式中,正確的是
A.Na2S2O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2S2O32 -+4H+=SO42 -+3S↓+2H2O
B.醋酸除去水垢:2H++CaCO3=Ca2++ CO2↑+ H2O
C.FeS溶于過量稀硝酸中:FeS + 2H+= Fe2+ + H2↑
D.雙氧水中加入稀硫酸和KI溶液: H2O2+ 2I-+2H+=I2+ 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屆河北省“五個一名校聯盟”高三教學質量監測(一)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膠體的分散質粒子直徑大小介于溶液與濁液之間
B.金屬冶煉通常利用氧化還原反應原理
C.陶瓷、水泥和光導纖維均屬于硅酸鹽材料
D.“煤改氣”、“煤改電”等清潔燃料改造工程有利于減少霧霾天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屆河北正定中學上學期高三第一次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有MgCl2、Al2(SO4)3的混合溶液,向其中不斷加入NaOH溶液,得到的沉淀量與加入的NaOH溶液的關系如下圖所示,則溶液中c(Cl?)與c(SO42?)之比為( )
A.1∶1 B.2∶3 C.3∶2 D.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屆河北正定中學上學期高三第一次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SCR法(選擇性催化還原技術)是一種以NH3作為還原劑,將煙氣中NOx分解
成無害的N2和H2O的干法脫硝技術,反應原理為:①6NO+4NH3=5N2+6H2O;
②6NO2+8NH3=7N2+12H2O;③NO+NO2+2NH3=2N2+3H2O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NOx主要來自于汽車尾氣的排放,是引起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之一
B.N2中π鍵與σ鍵之比為1:2
C.反應③中每生成22.4LN2,轉移電子數1.5NA
D.NH3的沸點比PH3的沸點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屆江西省高三暑期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9分)氧化還原反應在生產、生活中具有廣泛的用途,貫穿古今。
(1)水是人體的重要組成成分,是人體中含量最多的一種物質。而“四種基本反應類型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系”也可用如下圖表達。
試寫出有水參加的符合反應類型Ⅳ的一個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水為________劑
(2)氯化銨常用作焊接。如:在焊接銅器時用氯化銨除去銅器表面的氧化銅以便焊接,其反應為:
CuO+____NH4Cl____Cu+____CuCl2+N2↑+____H2O。
①配平此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
②該反應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名稱),氧化劑是________(填化學式)。
(3)磷酸鈣與焦炭、石英砂混合,在電爐中加熱到1 500 ℃生成白磷,反應為:
2Ca3(PO4)2+6SiO2===6CaSiO3+P4O10, 10C+P4O10===P4+10CO。
每生成1 mol P4時,就有________mol電子發生轉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屆江西省第一學期高三第一次月考化學(A卷)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有難溶于水的粉末狀固體樣品,可能含Al、Fe2O3、Cu2O、SiO2、Fe3O4中的一種或幾種。研究小組通過實驗確定樣品的成分。
查閱資料知:Cu2O + 2H+ = Cu + Cu2+ + H2O;
部分氫氧化物在溶液中沉淀的pH見下表:
物質 | Fe(OH)3 | Fe(OH)2 | Cu(OH)2 |
開始沉淀的pH | 1.8 | 6.3 | 5.2 |
完全沉淀的pH | 3.0 | 8.3 | 6.7 |
注:金屬離子的起始濃度為0.1 mol·L-1 實驗步驟:
Ⅰ.取一定量樣品于燒杯中,加足量NaOH溶液,有氣體產生,過濾得固體A和無色溶液B;
Ⅱ.向B中加入稀硫酸,出現白色沉淀,繼續滴加稀硫酸至過量,白色沉淀完全溶解;
Ⅲ.向A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并微熱,固體完全溶解,得溶液C;
Ⅳ.向C中加入NaClO,調節溶液的pH至4~5,產生紅褐色沉淀,過濾得到藍綠色溶液D;
Ⅴ.向D中加入NaOH,調節溶液的pH到7~8,產生藍色絮狀沉淀。
請回答下列問題。
(1)Ⅰ中產生氣體的離子方程式為 。
(2)由Ⅰ、Ⅱ知,原樣品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質是 。
(3)溶液C中除H+、Cu2+外一定還含有另一種陽離子;為驗證溶液C中存在該陽離子,可選用的試劑及對應的現象是 。
(4)Ⅳ中加NaClO的目的是 。
(5)將Ⅳ中得到的溶液D電解,若電路中有0.1mol電子通過,則理論上陰極質量增重 g。
(6)由上述實驗可以獲得結論:原樣品所有可能的成分組合為組合1: ;組合2:
;……(用化學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