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由該裝置圖可知,采用“微熱法”檢驗氣密性;
(2)Cu和稀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銅、NO和水,NO易被氧氣氧化生成二氧化氮;
(3)由發生的反應3Cu+8HNO3=3Cu(NO3)2+2NO↑+4H2O、2NO+O2=2NO2可知,銅片逐漸變小直至消失,溶液中有無色氣泡產生,該氣體在試管上部變為紅棕色,試管中的溶液由無色變為淺藍色;
(4)生成NO可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氮,且二氧化氮易溶于水且與水反應,可導致壓強減小;
(5)松開拇指后NO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2NO+O2=2NO2,而生成NO2,再投入水中時發生反應:3NO2+H2O=2HNO3+NO,導致氣體體積減小,液面上升.
解答 解:(1)由該裝置圖可知,采用“微熱法”檢驗氣密性,步驟為:把導管b的下端浸入水中,用手握住試管a,若b導管口處有氣泡冒出,放手后在導管b中形成一段水柱,則證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故答案為:把導管b的下端浸入水中,用手緊握捂熱試管a,導管中會有氣泡冒出,松手后,水又會回升到導管b中.
(2)Cu和稀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銅、NO和水,NO易被氧氣氧化生成二氧化氮,所以涉及的反應方程式為3Cu+8HNO3=3Cu(NO3)2+2NO↑+4H2O、2NO+O2=2NO2、3NO2+H2O=2HNO3+NO,
故答案為:①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②2NO+O2=2NO2;③3NO2+H2O=2HNO3+NO;
(3)由發生的反應3Cu+8HNO3=3Cu(NO3)2+2NO↑+4H2O、2NO+O2=2NO2可知,銅片逐漸變小直至消失,溶液中有無色氣泡產生,該氣體在試管上部變為紅棕色,試管中的溶液由無色變為淺藍色,反應結束后,銅片全部消耗完,
故答案為:①銅片和稀HNO3反應,有無色氣泡產生,開始緩慢后來加快;②試管上部氣體由無色變為淺棕色,又變為無色;③試管a中的溶液由無色變為淺藍色;④反應結束后,銅片全部消耗完;
(4)在反應開始時,可觀察到導管b中的水面先沿導管b慢慢上升到一定高度,此后又回落,然后有氣泡從管口冒出,原因是由于反應開始時產生的NO和試管a上部空氣中的O2作用生成NO2,而NO2又易溶于水并與水反應,使裝置內氣體的壓強暫時減小,所以導管中的水面會先上升到一定高度,此后又落回.等到試管上部空氣中的O2消耗完以后,NO就會從管口冒出,
故答案為:由于反應開始時產生的NO和試管a上部空氣中的O2作用生成NO2,而NO2又易溶于水并與水反應,使裝置內氣體的壓強暫時減小,所以導管中的水面會先上升到一定高度,此后又落回.等到試管上部空氣中的O2消耗完以后,NO就會從管口冒出;
(5)松開拇指后NO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2NO+O2=2NO2,而生成NO2,再投入水中時發生反應:3NO2+H2O=2HNO3+NO,導致氣體體積減小,液面上升,試管內氣體又變為無色,
故答案為:松開拇指后NO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2NO+O2=2NO2,3NO2+H2O=2HNO3+NO,導致氣體體積減小,液面上升,試管內氣體又變為無色.
點評 本題以硝酸的性質為載體綜合考查性質實驗的設計,為高考常見題型,側重于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實驗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相關物質的性質,明確實驗目的和原理是解答該題的關鍵,注意相關實驗操作方法的注意事項,題目難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在強堿溶液中:Na+、K+、CO32-、NO3- | |
B. | 在pOH=2的溶液中:NH4+、Na+、SO42-、AlO2- | |
C. | 在pH=1的溶液中:K+、Ag+、Mg2+、Fe2+ | |
D. | 水電離出來的c(H+)=1×10-13 mol•L-1的溶液:K+、HCO3-、Br-、Ba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X有多種同素異形體,而Y不存在同素異形體 | |
B. | X、M均能與氯形成由極性鍵構成的XCl4、MCl4分子 | |
C. | W的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可與Z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反應 | |
D. | 離子半徑大小:r(Y2-)>r(W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液氨汽化時要吸收大量的熱,常用作制冷劑 | |
B. | 壓減燃煤、嚴格控車、調整產業是治理霧霾的有效措施 | |
C. | 手機外殼上貼的碳纖維外膜是一種新型的無機非金屬材料 | |
D. | 純堿可用于生產普通玻璃,也可用來治療胃酸過多的病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將乙醛加入含有新制銀氨溶液的試管中,于沸水浴中加熱來制得銀鏡 | |
B. | 稱量12.5gCuSO4•5H2O,配成100mL溶液,得到0.5mol/L的CuSO4溶液 | |
C. | 用圖1裝置檢驗實驗室制得的乙烯中混有SO2和CO2 | |
D. | 利用圖2裝置從氯化鐵溶液中直接蒸發結晶獲得氯化鐵晶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NH4+、Ag+、PO43-、Cl- | B. | Al3+、H+、I-、HCO3- | ||
C. | K+、Na+、NO3-、MnO4- | D. | Al3+、Mg2+、SO42-、N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