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為了制取純凈干燥的氣體A,可用如圖所示裝置,生成A的速度可通過滴入液體B的速度控制,已知A是一種無色、無味、不能使酸堿指示劑變色、不會在空氣中燃燒的氣體,但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1)A是________。(寫化學式)
(2)若C是一種淡黃色固體,則燒瓶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3)若C是一種黑色粉末,則B物質是________(寫化學式),C物質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洗氣瓶(廣口瓶)中裝的試劑D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所制得的氣體用__________________法收集。
【答案】(1)O2 (2) 2Na2O2+2H2O=4NaOH+O2↑ (3)H2O2催化作用
(4)濃硫酸 除去水蒸氣 向上排空氣法
【解析】
試題(1)由信息:A是一種無色、無味、不能使酸堿指示劑變色、不會在空氣中燃燒的氣體,但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可知A為氧氣。(2)若C是一種淡黃色固體,與液體反應能夠制取氧氣,則C為過氧化鈉,B為水,過氧化鈉和水反應方程式為2Na2O2+2H2O=4NaOH+O2↑;(3)若C是一種黑色粉末,與液體不加熱制氧氣,則C為二氧化錳,B為雙氧水,二氧化錳作催化劑;(4)為了制取純凈干燥的氣體A,D中導管長進短出,應該盛裝濃硫酸,除去氧氣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氣,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應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鋁銨礬[NH4Al(SO4)2·12H2O]可用作凈水劑、媒染劑和紙張上漿劑,熱分解可得超細氧化鋁粉。一種用高嶺土礦(主要成分為SiO2、Al2O3,還含少量Fe2O3)為原料制備鋁銨礬的工藝流程如圖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前需將高嶺土礦進行“研磨”,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當“酸溶”時間超過40min時,溶液中的Al2(SO4)3會與SiO2反應生成Al2O3·nSiO2,導致鋁的溶出率降低,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檢驗“除鐵”過程中鐵是否除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和”“時,需控制條件為20℃和pH=2.8,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工廠用at高嶺土礦(含51%Al2O3)制備鋁銨礬,最終得到產品bt,則其產率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摩爾是七個基本物理量之一
B.1mol任何物質都含有6.02×1023個分子
C.1mol氧的質量為32g
D.摩爾質量在數值上等于該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或相對原子質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是由化學反應中舊化學鍵斷裂時吸收的能量與新化學鍵形成時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圖為N2(g)和O2(g)反應生成NO(g)過程中的能量變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N2(g)+O2(g)═2NO(g)△H=+180kJmol﹣1
B.1mol N2(l)和NA個O2(l)反應生成2mol NO(g)時,吸收的能量為180kJ
C.1mol N2(g)和1mol O2(g)具有的總能量小于2mol NO(g)具有的總能量
D.通常情況下,N2(g)和O2(g)混合不能直接生成NO(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雯雯在自學碳酸鈉性質時,查到了以下資料:
① CO2+ Na2CO3+ H2O === 2NaHCO3,CO2通入飽和碳酸鈉溶液會產生白色沉淀,CO2不溶于飽和碳酸氫鈉溶液。
② 碳酸鈉、碳酸氫鈉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
0℃ | 10℃ | 20℃ | 30℃ | |
Na2CO3 | 7.1 | 12.2 | 21.8 | 39.7 |
NaHCO3 | 6.9 | 8.1 | 9.6 | 11.1 |
【進行實驗1】驗證CO2通入飽和碳酸鈉溶液會產生白色沉淀
① 配制碳酸鈉溶液:取100 g 20℃的水,加入35 g碳酸鈉固體,攪拌后,靜置,取上層清液。
② 利用裝置一進行實驗,連續5分鐘向新制得的碳酸鈉溶液中通入CO2。
【發現問題】實驗中,始終沒有看到沉淀現象,原因是什么呢?雯雯進行了以下實驗探究。
【進行實驗2】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① 取100 g 20℃的水,加入35 g碳酸鈉固體,攪拌后,靜置,取上層清液 ② 利用裝置二進行實驗,連續5分鐘向新制得的碳酸鈉溶液中通入CO2 | 沒有出現白色沉淀 |
(1)在0℃~30℃,Na2CO3和NaHCO3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的是 。
(2)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裝置二中飽和碳酸氫鈉溶液的作用是 。
【進行實驗3】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① 取100 g熱開水,加入35 g碳酸鈉固體,完全溶解,再降溫至20℃,取上層清液 ② 利用裝置一和裝置二分別進行實驗,連續3分鐘向新制得的碳酸鈉溶液中通入CO2 | 裝置一和裝置二中的碳酸鈉溶液中均出現白色沉淀 |
(4)雯雯在最初的實驗中沒有看到沉淀現象的原因是 。
(5)CO2通入飽和碳酸鈉溶液會產生白色沉淀的原因是 。
(6)請你依據題中信息,寫出一種能夠區分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固體的實驗方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丙、丁分別為A、B、C、D四種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已知0.1mol·L-1甲、丙、丁溶液的pH與A、C、D的原子序數關系如圖所示(lg2=0.3),且常溫下甲、丙、丁均可與乙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原子半徑:A<B<C<D
B. A、B分別與D形成的化合物均為離子化合物
C. B、C的簡單離子都會影響水的電離平衡
D. 乙在濃氨水中能溶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一定溫度下,向一固定容積的密閉容器中加入1molM和2molN,發生反應:M(g)+2N(g)3Q(g)+2R(s),△H<0,達到平衡時生成了1.8 molQ
(1)若維持容器的體積和溫度不變,反應從逆反應方向開始,Q和R按一定的物質的量作為起始反應物質,達到平衡時Q仍為1.8mol。則R的起始物質的量n(R)應滿足的條件是:n(R)_________mol。
(2)若升高平衡體系溫度,當再次達到平衡后,測得兩次平衡條件下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未發生改變,試解釋形成這種結果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若將容器改為容積可變的容器,在一定溫度和常壓下,建立上述平衡之后,M的物質的量濃度為a mol·L-1,現持續增大壓強。
①當壓強為原來的1.5倍時,平衡時M的物質的量濃度為m mol·L-1,測得m=1.5a;
②當壓強為原來的10倍時,平衡時M的物質的量濃度為n mol·L-1,測得n>10a;
試解釋形成這種結果的可能的原因:
①1.5倍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10倍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據報道,中國的科學家將C60分子組裝在一單層分子膜表面,在﹣268℃時凍結分子的熱振蕩,并利用掃描隧道顯微鏡首次“拍攝”到能清楚分辨碳原子間單、雙鍵的分子圖象.下列化合物分子中一定既含單鍵又含雙鍵的是( )
A.CO2 B.COCl2 C.C2H4O D.H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