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液 | A | B | C | D | E | F |
4mol•L-1H2SO4/mL | 30 | V1 | V2 | V3 | V4 | V5 |
飽和CuSO4溶液/mL | 0 | 0.5 | 2.5 | 5 | V6 | 20 |
H2O/mL | V7 | V8 | V9 | V10 | 10 | 0 |
分析 (1)鋅較活潑,可與硫酸銅、硫酸等發生置換反應;
(2)硫酸銅溶液加快氫氣生成的速率,原因是形成原電池反應;
(3)①為保證實驗有對比性,只能逐漸改變一個變量分析,CuSO4溶液體積逐漸增多,故H2SO4的量應相等均為30mL,水的量減小,但每組實驗中CuSO4與水的體積之和應相等;
②鋅與銅離子反應生成的銅單質附著在鋅粒的表現,銅為紅色金屬;
③生成的單質Cu會沉積在Zn的表面,影響了反應速率.
解答 解:(1)因為Cu2+的氧化性比H+的強,所以加入硫酸銅,Zn先跟硫酸銅反應,反應完后再與酸反應,反應的有關方程式為Zn+CuSO4=ZnSO4+Cu、Zn+H2SO4=ZnSO4+H2↑,
故答案為:Zn+CuSO4=ZnSO4+Cu、Zn+H2SO4=ZnSO4+H2↑;
(2)鋅為活潑金屬,加入硫酸銅,發生Zn+CuSO4=ZnSO4+Cu,置換出銅,與鋅形成原電池反應,化學反應速率加快,
故答案為:CuSO4與Zn反應產生的Cu與Zn形成Cu-Zn原電池,加快了氫氣產生的速率;
(3)①要對比試驗效果,那么除了反應的物質的量不一樣以外,要保證其它條件相同,而且是探究硫酸銅量的影響,那么每組硫酸的量要保持相同,六組反應的總體積也應該相同.A組中硫酸為30ml,那么其它組硫酸量也都為30ml.而硫酸銅溶液和水的總量應相同,F組中硫酸銅20ml,水為0,那么總量為20ml,所以V6=10ml,V1=30ml,
故答案為:30;10;
②鋅與銅離子反應生成的銅單質附著在鋅粒的表現,銅為紅色金屬,因此鋅粒表面呈紅色,
故答案為:紅;
③因為鋅會先與硫酸銅反應,直至硫酸銅反應完才與硫酸反應生成氫氣,硫酸銅量較多時,反應時間較長,而且生成的銅會附著在鋅片上,會阻礙鋅片與硫酸繼續反應,氫氣生成速率下降,
故答案為:當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銅后,生成的單質銅會沉積在鋅的表面,降低了鋅與溶液的接觸面積.
點評 本題考查了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并且融合了化學實驗,形式新穎靈活,V1、V6的求得要注意分析表中數據;最后一問應該能夠想到“覆蓋”的問題,題目難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標準狀況下,11.2L四氯化碳所含分子數為0.5 NA | |
B. | 1mol/L的鹽酸溶液中,所含氯化氫分子數為NA | |
C. | 80g硝酸銨含有氮原予數為2NA | |
D. | 1mol氯氣和鐵反應時轉移的電子數為3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HCN為V形分子 | |
B. | NO3-的空間構型為三角錐形 | |
C. | SF6中有6對完全相同的成鍵電子對 | |
D. | SO42-和SO32-的中心原子均為sp3雜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四氟乙烯為非極性分子 | |
B. | 合成ETFE及合成聚全氟乙丙烯的反應均為加聚反應 | |
C. | 聚全氟乙丙烯的分子結構可能為【-CF2-CF2--CF2-CF--CF3-】 | |
D. | ETFE中可能存在“-CH2-CH2-CF2-CF2-”的連接方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檢驗亞硫酸鈉試樣是否變質:試樣$\stackrel{溶解}{→}$ $\stackrel{硝酸鋇溶液}{→}$白色沉淀$\stackrel{稀硝酸}{→}$沉淀不溶 | |
B. | 檢驗某鹵代烴是否是氯代烴:試樣$→_{煮沸}^{氫氧化鈉溶液}$ 冷卻 $\stackrel{稀硫酸至酸性}{→}$ $\stackrel{硝酸銀溶液}{→}$出現白色沉淀 | |
C. | 證明酸性條件H2O2氧化性比I2強:NaI溶液$\stackrel{30%H_{2}O_{2}溶液}{→}$ $\stackrel{稀硝酸及淀粉}{→}$溶液變藍色 | |
D. | 除去氯化鈉晶體中少量硝酸鉀:試樣$\stackrel{加適量水溶解}{→}$ $\stackrel{蒸發到剩少量液體}{→}$ $\stackrel{趁熱過濾}{→}$ $\stackrel{洗滌晶體}{→}$再重結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Y既可以與FeCl3溶液發生顯色反應,又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 |
B. | 1 molY與足量NaOH溶液反應,最多消耗3 mol NaOH | |
C. | 1 molX最多能加成9 molH2 | |
D. | X可以發生氧化、取代、酯化、加聚、縮聚反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用NaOH溶液吸收Cl2:Cl2+2OH-=2Cl-+H2O | |
B. | Fe2(SO4)3和Ba(OH)2溶液混合:Fe3++3OH-=Fe(OH)3↓ | |
C. | 向AgCl懸濁液中加入Na2S溶液:2AgCl+S2-=Ag2S+2Cl- | |
D. | 向NaHCO3-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HCO+OH-=CO32-+H2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