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健康越來越備受人們的關注,下列有關說法中的事或物與其本身的顏色直接相關的是( )
A.綠色旅游 B.綠色食品 C.綠色化學 D.綠礬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物理教研室 題型:013
A.綠色旅游 B.綠色食品 C.綠色化學 D.綠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面請你根據已學過的知識,回答有關化肥的一系列問題:
(1)在農作物生長發育時期,需要量最多的三種礦質元素是什么?它們在植物生命活動中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種復合化肥,含NH4NO3、NH4H2PO4和KCl,其質量比為1∶2∶2。問:
①某農民要配制該復合肥料
②計算該復合肥料中N、P、K的質量分數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上述化肥是以什么形式被吸收的,一般需經過哪兩個步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土壤呈酸性時,現有(NH4)2SO4和NH4NO3兩種化肥,你應施用哪種化肥為適宜,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施用化肥后,由于地面徑流沖刷或隨著雨水流失會造成環境污染,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屆江蘇省南通市海安縣高二學業水平模擬測練習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15分)本題為選做題,包括A、B兩題。選學《化學與生活》模塊的考生答A題,選學《有機化學基礎》模塊的考生答B題,每位考生只可選做1題。若兩題都作答,則以A題計分。
A.《化學與生活》
⑴(3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我們所生存的環境也面臨越來越嚴峻的污染問題,如酸雨的形成、汽車尾氣污染、工業廢氣污染、大量生活垃圾的產生等。
①下列措施不能夠改善環境質量的是 (填字母)。
a.對所有垃圾通過露天焚燒的方式進行處理
b.給汽車排氣管加裝尾氣催化凈化裝置以減少尾氣污染
c.在煤炭中添加生石灰以減少酸雨的發生
②城市空氣質量監測中,不需要監測的指標的是 (填字母)。
a.SO2濃度 b.NOx濃度 c.可吸入顆粒物的含量 d.CO2濃度
③現代人已經進入以“室內污染”為標志的第三個污染階段,以下不屬于室內污染物的是
(填字母)。
a.烹飪時產生的油煙 b.石材緩慢釋放的放射性氣體
c.各種板材中粘合劑釋放的甲醛等 d.天然氣燃燒產生的CO2和水
⑵(6分)化學與新材料開發密切關聯,化學是人類進步的關鍵。
①近日,《中國航空報》透露了一條重大消息,中國在先進高溫合金領域不斷獲得重大成果。可以說,沒有高溫合金,就沒有今天先進的航空發動機。下列物質中不屬于合金的是 (填字母)。
a.硬鋁 b.玻璃鋼 c.不銹鋼 d.黃銅
②新型有機玻璃透光性好,質輕,耐酸、堿,易于加工成型,強度高,安全性好。有機玻璃屬于 (填“合成纖維”、“合成橡膠”或“塑料”)材料。環保型聚乙烯塑料袋可以用于食品包裝,合成該聚合物的反應可表示為 。
③隨著電解工業的發展,鋁制品已經被人類廣泛使用,但是常溫下不可以用鋁制容器盛裝的是 (填字母)。
a.濃氫氧化鈉溶液 b.濃硫酸 c.濃硝酸 d.啤酒
在室外,不能將銅質電線和鋁質電線直接相連接,否則會因發生 腐蝕而形成安全隱患。
⑶(6分)合理膳食,保持營養均衡,合理使用藥物是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
①維生素C能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在氯化鐵溶液中加入維生素C溶液后,溶液由黃色轉變為淺綠色,說明維生素C具有 性。
② (填字母)具有止咳平喘作用,可用于治療支氣管哮喘、鼻粘膜充血引起的鼻塞等。
a.麻黃堿 b.阿司匹林 c.抗酸藥 d.青霉素
③人們每天攝取的熱能中大約有75%來自糖類,淀粉是一種重要的多糖,它在人體內水解的最終產物是 (填分子式)。碘元素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稱,目前,我國通過在食鹽中加入 (填化學式)從而達到補碘的效果。生物制藥中往往涉及到活性蛋白質的提純,可以采用的一種方法是 (填“過濾”、“高溫蒸餾”或“鹽析”)。淀粉、纖維素、油脂、蛋白質中不屬于天然高分子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