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是中學化學實驗室的常見藥品,其性質有①酸性 ②吸水性 ③脫水性 ④強氧化性,請將序號填在相應的橫線上:
(1)鋅和稀H2SO4制H2________;(2)濃硫酸作干燥劑________;
(3)濃硫酸使蔗糖炭化并產生刺激性氣味氣體________;
(4)濃硫酸與銅的反應________;(5)濃硫酸使硫酸銅晶體變白________;
(6)濃硫酸使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先變紅,后來又變黑________。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河北省邯鄲市高一3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據國外有關資料報道,在獨居石(一種共生礦,化學成分為Ce、La、Nb等的磷酸鹽)中,查明有尚未命名的116、124、126號元素。試判斷116號元素應位于周期表的
A. 第六周期第ⅣA族 B. 第七周期第ⅥA族
C. 第七周期第ⅦA族 D. 第八周期第ⅥA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天津市部分區高三質量調查(一)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選項中的氣體能用如圖裝置制備,且所選試劑、干燥劑均正確的是
氣體 | 所用試劑 | 干燥劑 | 裝置(可加熱) | |
A | O2 | 氯酸鉀和二氧化錳 | 無水氯化鈣 | |
B | NH3 | 濃氨水和生石灰 | 堿石灰 | |
C | H2 | 稀硝酸和鋅粒 | 濃硫酸 | |
D | SO2 | 濃鹽酸和亞硫酸鈉 | 堿石灰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河北省邯鄲市高二3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炔烴含有一個三鍵,與H2發生加成后的產物為:則該炔烴可能具有的結構有
A.1種 B.2種 C.3種 D.4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河北省邯鄲市高二3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化學用語正確的是:
A. 羥基的電子式: B. 聚丙烯的結構簡式:
C. 乙烯的結構簡式:CH2CH2 D. 苯甲酸的結構簡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四川省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钚(Pu)是一種放射性元素,是原子能工業的一種重要原料,可作為核燃料和核武器的裂變劑。下列關于Pu-239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與
互為同位素 B.
原子核外有94個電子
C. 原子核中有94個中子 D.
與
為兩種不同核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四川省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 含金屬元素的離子一定是陽離子
B. 應用蒸餾的方法,可以分離沸點相差較大的液體混合物
C. 氯水和過氧化鈉都具有漂白作用,其漂白原理相似
D. 氨能被氧氣氧化,生成一氧化氮,進而氧化成二氧化氮,用來制造硝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蘇省南通市高三高考全真模擬(四)化學 試卷(解析版) 題型:簡答題
以廢舊鉛酸電池中的含鉛廢料(Pb、PbO、PbO2、PbSO4及炭黑等)和H2SO4為原料,制備高純PbO,實現鉛的再生利用。其工作流程如下:
(1)過程Ⅰ中,在Fe2+催化下,Pb和PbO2反應生成PbSO4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
(2)過程Ⅰ中,Fe2+催化過程可表示為:
i:2Fe2++PbO2+4H++SO42-═2Fe3++PbSO4+2H2O
ii:……
①寫出ii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實驗方案可驗證上述催化過程.將實驗方案補充完整。
a.向酸化的FeSO4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幾乎無色,再加入少量PbO2,溶液變紅。
b.____________。
(3)PbO溶解在NaOH溶液中,其溶解度曲線如圖1所示。
①過程Ⅱ的目的是脫硫。濾液1經處理后可在過程Ⅱ中重復使用,其目的是___(選填序號)。
A.減小PbO的損失,提高產品的產率
B.重復利用NaOH,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C.增加Na2SO4濃度,提高脫硫效率
②過程Ⅲ的目的是提純,結合上述溶解度曲線,簡述過程Ⅲ的操作: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有X、Y、Z、W四種元素,它們的原子序數分別為6、10、11、17,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
A. X、W能形成共價化合物 B. Z、W能形成離子化合物
C. Y和Z不能形成化合物 D. Y分子中存在共價鍵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