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實驗①、③反應制得的物質均為純凈物 | |
B. | 實驗②、③均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 |
C. | 實驗②、③均為放熱反應 | |
D. | 實驗①、②所涉及的物質均為電解質或非電解質 |
分析 A、③得到的是氫氧化鐵膠體,是混合體系;
B、實驗②溶解主要是物理變化、③水解是復分解,兩者均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C、鹽的水解是吸熱反應;
D、實驗①中的鐵和氯氣是單質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解答 解:A、③得到的是氫氧化鐵膠體,是混合體系,所以不全為純凈物,故A錯誤;
B、實驗②溶解主要是物理變化、③水解是復分解,兩者均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故B正確;
C、鹽的水解是吸熱反應,故C錯誤;
D、實驗①中的鐵和氯氣是單質,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物質的分類、氧化還原、熱效應和電解質的相關概念,比較基礎,掌握物質性質和反應過程實質是關鍵,題目較簡單.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由圖甲可知,升高溫度醋酸鈉的水解程度增大 | |
B. | 由圖乙可知,a點Kw的數值比b點Kw的數值大 | |
C. | 由圖丙可知,反應A(g)+B(g)=2C(g)是吸熱反應 | |
D. | 由圖丁可知,反應C(金剛石,s)=C(石墨,s)的焓變△H=△H1-△H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操 作 | 現 象 | 結 論 | |
A | 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和稀HNO3 | 產生白色沉淀 | 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
B | 淀粉和稀硫酸混合共熱后,再加少量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 | 產生紅色沉淀 | 淀粉水解可生成葡萄糖 |
C | 向盛有0.5mol•L-1Fe(NO3)2溶液的試管中加入0.5mol•L-3H2SO4溶液 | 在試管口處現紅棕色氣體 | 溶液中NO3-被Fe2+還原為NO2 |
D | 向某無色溶液中滴加氯水和CCl4,振蕩、靜置 | 下層溶液呈紫色 | 原溶液中有I-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R | T | |
X | Y | Z |
A. | R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VIA族 | |
B. | 五種元素中原子序數最大的是X | |
C. | 氣態氫化物穩定性:T>Y | |
D. | Z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化學式為H2ZO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該有機物的摩爾質量為200 | |
B. | 該有機物屬于芳香烴 | |
C. | 該有機物可發生取代、加成、加聚、氧化、還原、消去反應 | |
D. | 1 mol該有機物在適當條件下,最多可與4mol NaOH和4mol H2反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玻璃鋼是鋼與玻璃纖維形成的復合材料 | |
B. | 氮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學煙霧和酸雨的一個重要原因 | |
C. | 石油化工廢棄物易造成水體富營養化 | |
D. | 硫酸銨是常用的一種硝態氮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