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 編號 | KOH溶液的濃度(mol•L-1) | 滴定完成時,滴入KOH溶液的體積(mL) | 待測鹽酸溶液的體積(mL) |
1 | 0.10 | 22.62 | 20.00 |
2 | 0.10 | 22.72 | 20.00 |
3 | 0.10 | 22.80 | 20.00 |
分析 (1)中和滴定有檢漏、洗滌、潤洗、裝液、取待測液于錐形瓶,然后加入指示劑進行滴定等操作;
(2)堿式滴定管中排氣泡的方法:把滴定管的膠頭部分稍微向上彎曲,再排氣泡,
(3)滴定管需要潤洗2-3次防止滴定管內壁附著的水將標準溶液稀釋而帶來誤差;
(4)根據c(待測)=$\frac{V(標準)c(標準)}{V(待測)}$分析不當操作對V(標準)的影響,以此判斷濃度的誤差;
(5)如溶液顏色變化且半分鐘內不變色,可說明達到滴定終點;
(6)先分析數據的有效性,求出消耗堿的平均體積,然后根據c(酸)=$\frac{c(堿)V(堿)}{c(酸)}$計算.
解答 解:(1)操作的步驟是選擇滴定管,然后洗滌、裝液、使尖嘴充滿溶液、固定在滴定臺上,然后調節液面記下讀數,再取待測液于錐形瓶,然后加入指示劑進行滴定,所以順序為:B、D、C、E、A、F,
故答案為:B、D、C、E、A、F;
(2)堿式滴定管的氣泡通常橡皮管內,只要將滴定玻璃頭朝上,并擠橡皮管中的玻璃珠就可以將氣泡沖排出,
故答案為:丙;
(3)滴定管用蒸餾水洗滌后,內壁有一層水膜,如果直接裝液會使濃度降低,所以必須用標準溶液潤洗滴定管2-3次,
故答案為:防止滴定管內壁附著的水將標準溶液稀釋而帶來誤差;
(4)錐形瓶用蒸餾水洗滌后,如果再用待測液潤洗,會使錐形瓶內溶質的物質的量增大,會造成V(標準)偏大,根據c(待測)=$\frac{V(標準)c(標準)}{V(待測)}$,會造成結果偏高,故答案為:偏高;
(5)本實驗是用KOH滴定鹽酸溶液,用酚酞作指示劑,所以終點時,現象是當溶液由無色變為淺紅色,且在半分鐘內不褪色,
故答案為:滴入最后一滴KOH溶液,溶液由無色變為淺紅色,且在半分鐘內不褪色;
(6)三次數據均有效,平均消耗V(KOH溶液)=$\frac{22.62+22.72+22.80}{3}mL$=22.71mL,所以c(酸)=$\frac{c(堿)V(堿)}{c(酸)}$=$\frac{0.100mol/L×20.00×1{0}^{-3}L}{22.71×1{0}^{-3}L}$=0.09 mol/L,
故答案為:0.09 mol/L.
點評 本題考查了中和滴定及誤差分析,要求選擇掌握中和滴定的操作方法,試題難易適中,注重靈活性,側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解題方法的指導和訓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嚴謹的規范實驗操作能力.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標準狀況下,22.4LSO3所含的分子數為NA | |
B. | 49g硫酸中所含氧原子的數目為2NA | |
C. | 1molNH4+所含質子數為10NA | |
D. | 0.5L 0.2 mol•L-1硫酸鈉溶液中含有的SO42-離子數目為0.2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frac{200×P%×ρ}{36.5}$ | B. | $\frac{1000×P%×ρ}{36.5}$ | C. | $\frac{200×P%}{36.5}$ | D. | $\frac{ρ×P%}{1000×36.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一定是酸的溶液 | B. | 一定是堿的溶液 | ||
C. | 一定是堿性溶液 | D. | 可能是酸性溶液也可能是堿性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