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在10 L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如下化學反應:
CO2(g)+H2(g) CO(g)+H2O(g)
其化學平衡常數K和溫度t的關系如下表:
t/℃ | 700 | 800 | 830 | 1000 | 1200 |
K | 0.6 | 0.9 | 1.0 | 1.7 | 2.6 |
請回答:
(1)該反應為____________(填“吸熱”或“放熱”)反應。
(2)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表達式為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說明該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容器中壓強不變 B.混合氣體中 c(CO)不變
C.υ正(H2)=υ逆(H2O) D.c(CO2)=c(CO)
(4)某溫度下,將CO2和H2各0.10 mol充入該容器中,達到平衡后,
測得 c(CO) = 0.0080 mol/L ,則CO2的轉化率為______________。
(5)某溫度下,平衡濃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試判斷此時的溫度為 ___________℃。
【答案】(1)吸熱 (2)(3)bc (4)80% (5)830
【解析】
試題(1)影響化學平衡常數的外界因素為溫度,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的方向移動。由表可知:升高溫度,化學平衡常數增大,說明化學平衡正向移動,因此正反應方向吸熱,(2)化學平衡常數等于生成物的濃度冪之積除以反應物的濃度冪之積,則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表達式為K =;(3)a.該反應是一個反應前后體積不變的反應,容器內氣體物質的量和壓強不隨反應的進行而變化,容器中壓強不變不能說明該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錯誤;b.化學平衡時,各組分的濃度不隨時間的改變而改變,混合氣體中 c(CO)不變,反應已達平衡狀態,正確;c.化學平衡狀態的標志是v正=v逆,所以υ正(H2)=υ逆(H2O)表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正確;D、化學平衡時,各組分的濃度不隨時間的改變而改變,但各物質的濃度不一定相等,c(CO2)=c(CO)時,不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錯誤,選bc;(4)某溫度下,將CO2和H2各0.10 mol充入該容器中,達到平衡后,測得 c(CO) =" 0.0080" mol﹒L-1 ,CO的物質的量為0.085mol,根據反應方程式知參加反應的CO2的物質的量為0.085mol,則CO2的轉化率為85%;(5)平衡濃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平衡常數等于1,根據表中數據判斷溫度是830℃。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3mol H2與1 molN2混合反應生成NH3,轉移電子的數目小于6×6.02×1023
B. 反應4Fe(s)+3O2(g)=2Fe2O3(s)常溫下可自發進行,該反應為吸熱反應
C. 氫氧燃料電池放電時化學能全部轉化為電能
D. 在酶催化淀粉水解反應中,溫度越高淀粉水解速率越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研究化學反應是為了更好的利用化學反應。回答下列問題:
(1)在①置換反應 ②化合反應 ③分解反應 ④復分解反應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中,一定屬于氧化還原反應的是____(填標號)。
(2)在下列反應中:K2Cr2O7+14HCl==2KCl+2CrCl3+3Cl2↑+7H2O,___是氧化劑,___元素被氧化,___是還原產物,___是氧化產物。用雙線橋標明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____。
K2Cr2O7+14HCl=2KCl+2CrCl3+3Cl2↑+7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64 g SO2含有氧原子數為1NA
B. 物質的量濃度為0.5 mol·L-1的MgCl2溶液,含有Cl-數為1 NA
C. 標準狀況下,22.4 L H2O的分子數為1NA
D. 常溫常壓下,14 g N2含有分子數為0.5 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應對全球石油資源口益緊缺。提高煤的利用效率,我國開發了煤制烴技術,并進入工業化試驗階段。
(1)煤氣化制合成氣(CO和H2):C(s)+H2O(g)=CO(g)+H2(g) ΔH=+131.3kJ/mol該反應在高溫下能自發進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
(2)由合成氣制甲醇:合成氣CO和H2在一定條件下能發生如下反應:
