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瘜W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實驗驗證NH3能還原CuO,并對還原產物進行探究。請回答下列問題:
Ⅰ.驗證NH3能還原CuO
(1)試劑X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將提供的裝置按合理順序連接。g→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裝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證明NH3能還原CuO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探充還原產物的成分
【查閱資料】Cu2O粉末呈紅色,在酸性溶液中不穩定:Cu2O+H2SO4(稀)=Cu+CuSO4+H2O。
【實驗探究】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取10.4g紅色固體于燒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攪拌,靜置 | 若無現象 | ①證明紅色固體為_________。 |
若溶液變藍 | ②證明紅色固體肯定含有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 | |
取上述反應后的混合物過濾、洗滌、干燥、稱重,得固體6.4g | ③經計算,紅色固體的成分及其物質的量__________ |
【答案】 堿石灰 fh→a b→d e→c 吸收尾氣,防止倒吸,隔絕空氣,防止空氣中水蒸氣進入D中 A中黑色粉末變為紅色,D中白色固體變為藍色 銅 氧化亞銅 銅 銅和氧化亞銅各0.05mol
【解析】Ⅰ.(1).氯化銨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氯化鈣、氨氣和水,試劑X需要干燥氨氣且不與氨氣反應,所以為堿石灰;
(2).裝置C生成氨氣后,首先經過E干燥,再通入A中反應,生成的氣體通過D進行檢測,最后以B裝置收集尾氣。所以安裝順序為fh→a b→d e→c ;
(3).由于氨氣在水中溶解度較大,所以氣體收集先將氣體先通入CCL4中再溶于上層的水中,所以B裝置的作用為收集尾氣,防止倒吸,隔絕空氣;
(4).由紅色的銅生成,現象為:A中黑色粉末變為紅色,同時有水生成,D中白色固體變為藍色;
II. ①Cu,因為Cu在常溫下不與稀硫酸反應;
②有CuSO4生成,溶液變藍,則紅色固體中肯定含有Cu2O,不能確定是否含有Cu;
③所得固體為Cu,物質的量為0.1mol;每摩爾Cu2O與酸反應前后質量損失為80g,反應前后質量損失為4g,則0.05mol Cu2O參與反應,則生成Cu的量為0.05mol,所以原固體中Cu2O與Cu的物質的量均為0.05mol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常溫下取金屬鈉、鋁、鐵各1克,加入1mol/L的硫酸V升,要使鋁、鐵反應后放出等量的氫氣,且比鈉反應生成的氫氣少,V的大小范圍是( )
A. V≥ B. V≤
C. V<
D. 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阿克拉酮是合成某種抗癌藥的重要中間體,其結構如圖所示。下列關于阿克拉酮的性質的描述,正確的是
A. 阿克拉酮的分子式為C22H23O8
B. 分子中含有5個手性碳原子
C. 該分子一定條件下能發生取代、氧化、消去反應
D. 1 mol該物質與 NaOH溶液反應,最多可反應3 mol 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1是細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圖,圖2是有活性的細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若圖1表示細胞鮮重,則A、B化合物依次是H2O、蛋白質
B. 若圖2表示組成人體細胞的元素含量,則a、b、c依次是O、C、H
C. 地殼與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a,因此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
D. 若圖1表示細胞完全脫水后化合物的含量,則A化合物具有多樣性,其中含的元素為C、H、O、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汽車尾氣(含有烴類、CO、SO2與NO等物質)是城市空氣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車的排氣管上裝一個“催化轉換器”(用鉑鈀合金作催化劑)。它的特點是使CO與NO反應,生成可參與大氣生態環境循環的無毒氣體,并促使烴類充分燃燒及SO2轉化。
(1)寫出一氧化碳與一氧化氮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
(2)“催化轉換器”的缺點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空氣的酸度,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控制城市空氣污染源的方法可以有_______。
A.開發氫能源 B.使用電動車 C.植樹造林 D.戴上呼吸面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校高一研究性學習小組將造成該市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分為4種:
A.燃燒農作物秸稈
B.燃燒含硫煤
C.粉塵污染
D.機動車尾氣污染
設計的問題是:你認為造成該市空氣污染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并就此調查了該市100名市民和100位環保部門人士,調查結果如下圖所示:
空氣污染原因
圖一 市民的觀點
空氣污染原因
圖二 環保人士的觀點
(1)該市市民認為造成該市空氣污染的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環保人士認為造成該市空氣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2)上述調查結果說明該市市民對______造成的空氣污染認識不足。該原因造成的大氣污染的主要有害成分是___________,空氣中該成分含量較高時,在空氣中的氧氣和水的共同作用下,會形成酸霧,其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物質分類全部正確的是( )
①純堿 ②食鹽水 ③石灰水 ④NaHSO4 ⑤液態氧 ⑥NaOH.
A.鹽﹣﹣①④
B.堿﹣﹣①⑥
C.純凈物﹣﹣③④⑤
D.混合物﹣﹣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確認HCl、H2CO3和H2SiO3的酸性強弱,某學生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一次實驗即可達到目的(不必選其他酸性物質)。請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錐形瓶中裝某可溶性正鹽溶液,分液漏斗所盛試劑應為______。
(2)裝置B所盛試劑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
(3)裝置C所盛試劑是______,C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