主反應I.CO(g)+2H2(g)CH3OH(g)
反應II.CO(g)+H2(g)C(s)+H2O(g)
①在容積均為VL的甲、乙、丙三個密閉容器中分別充入amolCO和2 amolH2,三個容器的反應溫度分別為T1、T2、T3(T1<T2<T3)且恒定不變,若只發生反應I,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實驗測得反應均進行到tmin時CO的體積分數如圖所示,此時三個容器中一定處于化學平衡狀態的是_____(填“T1”、“T2”或“T3”):該溫度下的化學平衡常數為_____(用a、V表示)。
②為減弱副反應的發生,下列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______。
A.反應前加入少量的水蒸氣 B.增壓
C.降低反應溫度 D.使用合適催化劑,提高甲醇的選擇性
(3)由甲醇制烯烴
主反應:i.2CH3OHC2H4+2H2O
ii.3CH3OHC3H6+3H2O
副反應:iii.2CH3OHCH3OCH3+H2O
某實驗室控制反應溫度為400℃,在相同的反應體系中分別填裝等量的兩種催化劑(Cat.1和Cat.2),以恒定的流速通入CH3OH,在相同的壓強下進行兩種催化劑上甲醇制烯烴的對比研究。得到如圖實驗數據:(選擇性:轉化的甲醇中生成乙烯和丙烯的百分比)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_________。
A.反應進行一段時間后甲醇的轉化率減小,可能的原因是催化劑失活,工業生產中需定期更換催化劑
B.使用Cat.2反應2h后乙烯和內烯的選擇性下降,可能的原因是生成副產物二甲醚
C.使用Cat.1產生的烯烴主要為丙烯,使用Cat.2產生的烯烴主要為乙烯
D.不管使用Cat.1還是使用Cat.2都能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數
(4)已知:2CrO42-+2H+Cr2O72-+H2O。以鉻酸鉀為原料,電化學法備重鉻酸鉀的實驗裝置示意圖如下
①a為電源的________(填“正極”或“負極”)
②該制備過程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阿司匹林的結構簡式如右圖:
根據這一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 寫出阿司匹林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據結構,推測阿司匹林的性質,下列試劑中,不能與阿司匹林反應的是 (_______)
A、氫氧化鈉溶液 B、硫酸鈉溶液 C、碳酸鈉溶液 D、稀硫酸
(3) 阿司匹林是一種人工合成藥物,化學上用水楊酸與乙酸酐(CH3CO)2O反應來制取阿司匹林。請用化學反應方程式表示這個過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阿司匹林與NaOH反應可以得到可溶性鈉鹽,有比阿司匹林更好的療效。請寫出此反應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有四種常見藥物 ①阿司匹林 ②青霉素 ③胃舒平 ④麻黃堿。請回答:
①某同學胃酸過多,應選用的藥物是________(填序號)。
抗酸藥是治療胃酸過多的一類藥品,請寫出一種抗酸藥與胃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于具有興奮作用,國際奧委會嚴禁運動員服用的藥物是________(填序號)。
③從用藥安全角度考慮,使用前要進行皮膚敏感性測試的藥物是________(填序號)。
④濫用藥物會導致不良后果,如過量服用________(填序號)會出現水楊酸中毒,應立即停藥,并靜脈注射Na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現有CO和CO2的混合氣體20克,其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11.2L。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該混合氣體總的物質的量為______,其平均摩爾質量為_______。
(2)混合氣體中碳原子的個數為________。(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
(3)若將該混合氣體全部通過下圖裝置進行實驗。
則:①氣球中收集的氣體是______,其質量為_______ 克
②從A瓶中獲得沉淀質量的操作是_____、稱量。
③若要證明A瓶溶液中的陽離子是否沉淀完全,其方法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是一種以液態肼(N2H4)為燃料,氧氣為氧化劑,某固體氧化物為電解質的新型燃料電池。該固體氧化物電解質的工作溫度高達700~900℃時,O2-可在該固體氧化物電解質中自由移動,反應生成物均為無毒無害的物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電池總反應為:N2H4+2O2=2NO+2H2O
B. 電池內的O2-由電極乙移向電極甲
C. 當甲電極上有lmol N2H4消耗時,乙電極上有22.4LO2參與反應
D. 電池正極方程式為:O2 + 4e-+2H2O=4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